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大开发20年:西南地区内部比较

2022-07-15李晓龙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

李晓龙

摘 要:西部大开发实施20年以来,西南五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民生活等方面系统回顾西南五省市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实施20年间取得的成效。结果显示,西南五省市自治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提升显著,区域内各省份发展迅速,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进一步凸显。对此,从对外开放、区域联动、基础设施、城乡发展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西南地区;发展成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8-0035-03

一、西部大开发发展状况及相关文献综述

自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显著。现如今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对西部大开发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指示。2020年5月,《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对于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时代,对发展的不平衡的问题作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南地区内部的发展状况,系统回顾西部大开发实施20年来,西南五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民生活等综合指标的变化,目的在于了解地区内部的自身发展;考察西南地区内部发展状况的差异,目的在于客观地认识西南区域内部发展的差距。

梳理已有的研究可见,白永秀和何昊(2019)、任保平、张倩(2019)等学者从不同的社会经济指标出发,对西部大开发实施20年的成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对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并未缩小;高云虹、张彦淑、杨明婕(2020)通过选取一定的经济指标对西部大开发实施20年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发展差异已经开始显现;安中轩、徐春华、常艳(2008)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西南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后发现,西部大开发实施后西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已有研究大多通过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对西部地区整体经济的促进,或是对西北、西南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是忽略了区域内部的省份各自的发展状况,忽略了对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研究和分析。本文从西南地区的角度出发,系统性地研究西南内部的经济发展情况,对比区域内部发展的平衡性,进一步强化对区域发展平衡性的重视。

二、西南五省經济发展成效分析

(一)经济增长显著

1.地区GDP总量持续增加。本文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或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而得。西部大开发实施的20年间,西南五省市经济持续发展,持续上升的地区生产总值曲线表明,西南五省市各自的整体经济发展良好,且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999—2019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由3 711.61亿元增长到46 615.82亿元,年均增长率13.5%,约扩大12.5倍;贵州由911.86亿元增长到16 769.34亿元,年均增长率15.7%,约扩大18倍;云南由1 855.74亿元增长到23 223.75亿元,年均增长率13.7%,约扩大13倍;西藏由105.61亿元增长到1 697.82亿元,年增长率14.9%,约扩大16倍;重庆由1 479.71亿元增长到23 605.77亿元,年均增长率14.9%,约扩大16倍。在GDP总量的变化中,四川省的GDP总量最大,其次是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地区差距方面,四川与其他地区之间的GDP总量差距在逐渐增大,而云南、重庆之间的差距不明显,云南、重庆与贵州的差距则呈扩大的趋势。而西藏与其他四个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可见,虽然各地区的经济总量规模在持续扩大,但是地区间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区域内的经济增加依然不平衡,且这种不平衡有扩大的趋势。

2.人均GDP显著提升。自西部大开发实施的20年以来,各地区人均GDP持续上升。1999—2019年期间,四川的人均GDP由1999年的4 452元增长到2019年的55 774元,约为原来的12.5倍;贵州的人均GDP由1999年的2 475元增长到2019年的46 433元,约为原来的18倍;云南的人均GDP由1999年的4 452元增长到2019年的47 944元,约为原来的10倍;西藏的人均GDP由1999年的4 262元增长到2019年的48 902元,约为原来的11.5倍;重庆的人均GDP由1999年的4 826元增长到2019年的75 828元,约为原来的16倍。在地区差距方面,2019年重庆的人均GDP最高,其次是四川、西藏、云南、贵州。虽然四川的GDP总量规模最大,但是其人均GDP却不是最高的;同理,西藏的GDP总量规模虽然是最小的,但其人均GDP规模却位列第三,这与各地区的人口数量有着密切关系。区域内人均GDP的差异进一步从侧面反映出西部大开发实施20年间,西南地区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的增长来说十分重要。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增加,其增加趋势基本与各地区GDP总量变化保持一致:四川的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最多,其GDP总量规模也最大;西藏的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最少,其GDP总量规模也最小。具体来看1999—2019年间,四川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1999年的1 224.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8 179.5亿元,增长规模为原来的31倍;贵州由1999年的311.9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8 115.1亿元,增长规模为原来的58倍;云南由1999年的663.9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2 928.9亿元,增长规模为原来的34.5倍;西藏由1999年的53.5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121.5亿元,增长规模为原来的39倍;重庆由1999年的525.2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9 815.42亿元,增长规模为原来的37倍。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采用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来衡量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总体来看,各个地区的变化趋势基本为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二、三产业占比上升。这说明,西部大开发实施的20年以来,产业结构正在持续优化。具体来看,四川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0年的23.6∶42.4∶34.0变化为2019年的10.3∶37.3∶52.4;贵州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0年的27.3∶39.0∶33.7变化为2019年的13.6∶36.1∶52.4;云南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0年的22.3∶43.1∶34.6变化为2019年的13.1∶34.3∶52.6;西藏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0年的30.9∶23.2∶45.9变化为2019年的8.1∶37.4∶54.4;重庆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0年的27.8∶41.4∶40.8变化为2019年的6.6∶40.2∶53.2。

