APP下载

日本企业文化中集团意识的研究

2022-07-16尤雅童

红豆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企业文化

尤雅童

【摘要】集团意识,就是认为个人归属于某个集团,个人以对集团的归属感为基础,集团内的个人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忠诚于所属的集团,为了集团发展而共同努力。日本人的集团意识被称为日本民族性格文化的核心,这种意识在日本人的语言、行为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并且,它已融入到日本企业的管理之中,形成了日本式的企业管理理念,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人的企业文化,研究集团意识及表现形式,以求最终探析日本企业文化集团意识形成的根源。

【关键词】日本企业;企业文化;集团意识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员工有很强的内外部意识。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属于某个专属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制于许多不同的人群。这种集团意识是在企业内部关系中长期处于特定集团中的人在历史发展中经过文化酝酿而最终产生的一种固定思想。对于日本人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已经在人们心里根深蒂固,并且一代影響着一代,所以日本人不管是在哪一类集团内,都会很快找到自己在集团中的定位,并与集团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仅是未来发展共同体,还是社会利益共同体,并且员工会找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明确紧紧凭借个人努力和奋斗无法最大程度发挥个人的潜力,只能借助集团的帮助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因此,个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必须通过群体来实现,将个人与集团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对群体意识是日本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分析,探讨了集团意识对日本企业发展的启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2集团意识概述

所谓群体意识或集体主义的概念,是建立在极其重要的归属感之上的。员工对企业中的所在集团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并且在集团内部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将个人的进步与集团的发展协调统一,这是长久以来历史习俗的传递和文化酝酿的结果,导致日本的企业文化都具备同一种典型的集团意识。也就是说,对日本而言,他们彼此之间自始至终都紧密相连,同样觉得本人在集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的命运和利益都被这个整体绑定在了一起,每个人都会影响到集体的发展。因为日本人觉得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并依赖群体,所以他们拥有强烈的集团荣誉感、责任感,促使集团蕴含了丰富集体主义思想。日本民族群体意识的分支对日本人的价值观赫尔日本的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2.国内外思想现状

2.1目前研究现状

(1)国内思想现状

我国社会学家陈建美指出日本企业职工非常热爱团体,做好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准备,具有集团责任感和荣誉感。他认为不管日本人的工作效率如何,他们都对群体有强烈的归属感,甚至个人的生活都与集团的运行密切关联着。日本人从小就培养群体意识,普遍认为群体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他们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牺牲集团的利益,从一开始就为了集团的利益而争取实现共赢。

(2)国外思想现状

日本学者认为滨口惠俊曾用“间人主义”的概念来描述日本人集团意识的特点,所谓“间人主义”即行动时要充分考虑他人或所属部门的立场、心情及相互关系,强调相互间的依存和尊重。他表示对集体的过分强调和依赖,导致日本对“内”与“外”的狭隘感。其中,经济学家何易也指出在日本,每个社会成员都属于某个群体,通过对日本团体意识的内涵和影响进行政治、法律和社会分析和评价促使集团内部成员彼此成为更亲密的工作伙伴。在集团之中,日本人在履行集体责任的同时,集体也会为个人提供资源,使成员之间传递温情,但是在集体之外的人或事物,却保持着冷漠的态度。

2.2现行研究问题

在对日本企业文化中集团意识的研究中,我们结合西方文化的特点,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进行对比发现,集团效应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日本企业文化中集团意识的形成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内涵也在发生着转变。随着日本人的成长,以集体为主要社会参与的方式逐渐影响着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在企业中也逐渐成为了集团的核心。在集团中,他们强调自身的情绪和立场,明确集团的价值立于个人之上,常常忽略了个人价值的存在,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至。

3.集团意识的成因

3.1自然地理环境

从长远来看,日本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具有时代特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烈的灾难意识对日本文化的变迁产生重要的影响,直到现代从日本的企业文化中都可以看到日本历史的影子。日本国土面积南北广阔,东西狭窄,丘陵和山地占据了大部分面积,城市内部山川较多,森林覆盖率超过60%,土地和丘陵占总面积超过70%。而且日本自然资源匮乏,再加上地理条件恶劣,气候变化无常,所以频繁遭受自然灾难的侵袭,例如台风、海啸、火山喷发。因此,随着历史的推进,日本人就慢慢养成了共同面对苦难以及团结互助的习惯,并逐渐将这种合作挂念传承了下去,并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日本典型的民族名义共同体,蕴含了日本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由于几个时代下具有的生存问题,也塑造了日本人对危险事物极其敏感,以及面对危险自主报团取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他们比较在乎具体事实,专注于挖掘事物的实际利益。

3.2稻作文化的产生

自古以来,水稻都是日本农耕的重要内容,稻作文化也在日本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旱作不同的是,水稻虽然种植面积大,但是产量却比较低,而水稻的收成非常依赖于天气,再加上日本地貌崎岖,自然灾害的影响,水稻的种植问题引起了重视。而由于水稻种植需要挖沟、移栽收割等联合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日本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水稻生产方式,迫使日本人在村社成员的领导和协调下共同从事水稻种植和祭祀活动,只有这样,农业社会才能顺利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群体意识的存在。于是,日本稻作社会形成了一种反映社会性质的稻米文化,成为日本社会群体意识的养料。维持和发展水稻种植社会也促进了群体意识的发展和增长。水产养殖、天皇观念、祭祀仪式等等,都强调了这种群体意识,深化了群体意识,贯穿了日本社会,逐渐形成了日本人的行为准则。在农业社会中发展起来的集团意识是丰富的。强烈的精准耕作意识、强烈的生活大同意识、“和”的精神以及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关系,充分彰显了水稻种植社会的群体意识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因为它是日本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反映了群体人际关系的公平性和人性。不过,集团意识对民族性质的影响也是具有双重意义的。在日本社会,环境导致内隐的人际交流、对集体负责的行为和超载劳动的工作态度在日本企业文化中随处可见。

