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领导人新年贺词的概念隐喻及翻译研究
——以习近平新年贺词为例

2022-07-15颜镇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喻体语料隐喻

颜镇源

(西南石油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国家领导人新年贺词倍受世界各国关注。新年贺词常常利用概念隐喻向大众讲述国家发展与成果、向各国表达国家态度、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因此新年贺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将以习近平2014—2021年新年贺词为研究语料,探究其中的概念隐喻,分析其翻译策略,以期最终能促进此类文本的有效翻译,由此准确、充分地传播中国声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隐喻实现认知转向之前,翻译界鲜有与隐喻翻译相关的研究(Dagut 1976)。自20世纪80年代,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将概念隐喻定义为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随着概念隐喻理论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概念隐喻翻译展开深入探究。Newmark(1981)在其著作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翻译问题探讨》)中探讨了隐喻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并提出了7种隐喻翻译策略。但是,Newmark只是基于语言形式与语义对等来阐述隐喻翻译策略。Mojola(1993)基于实际翻译中所遇到的问题,讨论了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概念隐喻。Wang(2003)主张隐喻翻译的不对等,即翻译文本只有部分能与原文对等,这使概念隐喻的翻译脱离了以往对等翻译的桎梏(孙毅 2017)。Schäffner(2004)基于个人对隐喻的分类(普遍隐喻、文化重叠隐喻以及文化限定隐喻)探索了概念隐喻翻译方法。Maalej(2008)发现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相互映射,并据此提出了“三步走”的隐喻翻译方法,为概念隐喻翻译研究提供有力借鉴。国内对于概念隐喻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刘法公(2007)受到现代隐喻理论的启发,提出了汉英喻体意象转换,强调了“喻体共知性”的不可或缺性。刘冰泉和张磊(2009)则是以认知视角提出了映射对等翻译和偏移等效翻译两种翻译方法,此方法类似于传统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肖家燕和李恒威(2010)主张隐喻翻译会受到文化、文学以及上下文语境的影响,指出隐喻翻译不是单一的语言符号转换,并提出了归化、异化以及补偿策略等隐喻翻译策略,其中,补偿策略的提出为隐喻翻译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探究政治文本中的概念隐喻翻译。朱晓敏和曾国秀(2013)采用语料库研究范式,对政治文本中的隐喻进行研究,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包括保留源文本的源域、使用目标语中的源域来替代源文本的源域、丢弃原文本中的源域加上对原文目标域的释义。基于政府工作报告,田苗(2016)发现概念隐喻翻译需要考虑文化转化,并提出了直译、意译和混译三种翻译策略。还有学者结合不同视角来探究政治隐喻翻译策略,如曹灵美(2017)以习近平讲话中的隐喻翻译为例,结合体验哲学,提出了完全保留原语体验和部分保留原语体验两种英译策略。但总体来说,针对政治文本中概念隐喻翻译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本,中国国家领导人新年贺词有传达中国主张、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祝福等作用,获得了国内外公众的高度关注。但在概念隐喻视域下探究国家领导人新年贺词的相关研究屈指可数,仅有郭熙(2012)对比中美领导人新年贺词中的概念隐喻,挖掘其背后隐含的世界观;何萍(2019)、董静和段钨金(2020)等人针对不同年份的国家领导人新年贺词进行概念隐喻研究。但鲜有学者对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新年贺词展开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故本研究以2014—2021年习近平新年贺词(双语版)为研究语料,对语料中出现的概念隐喻进行梳理分类,并探究各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藉此丰富此类具有中国特色政治文本的概念隐喻研究及其英译研究,以期最终准确且充分地传播中国声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本,中国领导人新年贺词具有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的作用。相较于其他政治文件,领导人新年贺词用词亲切,文本中满含美好祝福与赞美言辞,各类概念隐喻也频繁出现。新年贺词常常利用概念隐喻来讲述国家发展与成果、展示国家态度等。为实现国家话语的有效传播,中国领导人新年贺词中的概念隐喻翻译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014—2021年习近平新年贺词(双语版)为研究语料,所有语料均来自中国网(http://www.china.org.cn/),共计59,291形符。本研究拟以该语料中的概念隐喻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各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习近平新年贺词中有哪些概念隐喻?

