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和育 共同托起美好的明天

2022-07-15马书彬

黑河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

马书彬

[摘 要]“双减”是对学生过重负担的“松绑”,但对教师和家长来说,“双减”并不意味着“躺平”,减的是负担,提的是质量,增的是责任,这对家庭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二者缺一不可。家校合作共育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用心教育,用心陪伴,用自身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

[关键词]“双减”;和育文化;家校和育

多年来,我校通过“和育”文化建设,以和致育,五和而育,积极构建德育、课程、课堂、环境、家校“一纵五横”育人体系,家校和育就是要达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双减”政策落地后,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是关系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观念更直接影响着教育新政策的真正落实,让我们对家校和育有了新的思考,“双减”的实质还是考验学校的治理能力、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考验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考验着“和育”文化下,家校合作共育的效果。

一、“双减”之下,学校需要这样做

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双减”政策想要真正见效,关键要守好学校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加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让家长放心。

(一)以价值提升为追求,重构学校教育格局

首先,要瞄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做减法,更不是做表面文章。其次,要从课内育人体系建构转变到统筹课内课后育人体系一体化构建,既要学科育人,又要服务育人;既要全面发展,又要个性化发展。再次,要提高校内课内教育教学质量,应教尽教,因材施教,培育素养,提质减负,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二)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再构课程课堂建设

“双减”工作出台后,学校坚持以和育课程、和育课堂建设为抓手,抓优课堂教学、优化学校课程,提高作业设计、批改、评价实效,促使学生在校内课内爱学、会学和善学。一是深化实美谐悦的和育课堂。做到夯实基础、做实学段、务实课堂,用活资源、激活方法、盘活评价;二是规范管理优化设计与批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做到依规布置作业、优化作业设计、规范作业管理、强化作业研究、细化作业检查、科学评价分析;三是进一步深化和育课程研究,将国家基础课程、校本拓展必修课程、研学实践课程、社团选修课程优化组合;四是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劳动教育课程。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终身健康意识及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五是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在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既要做到面向全员,也要关注差异,精心做好个别辅导。同时,向学生提供拓展类、兴趣类、综合类等菜单式课程,对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双减”之下,教师需要这么做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前进动力,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取决于教师,更是“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家长最担心的地方。教师要义不容辞地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治理工作中,身先垂范,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当好“双减”的实践者、推进者,做到恪尽职守,应教尽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开展好课后服务,确保“双减”走深走实,让学生舒心,家长安心。

(一)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以身作则,亲身践行“终身学习”。不仅要广泛学习,提升个人素养,更要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大视野下,不断提升个人教育水平。“教學相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双减”之后要让学习回归校园,让课堂教学回归本身,教师能力水平的高下至关重要。

(二)充分钻研教材教法,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还要聚焦“双减”,加大力度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夯实基础、做实学段、务实课堂,用活资源、激活方法、盘活评价,优化作业设计与批改。落实联动双主体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使学生爱学乐学、能学会学、活学善学,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难忘的一段生命旅程。

(三)家校合作,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双减”政策给学生留出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出来,许多家长因此感到“焦虑”。双减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和家长进行沟通,否则学校想全面发展,而家长只要成绩,就会形成对立,产生新的矛盾。教师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应该和家长一起学习“双减”政策,通过适合的方式给家长支招,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家长履行好父母的责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三、“双减”之下,家长需要这么做

“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减少了课内作业,以及课外的补课任务。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把学生学科学习的事情交给学校,关注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养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加强体育运动,鼓励孩子拥有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爱好,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和学校一起合作共育,为学生拥有健康、智慧、快乐的和美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一)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子

我们想要的那个孩子的样子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努力的方向,这就是教育要培养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孩子;一个内心阳光、积极向上的孩子;一个有爱心、有决心、有信心的孩子;一个会学习、善动脑的孩子;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一个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一个有强大管理能力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倡导的:要为健康、智慧、快乐的和美人生奠基。

(二)你期望你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想要孩子有和美的人生,帮助孩子的生命成长,就要建立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生态。我们所期盼的教育就是,孩子的天性不被压抑的教育;孩子生命、成长不受伤害的教育;全方位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教育;引导孩子适应社会、赢得未来幸福人生的教育。

(三)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正向期待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正向期待。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自己在学校和同伴玩耍、活动的乐趣,想一想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想一想自己在学习当中取得的收获。最好的教育是行为层面,让孩子真正行动的方式永远是言传身教,当父母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不断成长,孩子自然能从中汲取充足的能量。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而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寄希望于学校,父母的管教才是基础。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一定是父母严格管教和正确督导的结果。在“双减”之下,家长要引领孩子回归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到生活这本大书中,接受活生生地教育,做一个实实在在能接地气的人。

四、家校和育,共享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何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合作中应该是平等互信的。虽然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主体,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育方式和态度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双减”政策这一教育变革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必须相互信任,积极沟通情感,形成共识。家庭和学校彼此尊重、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共同构建学生成长的空间,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赢,才能实现“双减”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是构建家校和育体系,打造和谐共进的家校文化的目的所在。

总之,“和育”文化建构下的家校和育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全面推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家校合作共育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用心教育,用心陪伴,用自身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家校和育,共同托起学生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蔡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双减
“双减”之下,教育投资急转弯
“双减”政策下,“宇宙补课中心”海淀黄庄“人去楼空”
落实“双减”工作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