3.3危机意识的影响

危机意识将日本人的社会价值整合在一起,使民族集体意识更加强烈,促进日本人重塑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建立和谐发展的社会。事实上,从另一方面看,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也束缚了日本人的言行举止,以确保他们达到预期的要求。日本人深陷于一个控制能力极强的期望系统,这样的结果导致日本人不会去羞辱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更不会做出超出集团限制范围的事情。虽然危机意识使团体内部的约束使其不至于失去公信力,团体成员也会注意维护团体利益,但是却大大限制了个人成长和发展,不利于个人的切身利益。

4.日企集团意识的特征

4.1序列意识

4.1.1纵式结构

在日本,人们基本上都身处于交流密切的非联动性纵式结构。例如,在一个公司中,不仅上司与下级组织之间的层级关系不容易跨越,同事之间的“前任”和“后辈”也很难产生交叉联系。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庭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秩序。在这样的纵式结构中,即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圈子,也往往会在集团中产生横向关系。首先,一个人必须根据他或她的资格仔细评估他或她在团体中的地位。如果他的言行与他“横立”的立场和表现相冲突,他将被集团所抛弃,最终被当成“村八分”而遭受排挤。一个人的集团地位包括他或她加入团体的年限、性别、年龄、学习、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衡量一个人地位、判断一个人价值的首要事情并不是他或她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是加入这个群体的年数、性别和年龄。这是日本企业中资历定义的方式,也是日本人的等级秩序所要求的。

4.1.2集团社会中的自我定位

在日本人的眼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强者控制弱者,弱者依赖强者和弱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德意同盟在条约宣告序言中说:“日本帝国政府、德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深信,让每个国家实现共赢才是和平共处的先决条件。”签订条约时,天皇颁布的序言还表明了日本特殊的社会定位,也就是在集团发展中,人们的利益都是集团的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只有发挥个人价值,集团才能获得效益。

4.1.3集团中的等级制度

集体文化在日本工人中创造了强烈的组织感和纪律感。从员工的角度来看,集团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在日本公司中,人际关系按照年龄、服务年限和教育程度进行分类,呈现出从上到下的等级顺序。子孙后代也会尊重他们的前辈。日本人提倡不应该过分强调个人意见,以免排挤到集团的其他成员,这也成为日本公司内部决策的常用方法。对组织团体的绝对服从,既保证了团体内部的和谐,又保证了团体自身的稳定发展。

4.2“和为贵”的思想

日本人的“和为贵”精神自然而然成为了日本人群体意识的粘合剂。在一个群体中,人们无论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首先考虑模仿其他做法,交流其他观点,争取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同时,这种“和为贵”的精神也在日本人心目中形成一种无意识的秩序感,按照年龄、议事规则、社会地位等标准组织起来。因此,群体意识影响了日本人的行为。在这种安排下,群体自然会形成一个被管理的群体,保证群体整体行为的一致性和凝聚力,對抗群体的有效性。

4.3内外意识

内外意识是群体意识中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在日本公司,员工有很强的内外部意识。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属于某个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制于许多不同的群体。例如,同一家公司或机构是集体的。与其他公司或部门相比,集团同事被视为“内部”,否则被视为“外部”。因此,日本企业的员工在与一群人交往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亲切感,彼此关心、照顾,不拘小节,语言表达更亲密更自由;与群体外的人打交道时,心理上是疏远的,小心翼翼的,自然而然变得谦虚、和善、有礼貌。有明显的内部和外部意识差异。因此,日本员工一旦选择了属于一个群体,在封闭的组织环境中,下属对上级和团队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度,上级对下属的依赖是无限的。它恰如其分地满足了公司对员工全心全意属于组织的要求,公司也对员工产生了无限的信任,形成了生活中的社区和社会群体。

5.日企集团意识产生的影响

集团意识在日本企业文化中不断影响着集团意识的变迁。在日本,过分强调群体利益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对巩固个人力量,促进国家繁荣、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强大的群体又制约着日本人人格的自由发展。另外,日企集团意识对国家制度的决策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全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是建立在传统的道德理解之上,形成日本人独特的群体意识。在历史战争中,民族危机意识使日本人更加团结,进一步强化了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斗争和内部摩擦,终止内部消耗,集团意识为日本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6.结语

大多数日本公司都是家族企业。它来自日本的家庭观念。“家庭”不是简单的血缘关系,而是建立在管理组织基础上的社会群体。日本人将家族企业的工人、种族和民族团结起来,并通过终身雇佣、通过将公司的个人命运托付给公司并保持对公司的忠诚度,解除了日本公司员工的后顾之忧,并带来了避免冲突的效果。大量工作的投入在二战后给日本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让员工在企业中形成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企业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从而培养员工的集体精神。此外,大多数企业在中国没有自己真正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没有将员工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结合起来的企业理念,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种支持中国人快速发展的本土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生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员工和公司联合起来,形成团队合作。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在创造主人意识的同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中国企业经济的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美.浅析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启示[J].质量与市场,2020:142-144.

[2]方琭玮.在华日本企业中的意识改革[J].国际公关,2019(10):172-173.

[3]黄海珍.日本企业在越南的投资情况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28):88-91.

猜你喜欢

企业文化
依托企业文化,创新活动载体,凝聚员工思想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电力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解析
谈谈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