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气散合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耳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观察

2022-07-14王冠博

广西中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通窍神经性耳聋

王冠博

(资阳市中医医院,四川 资阳 641300)

感音神经性耳聋相当于中医学“耳聋”范畴,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西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细胞病变及体内免疫失调等原因导致听神经、耳蜗及其各级神经元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包括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爆震性耳聋及噪音性耳聋等。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类药物为主。中医认为血瘀在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贯穿整个病程。笔者采用通气散合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耳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0 月—2021 年10 月资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0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4 例,女28 例,年龄22~74(48.46±6.38)岁,病程1~18(16.89±8.09)d。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0~74(49.46±6.14)岁,病程1~18(15.94±7.08)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1.2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暴聋”及“久聋”的气滞血瘀型及《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2]中“暴聋”之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拟定。①主症:突然出现或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②次症:可伴有耳胀闷堵塞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伴有眩晕,头痛固定;③舌质呈暗红或红色,脉弦、涩。(2)西医诊断参照《耳鼻咽喉科诊断学》[3]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标准:①双侧或单侧耳听力逐渐下降,或为突然下降,可伴耳鸣,或为单纯听力下降;②体征:鼓膜正常,或见鼓膜稍浑浊、钙化、增厚;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应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耳聋;④听力检查声导抗正常,纯音听阈测试多为气导与骨导伴随下降,气道、骨导差<15 db。

1.3纳入病例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至少2 个连续频率的听力损失超过20 dB HL;③能够按规定用药,中途不退出治疗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配合本次研究。

1.4排除标准 ①有遗传性耳聋家族史,合并传导性耳聋并排除外耳及内耳占位性病变者;②纯音听阈测试为传导性耳聋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③经专科检查或经CT、MRI影像学检查发现外耳及中耳有占位性病变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肾等或其它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或有表达障碍者;⑥合并遗传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者。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予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8,规格:每支10 µg)10 µg,静脉点滴,每日1 次;葡萄糖250 ml+注射用血塞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437,规格:每支200 mg)200 mg,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为7 d。

1.5.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通气散合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耳针治疗。①中药处方:柴胡12 g,香附15 g,川芎9 g,桃仁9 g,赤芍12 g,熟地黄12 g,当归10 g,磁石30 g(先煎),石菖蒲15 g,红花12 g,葛根15 g、路路通15 g,丹参15 g,桔梗6 g,甘草6 g。临证加减:心烦失眠者,加淡竹叶15g、茯神15g;精亏髓虚者加制黄精20 g、夜交藤20 g;耳鸣严重者加蝉蜕1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精血亏虚、火闭耳窍、面色潮红、烦热者加生地黄15 g、当归12 g、白芍15 g、黄柏9 g、知母12 g。水煎300 ml,分早中晚3次服用。②电针治疗。取穴:患侧内耳、肾、肝、神门、皮质下耳穴;操作:患者取坐位,操作者面向患侧,予碘伏或酒精消毒,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采用耳针中等刺激上述穴位,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每日1 次,留针约10 min,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采用碘伏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疗程为7 d。

两组均治疗1~2个疗程,随访1个月。

1.6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听阈值、听力恢复时间及实验室指标[血小板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SD)及纤维蛋白原(FIB)]。

1.7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在500~8 000 Hz 频率范围听力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在上述频率范围内听力提高30 dB 以上;有效:在上述频率范围内听力提高10~30 dB;无效:在上述频率范围内听力改善不足10 dB。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50 例,听力改善时间为10.68±5.36 d,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36 例,听力改善时间为13.76±6.89 d,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治疗前后听阈值比较 两组治疗后平均受损频率听阈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听阈值比较(dB,±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听阈值比较(dB,±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

2.3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PLT、PDW、MPV、RDWSD 及FIB 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

3 讨 论

感音神经性耳聋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但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本病一般起病较急,也可缓慢发病,常伴有耳鸣、眩晕、情绪低下、沟通障碍等症状。西医认为,本病可能与耳蜗和神经障碍的缺血缺氧及代谢障碍因素有关,病理改变为内耳听神经、毛细胞、血管纹或听觉传导通路受损。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予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并配合高压氧等治疗方式为主[4],但治疗效果却差强人意。

中医将感音神经性耳聋归于“耳聋”的范畴,可分为“暴聋”或“久聋”,临床证型较多,包括风邪外犯、痰火上扰、肝火上炎、血瘀耳窍、气血亏虚、肾精亏损等,其中血瘀耳窍证是临床常见证型。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情志抑郁不畅,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血瘀,或因跌仆爆震、陡闻巨响等损伤气血,致瘀血内停,抑或久病入络,均可导致耳窍经脉壅阻,清窍闭塞,发生耳聋。临床研究发现,无论哪种证型,局部或全身症状皆有血瘀表现[5]。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提高器官对缺氧缺血的耐受力[6]。因此,采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窍法不仅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内涵,而且具有现代药理研究基础[7]。

笔者将耳聋病因病机归结于血瘀,治以疏肝解郁、行气通窍为法,方予通气散合通窍活血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方中柴胡、香附、川芎以疏肝、解郁、行气;桃仁、赤芍、红花、当归、丹参等以活血化瘀;熟地黄补阴滋肾,葛根、石菖蒲、路路通以宣通耳窍;磁石息风止鸣;桔梗引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整方体现了“气能行血、血能载气”的中医理论内涵,活血而不伤正,祛滞通窍,使聋耳复聪。《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走于耳而为听。”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等针灸理论,耳针治疗取患侧内耳、肾、肝、神门、皮质下等耳穴,不仅能激发机体脏器功能,疏通经络,而且能够提高人体应激水平,疏通经脉气血[8]。

本研究表明,通气散合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耳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通窍神经性耳聋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疏风通窍汤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黏膜恢复的影响分析
通窍活血汤灌胃对小鼠颅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耳聋左慈丸治肾虚老年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