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解释视域下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古诗文言史料释读

2022-07-16杨晓波

民族文汇 2022年46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古诗

杨晓波

摘 要: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有关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几课中,往往在正文以外的辅助栏目中,节选了一些古诗、文言。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史料,进而加深对正文部分的理解。教师引导好学生对此类古诗文、言史料的释读,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历史解释;古诗、文言史料;释读

新一轮高考改革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中。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1]新文化运动以来,大力提倡白话文,白话文日渐流行,通行当下。当今社会已经脱离文言文语境太久,人们对文言文越来越陌生。对古诗、文言史料释读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十分重要。

一、古诗、文言史料节选之特征

古诗文言史料节选从内容上看丰富多彩非常灵活。有史家的精彩论述;有诗人的感时抒发;有皇帝的诏令;有臣僚之奏章,有朝廷颁行的律令等。选文的篇幅长短适中,符合高中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从节选的古诗、文言出处看,涉及到的典籍非常广泛,经史子集均有所涉及,但以史志為主。选文均出自正规标准的典籍,专业性强,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选文对正文部分的相应的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是对正文部分内容的延伸和补证。

二、古诗、文言史料释读之必要性

选文的特征决定了选文释读之必要性。古诗文言史料的释读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的重要依托。对古诗、文言史料的阅读是学生深化理解正文内容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忽视甚至是省略对古诗、文言史料的释读,将失去学生加深理解正文核心要旨的宝贵机会。选文本身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也预示着仅靠学生自主探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正确理解正文的内容,认识学习历史必须学会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

三、古诗、文言史料释读之策略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课中节选了《汴河怀古二首》、《新唐书·兵志》、《通典·食货典》、《资治通鉴》四段古诗、文言史料。释:解释;注释。读:略读;精读;品读。笔者以此四段史料为例提出对其处理方法,通过对其释读,以期形成一种教学策略。

(一)精读

精读即精细阅读,就是要对所给的史料进行逐字逐句注释、翻译,做到通篇厘清文意。如对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进行精读。此段史料内容较为简单适合精读。需要注释的字词句为:舸:大船。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汴水:汴河,即通济渠。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乘龙舟下扬州游玩的事。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释读:此诗辩证评价了隋炀帝。他早年率军灭陈,完成了中国统一。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联系,消除分裂隐患,巩固大一统政治格局。但他穷奢极欲滥用民力,激化社会矛盾,使人民的负担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导致隋朝灭亡。同时也应该向学生灌输诗史互证的思想,培养学生从不同时代的诗中洞察历史大势的能力。

(二)略读

略读就是粗略阅读。通过略略一看,大致了解文意即可。 节选的《新唐书·兵志》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但核心思想明确。该段选文以唐朝藩镇之祸为中心,集中讨论唐亡于藩镇割据这一历史事实。由于课时有限不能像上语文课一样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翻译,也没有这个必要。 但也要把关键字词注解清楚,以不影响学生理解选文中心思想为宜。例如对“大盗”“行阵”“节度使”“藩镇”“留后”“妻子宗族”进行注解。这样学生的阅读障碍就大大减少,也就能大致读懂唐亡于藩镇之祸这一核心思想。

(三)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就是要在关键地方精读,次要地方粗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正确寻找选文的核心内容,把核心句子找出来供学生精读。省去一些次要的内容,以减轻学生负担。探究与拓展部分在《通典·食货典》与《资治通鉴》的节选文段中,杜佑、司马光分别对隋国力、财政和隋炀帝举行盛大集会以示国家富强进行描述。第一段虽短但蕴含信息量大,特别是地名仓名众多,需对“西京”“东京”“华州”“陕州”地理方位及古今地名进行交代。说明“太仓”“含嘉仓”“洛口仓”“永丰仓”“太原仓”是当时的大粮仓。通过精细释读使学生明白,隋朝粮仓众多粮食充足。《资治通鉴》节选文段稍长且内容较难,以学生领悟文段要旨为宜。通过对“诸蕃”“酋长”“百戏”“胡客”“缯帛”等关键词注解,引导学生大致理解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浪费夸耀国家富强这一中心。通过对两段选文释读学生便能轻松回答隋朝灭亡原因不同于其他朝代的一面。

四、古诗、文言史料释读之意义。

古诗、文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记述,对统编教材中古诗、文言史料的释读,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的具体要求,可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言史料是“配合正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供学生阅读,加深学生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3]通过长期的阅读,学生对古诗文言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见到古诗文言将不再感到陌生,也不会有畏难情绪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古诗、文言史料。把对史料的灵活释读作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张海鹏.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适应和掌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意见  〔J〕 课程·教材·教法,2019(9):21-32.

[3]徐蓝.历史核心素养统领下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J〕 课程·教材·教法,2019(9):33-39.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从小组辩论到历史解释
古诗鉴赏,你不得不熟知的答题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
隋·智永正书《千字文》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