2.习近平新年贺词中的概念隐喻使用了什么翻译策略?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14—2021年习近平新年贺词(双语版)作为研究语料,以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 1980)对概念隐喻的界定作为识别语料中概念隐喻的参考依据,将Excel作为统计工具和出图工具。本研究的主要步骤为:首先,在细读语料的基础上,搜寻并确定文本中各隐喻关键词。其次,概括出各隐喻关键词所代表的概念隐喻模式。最后,深入分析所有概念隐喻的译文,由此总结并归纳各类隐喻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三、概念隐喻分类及英译分析

(一)概念隐喻类型

通过对语料的识别和统计,本研究发现习近平新年贺词使用了大量的隐喻话语策略并且隐喻类型丰富,包括旅程隐喻、冲突隐喻、拟人隐喻、建筑隐喻、机器隐喻、河流隐喻、动植物隐喻、食物隐喻、天气隐喻、棋牌隐喻、书本隐喻、家庭隐喻和环境隐喻等13种概念隐喻,使用频次共计197次,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本研究借用Charteris-Black(2004)所提出的源域共鸣值来计算隐喻的使用情况并确定源域的普遍性。由表1可知,概念隐喻类型在习近平新年贺词中的使用频率分布并不均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旅程隐喻,其次是冲突隐喻和拟人隐喻,这三种隐喻构成了源域共鸣值总数的81%,为传播国家政治理念、凸显社会文化、塑造国家形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表1 概念隐喻类型统计表

(二)概念隐喻英译策略

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习近平新年贺词中的概念隐喻译文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发现各概念隐喻的翻译主要采用了保留喻体、舍喻体译喻义和转换喻体三种翻译策略。针对不同的概念隐喻,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用频次也大有区别。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概念隐喻英译策略统计表

由表2可知,该习近平新年贺词多采用保留喻体的翻译策略(67%)来对隐喻进行翻译,其次是考虑舍喻体译喻义(26%),很少会选择转换喻体的翻译策略(7%)。针对以上三种翻译策略,本研究将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各翻译策略的优劣以及背后的社会认知因素。

1.策略一:保留喻体

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国家对某事物有相似或者相同的认知体验,所以在翻译某些概念隐喻时,可以选择保留喻体的翻译策略。该翻译策略能够将源语的语境意义完整地表达出来,避免源语与目的语之间效果不等值的情况。下面将结合例子来分析各隐喻的翻译。

例(7)原文: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旅程隐喻)

译文:China is determined to walk along the road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will resolutely safeguard world peace and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例(8)原文: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冲突隐喻)

译文:Our comrades on the front lines of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are often in my thoughts.

例(9)原文:2019年,中国继续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拟人隐喻)

译文:In the year of 2019, China continued to open its arms wide to embrace the world.

例(7)中,抽象的“发展”被概念化为“道路”,也就是说国家的发展被看作是在一条道路上行进,该隐喻不仅能激励民众沿着该道路携手共进,还能构建起民众政治思维。由于国内外对“旅行”具有相似的认知体验,所以译者将该句子中的隐喻关键词“道路”翻译为“road”,保留了喻体(道路),实现了效果等值,也准确传达了国家的政治理念。而在例(8)中,“奋战”“一线”等极具冲突意味的关键词都是“脱贫是解决冲突问题”这一概念隐喻的具体呈现,表达了脱贫的难度以及民众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不言放弃、不畏艰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翻译时,译者保留冲突意象,直接将“奋战”“一线”翻译为“the front lines”和“fight against”,体现了脱贫工作刻不容缓。例(9)中出现了“国家是人”这一拟人隐喻,“张开双臂拥抱”这一个动作塑造了一个热情友好、宽大为怀的美好中国形象。译文直接译为“open its arms wide to embrace...”,重现了源语的意象,并且传递了我国友好的外交态度。

概而言之,保留喻体的翻译策略能够保留源语意象,有利于准确传达国家的政治理念、输出源语国家的意识形态,但是译者在选择该策略时,必须保证两种语言的意象含义是一致的,这才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避免造成误解。

2.策略二:舍喻体译喻义

舍喻体译喻义就是舍弃喻体,直接翻译隐喻所传达的意义即可。首先,由于概念隐喻对翻译技术要求较高,很多译者会选择直接翻译隐喻所蕴含的意思。其次,源语与目的语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有些隐喻在目的语读者的概念域中是缺失或不普遍的,所以译者会选择舍喻体译喻义的翻译策略,以达到传达准确意思的目的。

例(10)原文: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河流隐喻)

译文:Human history, like a river, runs forever, witnessing both peaceful moments and great disturbances.

