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主题教学在历史课堂的实践
2022-07-16汪燕华
摘 要:深度学习强调批判理解、内容整合、意义建构和迁移运用,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品质学习方式。主题教学强调核心概念的聚焦,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实施主题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有利于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深度学习;主题教学;开放教学
深度学习强调内容的整合、意义的建构和对学科知识的批判理解与迁移运用,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发展大有助益。主题教学强调核心概念的聚焦,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主题式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以笔者上的一节市级中考复习展示课《觉醒时代,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为例来谈谈深度学习视角下主题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实践。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主题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第一,能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为学生设计主题学习方式,这对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起到促进的作用。主题式教学的设计以分层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制约了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确保深度学习的科学性,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为目标。主题教学可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展开探究,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
第二,能有效实现历史三维教学目标。新课改教学背景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以往的教学目标设置得不够科学,应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新课改也要求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开展主题式教学,能够有效实现上述的三维目标。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主题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现存的问题
在中学历史课堂开展主题式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确历史教学的方向,以深度学习为导向,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欲望。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开展主题式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教师对主题教学模式的应用认识不全面,无法准确把控深度学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新颖,无法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有效结合。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将学生主体性地位忽视掉,会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可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科学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学習历史知识的质量。由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结合,影响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一基础工作没有强化,必然会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1]。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主题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注重核心概念的聚焦(教学主题的凝炼)
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教学主题。教学主题必须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凝炼出来的核心概念。上海特级教师周靖就曾在《怎样上好历史课》中指出:一节好课有五个标准,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核心概念的聚焦性。她强调:在诸多丰富繁杂的知识中必须确立一个能串联知识、提炼并抽象出知识本质特征的核心概念。无论是对概念内涵的注解,抑或是概念外延的诠释,都力求聚焦且精准。
基于这样的考虑,再加上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将本次中考复习展示课教学内容锁定为思想觉醒——民主科学发展史,内容主要涉及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到第四单元第12课。
如何将这些丰富繁杂的知识串联起来?我提炼的教学主题是:借助新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展的一系列历程来体现出思维觉醒、民主科学。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以体验式教学和开放探讨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深刻感受到新文化运动开展、发展的不易。
整节课力求架构两条线索:明线是“新文化运动”开展的一系列过程中,如背景、主要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落实知识的目的;暗线则是在开展“新文化运动”过程中,代表人物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这个问题将贯穿整节课,成为学生思考的主线。在社会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少数人能够觉醒思想,崇尚民主和科学,并开始领导新一代青年进行奋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怕磨难,积极联合一群有志之士共同解决困难,体现出了他们不怕磨难的精神,这无论是对于学生思想、还是精神上的升华都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从而引发学生的认同感,落实好历史素养当中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目标。(落实素养)
而这就能较好地实现深度学习视角下主题教学的高阶目标:发展历史学科思维,涵养历史核心素养。通过对学生审辩式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拓展学习的宽度,丰盈学习的厚度。
(二)注重历史情境的创设(教学氛围的营造)
“有效的知识学习首先需要教育者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能迅速营造历史教学氛围,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为后续的教与学过程做好铺垫,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节复习课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视频《觉醒年代》创设历史情境,营造历史课堂氛围。学生在观看视频中不知不觉就被代入了那段思维觉醒之后,一群有志青年上下求索、救亡图存的日子,从而为后续的授课酝酿了情绪,营造了特定的历史时空。
虽然只是一段简短的视频,但却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产生共鸣,再辅以教师娓娓道来的过渡话语:从袁世凯祭天、尊崇孔道,到陈独秀反对封建,崇尚自由这意味着新一代青年的思维和意识开始获得觉醒,从而迅速进入教学主题:觉醒时代,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其中为了强调思维觉醒和反封建的民主科学时还特意配了一张从视频里截取的出自鲁迅之手的文字片段“我翻开历史一看,这里是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让学生在视觉上受到震撼和冲击,直观上感受到青年一代的先进思维逐渐得到激发。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逻辑的优化)
深度学习倡导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在主题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生活背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优化教育供给,在学生认知冲突处、疑惑处、困难点,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将学生“引回”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空,引导学生在主题项目的学习、探究中,以历史性的思维方法,去思考、理解历史发展、历史变迁,发现蕴藏于历史现象背后的人文底蕴与情感观念。
在这种学情下,本节课采用项目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在大主题“觉醒时代,民主科学”的引领下围绕“觉醒”二字展开探究,下分两个学习主题:“思维觉醒”和“行为觉醒”。
1.翻转课堂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在课堂初始阶段,我们需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的中前期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微课视频的主体内容是对本节课程的一个综述,以及各个节点的详细讲述,微课视频总共有四个,分别对应的主题是“复辟”“觉醒”“民主科学”“新道德”,这四个主题分别对应四个节点,即袁世凯复辟、《新青年诞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倡导白话文的形成。每看完一个主题,教师便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探讨,如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具有何种历史意义?