其中贵州省、云南省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条件,存在云贵二省的旅游业与烟草业占主体,烟草业产业链较短无法带动第二产业发展等工业化限制,导致二省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 20 年来,第二产业占比变化幅度较小。

(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西部大开发实施20年以来,人民生活逐渐改善。本文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进行衡量。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具体来看,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 894.3元增加到2019年的36 153.7元,约为原来的6.1倍,近20年间净增加30 675.8元;贵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 122.2元增加到2019年的36 153.7元,约为原来的6.7倍,近20年间净增加29 282元;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6 178.7元增加到2019年的36 237.7元,约为原来的5.7倍,近20年间净增加29 913元;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6 908.7元增加到2019年的37 410元,约为原来的5倍,近20年间净增加29 983.7元;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5 896元增加到2019年的37 938.6元,约为原来的6倍,近20年间净增加31 662.6元;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具体来看,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1 903.6元增加到2019年的14 670.1元,约为原来的7.7倍;贵州由2000年的1 374.2元增加到2019年的10 756.3元,约为原来的7.8倍;云南由1999年的1 478.6元增加到2019年的11 902.4元,约为原来的8.0倍;西藏由1999年的1 330.8元增加到2019年的12 951元,约为原来的9.7倍;重庆由1999年的1 892.4元增加到2019年的15 133.3元,约为原来的8倍。

3.城乡收入的差距。虽然各地区的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在持续增加,但是地区间的差距状况又不相同。纵向来看,各地区自身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000年四川的城乡收入差距为3 990.7元,2019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1 483.6元,差距规模为2000年的5.4倍;同样,贵州、云南、西藏、重慶的差距规模分别为各自2000年的6.3倍、5倍、4倍、5.2倍。横向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不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

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方面,四川、重庆、云南、西藏的差距都不明显,即使是较为明显的四川与贵州的差距也有缩小的趋势。具体来看,2000年四川与贵州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额为772.1元;2010年的差额为1 318.42元,增幅为10.8%;2019年的差额为1 749.6元,相比2010年的增幅为32.7%。可见即使是差距最大的两个省份,其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方面,四川和重庆的差距十分微小。同样,云南、贵州、西藏的差距也比较小。而成渝两地和云贵藏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但其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仍以四川与贵州为例,具体来看,2000年四川与贵州的差额为529.4元;2010年的差额为1 615元,与2005年相比增加2.1倍;2019年的差额为3 913.8元,与2015年相比增加0.4倍。可见即使在差距较大的省份,其差距也是在不断缩小的。

三、进一步加快西南地区发展的建议

虽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内部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显著,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增加,但应清楚地看到,西南内部地区的发展仍然是不平衡的。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的经济和缩小区域内发展的不平衡性,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转变的“最后一公里路”

目前,西南地区的基础设施仍不足以将部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许多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或是特色的农业产品,但由于交通不便,其良好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未能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应在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的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区域之间的物流网络,在较发达的城市建立物流中心,畅通物流,让大山里的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二)深化城乡户籍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缩小城乡差距

虽然西部大开发实施的20年间,西南各省市自治区的城镇、乡村发展迅速,经济增长显著,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市自治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却在逐年扩大。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还是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到位。而现阶段,在中国的大多数地方仍然实行着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和管理政策,一些地方实行的户籍“准入政策”实际上是让富有的人成为城市居民,却没有使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这就使城市化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加强区域内的联动发展,可发挥发达区的涓滴效应。

(三)加强成渝中心城市的定位,以成渝城市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促进其更快、更好发展

应建设成渝现代化城市,打造西南创新高地,以龙头城市发挥涓滴效应。另外,加强省级发展的协调联动,打破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破除发展不平衡的壁垒和门槛,将成渝的创新与黔、滇、藏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形成西南特色产业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  高云虹,张彦淑,杨明婕.西部大开发20年: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对比[J].区域经济评论,2020,(5):36-51.

[2]  白永秀,何昊.西部大开发20年:历史回顾、实施成效与发展对策[J].人文杂志,2019,(11):52-62.

[3]  任保平,张倩.西部大开发20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转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6-62.

[4]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省合作课题组,芶以勇,刘杜若.贵州综合交通建设成就辉煌[N].贵州日报,2018-10-30(009).

[5]  王岚.西部大开发背景下12省区综合经济实力对比分析[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2.

[6]  赵峥,郭彦英.西部大开发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5):77-82.

[7]  安中轩,徐春华,常艳.西部大开发前后西南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9-44.

[8]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
夜郎自大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初探
浅谈我国西南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
我国西南地区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西南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意识文化建设方式的调查分析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促进西南地区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