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教研基地建设 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共融
2022-07-15刘颖
刘颖
- 编者按 -
北京市海淀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不断探索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利用,实现了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共融,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期,本刊邀请万寿路学区、西三旗学区、羊坊店学区谈谈如何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基地的作用,提升学区教师队伍质量和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提质增效,2017年,万寿路学区成功申报了海淀区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通过制定并实施教研基地研修课程方案,组织区域内科学及相关专业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研修,打破学科、学段和校际界限,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共融,在推进学区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教师专业研修课程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利用,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科学规划,机制保障
组建团队,形成合力。学区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是一个共研共建的区域科学教研共同体,以五一小学为基地校,聘任市级骨干教师陈颖老师担任教研基地首席教师,聘请市区级教研员、大学教授、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为专家,成立学区专家指导团队,各校科学学科教研组共同组建学区科学学科教研共同体,通过专家引领、首席示范、校际共研共享,促进区域科学教师共同成长。
深入调研,制订计划。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王思锦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科学教师专业成长,教研基地成立初期,学区教育教学部教师走访各校科学教师团队,了解学校科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研发现,区域6所小学的54名科学教师中,跨学科教师11人,大多数专职科学学科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转来的,存在学科专业性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学区各校学科发展现状及教师队伍水平,专家指导团队走进学校,通过听评课反馈、座谈等形式了解学校科学教育存在的困难及需求,并基于各校学科现状提出研修建议。每学年初,学区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前提下,与基地首席教师一同确定学科教研基地研修主题,规划学年研修计划。学科教研基地按照研修计划及学区整体教学计划开展系列教师研修活动,做好相关组织实施工作,记录学区各校教师参与情况,汇总各校教师学习反馈,进行工作小结。学期末,将各校教师参与研修的情况反馈给学校,了解学校新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师发展需求。
2.多样研修,共同成长
学科教研基地为区域教师搭建多种专业提升和展示的平台,教师们通过外出参观、专题培训、课堂展示、说课展示、跨校同课异构、开放教研及教研邀约等方式共研共享,共同成长。
专家讲座,高端引领。四年来,共邀请市区级教研员、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聚焦单元教学设计、培养学生高阶认知能力策略研究、課题研究、论文撰写、说课展示、科学学科作业设计等内容进行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十余次;疫情期间,为每位科学教师提供专业书籍共计百余册,拓展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督促教师扎实做好教学研究,及时梳理反思,引导教师从教科研视角进行学术研究,提升学科素养。
同行互动,交流共进。一是引领辐射,资源共享。学科教研基地充分发挥基地校和基地首席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基地校开放课堂观摩、首席教师跨校示范展示及跨校指导教师等方式,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区域共享。二是开放教研,拓展视野。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展示各校科学教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出“春华·秋实杯”开放教研、教研邀约模块,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学校聚焦贯通培养、课程开发与实施等主题共享研究成果。贯通培养课程展示得到了区域各校科学及物理学科教师的积极响应,课程开发与实施专题展示得到了区域各校科学及生物学科教师的积极响应,学区物理、生物工作坊教师分别参与到学区跨校、跨学段教研中,教师们打破校际、学科、学段界限,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丰富学科知识体系,拓展课程视野,形成大科学教育观。三是专项展示,彰显成果。为进一步促进学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陆续开展新手型教师说课展示及成熟型教师课堂展示、教学设计展示等活动,区域各校教师积极参与,在学术研究、课堂教学等方面得到专业指导。
下一步,学区将继续在搭建丰富资源平台、聘请专家指导等方面不断努力;通过“双师”课堂、校际联研、跨校课后服务等方式开展学区内科学教师柔性流动,助力区域教师交流工作;聚焦“双减”工作落实,以作业设计研究为切入点,开展区域内专题教研活动,统筹教育教学资源,助力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