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力图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领学生探究中国的崛起过程,梳理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勾连,进而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其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培养学科思维。
在设计这些微课的时候,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深度学习的原则。和本文的题目相对应,在设计本节课程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方向便是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对理论性的内容表现出来的热情并不高,甚至一些同学认为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并不需要去理解,只要强行记忆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而这与深度学习理论显然是矛盾的。为了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教师在微课之中设计了时间轴,将不同的历史事件标在了时间轴上。当时间轴前进的时候,如同历史大片在学生们的眼前一幕幕划过,这无论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提高学生兴趣都是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次,精悍短小原则。这是微课最大的特点。每一节微课的时长都在五分钟左右。四节微课的时长便在20分钟,剩下的二十分钟则是留给学生谈论的时间。
最后,开放性的原则。为学生预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单独存在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逻辑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理解规律。
2.项目式教学法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项目式教学是指为学生设置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内容。然后让项目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和探讨。我将全班的同学分成了四个小组,并为其设置了四个项目主题。(1)袁世凯复辟之后采取了什么“复辟”措施,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结局。(2)《新青年》杂志的主编是谁,主阵地是哪?为何会选择这里?(3)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是什么?这与之前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有何区别。(4)新道德。为何崇尚民主与科学就需要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是什么?给学生一段文言文,让他们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并让学生思考哪个读起来更方便?如果开展文学革命需要做哪些准备。
学生在项目式探讨中,需要自己去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得出结论,然后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成果分享和探讨。教师则是根据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了解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有所改进[2]。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项目式教学的开展都是深度学习,以及开放性教学的根本体现,将课堂主体归还给了学生。所以在主题项目式学习的引领下,学生更能把握好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立场,实现自己教学逻辑的优化。
3.任务设计教学法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利用主题教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整合零散的历史知识。此外,基于深度学习视角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也可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强化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科学应用任务设计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体验与感悟历史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历史素养的培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深度学习视角下,通过强化主题教学,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教学任务,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为了保障学生能够深度学习,此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展开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觉醒年代》中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影视片段,可将学生带入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场景中,启发学生思考陈独秀为什么将杂志的名称定为《新青年》,学生会根据教师所提出的任务,对“新文化运动”这一知识点展开探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多元)
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教学还要积极转变评价方式,通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拓展教学深度。此外,主题教学还强调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突出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对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态度、学习表现,以及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同样给予高度关注。
学生在结合小学案探究“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时就充分展现了他们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度。学生们在讨论之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建议。1.新文化运动受到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让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思维开始觉醒,并且提出了民主科学是社会的进步。2.新文化运动只局限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并没有与当时广大的群众相结合,这是阻碍的因素。3.在新文化运动中,部分知识分子过于尊崇西方文化,对于中方传统的文化全盘否定,这是片面的。
结束语
深度学习视角下,主题教学主要针对主题的凝练、氛围的营造、逻辑的优化以评价的多元。主题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也对核心素养的落实同样大有裨益[3]。
参考文献
[1]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7):2.
[2]胡春萍.基于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讨[J].国际教育论坛,2020,2(10):86.
[3]程可欣,张汉林.深度学习视域下历史剧教学研究:以统编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4).
作者简介:汪燕华(1979—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