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现性评价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2022-07-15王秀丽
王秀丽
“表现性评价”就是通过合适的表现性任务,将“看不见”的学力转化为“看得见”的行为表现,并通过评价量规将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诠释为所拥有的内在学力的评价范式。以“数学广角——集合”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发挥表现性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
1.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决策的优化
表现性评价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的结果,还有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随时收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信息,据此优化改进教学设计。
第一步,依据学情提出核心问题。课堂伊始,出示报名统计表,提问:“报名游泳的学生有9名,报名轮滑的学生有8名,请问共有多少名学生参与调查?”一个学生回答:“调查总人数是17人。”这就是学生思维的起点。随后,另一个学生提出有同学两项都报名了。此时,教师提出本节课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怎样表示才能简洁又清楚地看出报名游泳、轮滑的有哪些人,以及两项都报名的有哪些人?随后,学生们开始自主探索,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步,借助评价量规层层启发。根据之前确定好的表现性评价的评价量规,呈现4个不同水平的代表作品。水平1,能呈现两个集合的元素,并能标记出交集的元素;水平2,在水平1的基础上,能把重叠的部分单独分为一类;水平3,在水平2的基础上用图尝试表示几部分的关系;水平4,用韦恩图表示集合间各部分的关系。教师在学生表达和辩驳的过程中,观察他们思维发展的过程。
在水平2的作品呈现之后,教师提问:“这两种作品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学生发现,水平2的作品更清楚简洁。此时,再出示水平3的作品,学生开始思考这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于是,教师指出:“同学们是在考虑中间重叠的部分和旁边这两部分的关系。”教师出示水平4的作品。这样,随着4幅作品的不断呈现,学生的思维也在层层递进。
可见,教学决策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根据课堂评价判断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而表现性评价中设计的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都使得教师的判断简单易行、可靠有效。
2.表现性评价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
表现性评价为学生阐明了教师期望的学习结果,提供了促進学习的反馈信息,可以改善学生的表现。
一是阐明预期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动力。课堂伊始,教师提出的任务是怎样表示才能简洁又清楚地看出报名游泳和轮滑的分别有哪些人。所以,学生的思考和作品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也是按着这个标准评价作品的。可见,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二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探究意识。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能够通过作品和课上发言展现自己的能力,不同作品和观点汇集在一起,也引起了学生的反思。本节课4幅代表作品呈现的过程中,出现了自发的“生生对话”,能够让学生根据反馈信息了解存在的问题,逐步调整思维。
编辑 _ 于萍 付路路(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