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学科教研基地中成长
2022-07-15梁丽平
梁丽平
学校是海淀区首批高中数学学科教研基地校。数学教研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研究”为主题,进行了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探索。
1.开发课程,探索教改,建设学习共同体
多元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课程的开发可以给教师提供探索研究的空间,促进教师不断进步。
我们致力于开齐课标所列但高考并不要求的系列3和系列4中全部16门选修课。采取全员参与、分组研究的策略,成立选修课小组,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加入一个或多个小组,再统一调控,每个选修课小组由2-3位教师组成。
教师们不仅在选修课小组讨论如何教学,还相互听课,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这种教研模式也延伸到了其他课程小组,如数学竞赛小组、微积分小组、线性代数小组等。选修课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教师在教学中可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学与教,教师们不仅吃透了知识,理解了课程的价值,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生成了一些新的课程资源,一大批教师也因此成长起来。
2.制度保障,落实常规,助青年教師站稳讲台
为了帮助新入职的教师迅速站稳讲台,学科教研基地除采取职前实习、师徒制度、基本功比赛等常规措施之外,还探索了反向听课、集体备课、初高中循环教学等方式。
安排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反向听课。例如,2016年,新高一12位教师中,老教师仅有5位,为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除要求新教师每节课先听再讲之外,还安排特级教师高德莲每天听新教师2-3节课,并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坚持了整整两个学期,使得7位新教师迅速成长。
对于青年教师较多的年级,我们强化了集体备课,要求备课人给出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同时,我们设计了自编的练习册,从课堂到作业,尽可能帮助新教师迅速建立一个大致的框架。
我们还采取了初高中循环教学。一是帮助教师完善中学数学的教学体系,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好地进行承上启下的衔接授课;二是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质,从而学会针对不同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3.项目引领,教学教研,推动骨干教师再发展
如何让骨干教师继续成长,也是学科教研基地研究的课题。我们提倡科研引领,支持并创造机会推动骨干教师再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并推荐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荐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国培计划、北京教育学院的骨干教师培训、青蓝工程,以及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的学习。二是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承担市区教研工作,并以教研组为单位,承办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三是项目引领。在学校参与海淀区深度学习、北京市双新示范校等课题背景下,我们以这些项目为龙头,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和研究。多位教师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团队进行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