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7-15柴晓英
柴晓英
【摘要】 目的 观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6月- 2020年6月选取在天水市四零七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预检分诊相关指标项、护理满意度、情绪状态、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 人性化护理服务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分诊指标(等诊时间、确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使患者在就诊时保持情绪稳定,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救治时效性。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服务;急诊;预检;分诊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7--03
急诊预检分诊的意义是通过预检初步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分诊,帮助患者准确找到就诊科室,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1]。急诊就诊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的特点,因此缩短其就诊时间,能够提高临床救治的时效性,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人性化护理服务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急诊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其在预检分诊中的依从性,保障急诊预检分诊能够有序开展,并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建立 [2]。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年6月- 2020年6月选取在天水市四零七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天水四零七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患者或其家属在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纳入标准:患者个人信息、既往病史资料等均能完整采集者;所患疾病属危重症疾病,需采取急救者;患者及其家属在就诊期间能够做到积极配合者;近期无重大手术史,可采取常规急救措施对其进行救治。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疾病,同时接受放化疗治疗者;存在视听功能障碍或先天性残疾者;患者年龄小于18周岁。依照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49.18±2.55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为49.29±2.3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具体包括:患者入科室后,护士问询患者病情,并辅助其填写病例,引导患者于相应科室进行就诊;如患者存意识模糊或严重开放性创伤,应开放绿色通道,陪同患者进行就诊,遵医嘱配合检测及诊疗操作。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详细方法如下。
(1)急诊环境管理:在急诊科室醒目处张贴或悬挂指引牌,提示患者各科室所在位置,在急诊大厅处摆放充足座椅,供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休息;急诊室内的灯光以暖色调为主;角落处摆放绿植,根据季节及天气,调整室内温度及适度,以增进就诊患者体感舒适度,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2)护患接触: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简单问询患者的病史、用药史、疾病症状等,引导患者适度休息;护士注意与患者沟通期间的态度,护士需要从患者角度出发,给予患者关心,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快速分诊:护士使用听诊器、血压计等常规检测仪器对部分状态不佳的患者进行初步查体,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年龄等资料,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根据患者情况与科室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急救或干预措施,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治,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4)心理干预: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状态,引导患者信任医生,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诊疗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5)提供相应帮助: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患者行动不便,为其提供轮椅,辅助其行动、就诊;意识不清或状态不佳者,为其提供轮床,同时护送其入科室接受救治,从而使患者就诊能够更加便捷。
1.3 观察指标
(1)分诊相关指标:包括等诊时间、确诊时间。
(2)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观察例数。
(3)情绪状态:采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进行评测。量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情绪状态越差。
(4)纠纷事件发生率:包括分诊错误、等诊时间过长、争吵等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分诊相关指标对比
人性化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分诊指标(等诊时间、确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人性化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有降低,但觀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纠纷事件发生率对比
人性化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预检分诊是急诊科室的重要工作内容,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分诊前,通过评估患者所患疾病类型、病情进展情况,帮助患者明确就诊科室,同时对患有危重症疾病者及时开放绿色通道,给予其及时、有效救治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维护其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能够对患者个人情绪、诊疗体验等方面产生引导、干预作用;人性化护理服务以坚持“人文关怀”精神为主导,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在实施护理服务期间,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给予其相应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对患者做到有效管理干预,还能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同时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因此在临床中适用于多种类型疾病患者 [4]。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中,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诊氛围,能够使患者于入院后,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个人情绪得到平复,减轻其因就诊急诊所致紧张心态[5]。护理人员以亲和、友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一方面能够使患者个人情绪状态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可促进患者得到准确分诊,有助于就诊救治工作开展,从而提升预诊分诊时效性,增进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信任度。护士通过快速分诊对入院患者实施初步检查,问询家属患者发病时长、症状反应、既往病史等,以此综合性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类型,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护士开展心理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情绪安抚,引导其建立疾病康复信心,使其精神负担、负性情绪等得到有效缓解。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相应帮助,增进其就诊期间体感舒适度,使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过程中,拥有良好就诊体验[6]。
综上所述,在对急诊预诊分诊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救治时效性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田俊华,蔡晓玲.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0):48-50.
[2] 李丽华.分析急诊预检分诊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8):117-118.
[3] 王辉,聂世俊,孙洪娜.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分诊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4):439-441.
[4] 陆彩云,毛卫婷,林琳.急诊预检分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177-179.
[5] 谭昌亚.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4):163-164.
[6] 柯丽芳,颜绵.儿科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884-885.
[2022-02-08收稿]
作者单位:741000 甘肃省天水四零七医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