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扶我过桥东
2022-07-16肖锦锋林锡江楼小倩陈叶巧
肖锦锋 林锡江 楼小倩 陈叶巧
摘 要: 器材要为教学服务。本文通过分析一节全国小学投掷教学观摩课中器材应用的得失,从利用器材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三方面,阐述了对体育课堂如何高效利用器材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器材、 高效利用、 听课反思
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引领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促进骨干教师成长的风向标级的教学教研活动。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课。其中,来自武汉的D老师所上《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让听者印象深刻。这节课D老师针对原地侧向投掷的教学重难点,借助投掷器材不断变换投掷练习方式,既帮助学生理解原地侧向投掷要领,又帮助学生提高投掷技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尤以对器材投掷功能的开发利用,给听课老师更多教学启示。以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一个弹力球配一条彩带,从课初准备活动到课中技能学练,再到课末放松活动,通过“一物多变、一物多用”两个教学手段,使整堂课妙趣横生,同时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下面笔者根据听课感受,就小学体育课堂如何高效利用器材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善用器材“变”,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教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次有效的教学活动一定是充满乐趣的,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尤为重要,没有兴趣学生就不愿意学。但兴趣是可以激发的,教师只要充分利用教学媒介,发掘课堂趣味因素,精心设计,科学组织,学生肯定会喜欢体育活动,喜欢上体育课。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趣点低但持续时间短,注意容易转移。如何调控学生注意,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必须采取教学手段。在《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中,D老师的办法是“一物多变、一物多用”。一个弹力球挂上一条彩带,准备活动中D老师指导学生一手持球、一手执彩带做“彩带操”;投掷练习时彩带塞进弹力球体变成一个“垒球”;体验挥臂速度时弹力球变成“跳跳球”,彩带变成“鞭子”;在启发学生理解投掷合理角度时,彩带变成空中的“彩虹”;课课练中“夹球”跳跃、游戏环节“地滚球”、放松活动“健身球”……像变魔术似的,一个简单的器材,经过D老师的改造、引导,变化出了七八种玩法。学生对器材的每一种玩法都感到新鲜,不仅学习气氛活跃,学习注意也被教学活动牢牢吸引。
由此可见,善用器材这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大多数老师也有“用器材造趣”的意识,但实际教学又往往陷入器材多而利用率低的误区,甚至由于教学频繁更换器材,造成学生“玩物丧志”的现象而分散学习注意。D老师的课堂告诉我们,教学造趣并不在于用多少器材,而在于器材要有童趣,要能抓住学生心理。教学活动选用器材应该避繁就简,哪怕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器具,如果教师能围绕课堂目标进行合理改造,赋予器材童趣,一物多用也能保持学生兴趣,收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巧用器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器材要为课堂教学服务,它应是教师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而选用的媒介,也是学生习得某种运动技术、发展运动能力的载体。因此,优化媒介,提高载体运用的科学性,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年级学生学运动技能,教师多讲不如学生多练效果好。D老师所上的《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一节投掷技能发展课,为加深学生理解投掷要领,巩固正确投掷技术,教师需要讲,学生也需要练。如何协调讲与练,课中以器材为杠杆,在坚持“一物多用”基础上,巧用器材“+”,通过主器材与辅器材组合搭配,在学生玩器材过程既纠正错误动作,又提高练习次数。比如轻物(弹力球)+彩带,投掷时借彩带在空中划出“彩虹”,D老师用视觉告訴学生投掷要注意角度;彩带+气球,借彩带击打气球发出的声音,用听觉告诉学生投掷挥臂要有鞭打效果;轻物(弹力球)+彩带+手腕,投掷时感受轻物对手腕的牵引力,用触觉告诉学生体会自己的投掷力量。凡此种种,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运动水平,D老师力避抽象讲解,巧用器材“+”,较好地实现了以练代讲,以练促学的目的。
为提升教学效果,器材组合是教学常见手段。但器材组合最忌为组合而组合,课堂场面“花哨”而实际效用却平平。D老师的教学告诉我们,尽管器材组合的方式是无限的,但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出发,重视现有器材的功能开发,儿童化、实用化、简便化组合,才能让器材产生“1+1>2”的教学功效。
三、妙用器材“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积累体育学习的方法与经验。其中激发学生思维参与体育活动,这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对运动的思考探究,不仅学习效果好,反复训练之下,学生的思考探究会从习惯发展成能力。
二年级学生运动探究能力较弱,要他们思考技术动作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需要教师启发引导。D老师在《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器材的“动”,对学生展开学习探究指导。比如在体会用力挥臂环节,D老师让学生比比谁的跳跳球掷地反弹高,使学生理解挥臂越快投掷就越有力。在指导怎样快速挥臂时,让学生用彩带击气球,通过听气球发出的声响,告诉学生挥臂应有鞭打效果。在指导投掷注意角度时,用弹弓给学生演示不同角度小球弹射的远度,使学生懂得合适角度对掷远的重要性。练习时,她还引导学生让轻物拖着彩带在空中划“彩虹”,从而将合理投掷角度物象化、生活化。这些教学手段,D老师充分利用器材运动轨迹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投掷、为什么要这样投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在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的同时,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妙用器材之“动”启发学生学习思考,这是D老师执教本课的最大亮点。但笔者以为,此亮点还未能体现精彩。基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观察器材“动”,教师有必要给予适当引导,对学生的学练给予适当的评价。但笔者以为,这种启发、评价不应该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如果课堂上D老师能做到引导学生自己投掷自己观察,自己描述器材运动轨迹,引导学生相互谈体会,分享学练经验,那么学生的学习探究会更主动,学习反思会更深刻,这无疑更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