例(11)原文:……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环境隐喻)

译文:……build a clean and healthy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cisive stage in building China into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中国有着深厚且独特的河流文化,河流隐喻在各种文本屡见不鲜(韩会敏2013;陈晓燕2016;胡晓艺2019)。在例(10)中,国家进程被看作是一条河,该隐喻体现出国家重视自身发展历程,“风平浪静”和“波涛汹涌”两词展现了国家发展中不同的境遇,前者指中国历史上的和平时代,而后者指中国曾经动荡不安但又蕴藏着变革和希望的时代。由于河流隐喻在外国读者的概念域中并不普遍,所以译者选择舍弃喻体翻译喻译,将这两个关键隐喻词译为“peaceful moments”和“great disturbances”,明确阐述了隐喻所传递的意义。例(11)中,政治就是自然界,自然界有生态,政治也有生态。自然界中各生物的茁壮成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政治环境的干净整洁有助于端正领导、干部甚至党员等对待政治问题的态度。“绿水青山”一词意味着领导干部、党员等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爽爽做人,不再为政治的雾霾所困顿。在翻译该隐喻时,译者舍弃其喻体(绿水青山),直接翻译隐喻的内涵(a clean and healthy political environment),提高了目的语文本的可读性。

由此可见,舍喻体译喻义的翻译策略能准确传达隐喻的内涵,实现忠实原文涵义,但该翻译策略使源文本的文化色彩缺失,不利于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播。

3.策略三:转换喻体

由于汉英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体系,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然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朱晓敏、曾秀国 2013)。两个民族所具有文化与观念等都不尽相同,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往往会使用不同的喻体。转换喻体指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喻体替换源语中的喻体,以更加地道地表达源语的意思。该策略帮助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认知体验,有增进认同感之功能。

例(12)原文: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食物隐喻)

译文:We launched the final assault on the fortress of entrenched rural poverty, and cracked this "hardest nut."

例(13)原文:……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冲突隐喻)

译文:……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s and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of all mankind.

在例(12)中,“深度贫困”被概念化为“硬骨头”,更加形象地描写出消除深度贫困的难度,也体现出我国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重要品质。译者将“啃下……硬骨头”译为“cracked this ‘hardest nut’”(把这个最硬的坚果砸碎),“hardest nut”一词有“a difficult problem or situation to deal with”之意,与“硬骨头”的深层意义不谋而合。译者更换喻体,使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隐喻表达,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进而增加认同感。在例(13)中,“干戈”原指用于战斗的武器,例文用“干戈”映射“战争和武力冲突”;而“玉帛”原指中国古代诸侯会盟、朝聘时互赠的玉器和纺织品,在例文中用来映射“和平、合作”,而“化干戈为玉帛”表达了终结战争、和谐相处之意。“干戈”和“玉帛”属于具有中国古代独特文化的物品,并不存在于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中,所以译者选择目的语读者更加熟悉的“swords”(剑)和“plowshares”(犁)两个喻体,铸剑为犁,把武器铸造为耕地的工具,造福人类、造福世界。

综上,转换喻体的翻译策略有利于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认知体验,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价值判断,有利于构建两种语言读者之间的认同感。但是,该策略对于译者文化知识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理解困难等问题。

四、结语

本研究对2014—2021年习近平新年贺词的研究发现,该语料中共出现了13种概念隐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是旅程隐喻、冲突隐喻和拟人隐喻,构建起一个稳步前行、勇往直前、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对各种隐喻的翻译策略统计发现,译者主要采取了三种翻译策略——保留喻体、舍喻体译喻义和转换喻体(使用频率依次递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兼顾源语与目的语国家之间文化、认知体验的异同,尽可能实现原文与译文在内涵和外延的对等,以达到传播中国声音的目的。

猜你喜欢

喻体语料隐喻
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回译方法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喜马拉雅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