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儿童轻度近视临床疗效观察

2022-07-14杨淑彦指导庞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眼轴屈光度治疗仪

杨淑彦 (指导:庞龙)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广东广州 510120)

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升学压力的增加,我国儿童近视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日益低龄化的趋势[1];同时,随着近视的发展会增加患有视网膜脱离、黄斑脉络膜病变等致盲性眼病的风险[2-3]。此外,由于目前社会对良好远视力仍有较高要求,故近视除了对孩子个人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外,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对儿童近视的防控十分重要。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延缓其进展的措施。而中医药治疗如穴位疗法[4]、推拿按摩[5]、中药口服[6]等对改善近视具有明确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为了探索治疗儿童轻度近视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拟观察在常规配镜矫正的基础上,联合子午流注开穴法低频治疗对改善儿童轻度近视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38例(共76 眼)轻度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40 眼)和对照组18例(36 眼)。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华眼科学》[7]的近视诊断标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远视力低于1.0,近视力正常,使用负球镜片(或加柱镜片)后,最佳矫正视力达到1.0 的近视状态,其他如色觉等功能正常。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近视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7~12岁之间,性别不限;③充分散瞳后电脑验光屈光度<-3.0 D、散光度<-0.5 D的单纯性近视,矫正视力可达1.0;④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能配合相关治疗和检查的患儿。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②有眼部并发症的病理性近视或有其他眼病的患儿;③合并有心脑血管等严重全身性疾病或精神病患儿;④研究期间,服用其他与治疗近视有关的药物,或接受其他近视干预措施的患儿;⑤依从性差,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的患儿。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验光配镜矫正治疗。治疗组在验光配镜矫正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辨证选穴低频治疗,主穴为足三里、太阳穴,皆为双侧取穴。设定东八区时间,采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逢时选穴(1个穴位)及低频脉冲主穴,双侧共3组穴位,调节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治疗20 min,每周4 次,8 次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1)裸眼视力:所有入组儿童治疗前后均采用同一标准对数视力表在相同照明条件下(灯箱光亮度500 Lux)进行检查,记录各组治疗前后裸眼视力。(2)屈光度:所有入组儿童在治疗前后均充分散瞳后电脑验光记录屈光度。12岁以下患儿选用1%阿托品眼膏,每日2 次,检查前连续使用3 d;12岁患儿给予托吡卡胺滴眼液,每分钟点药1次,连续3次,待视近物模糊后(约30 min后)开始验光。(3)视疲劳评分:所有入组儿童治疗前后均使用视疲劳自评量表(见表1)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评分前检查者需对相应题目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①频率评分:“没有”代表无症状,不需填写强度评分,为0分;偶尔出现症状为1分,经常出现症状为2分,症状总是出现为3分。②强度评分:症状程度轻,经过适当休息后原来症状消失为1分;症状程度为中度,经过放松休整后症状可缓解但没有消失为2分;症状为重度,即强度很明显,即便休息后原来的症状没有任何缓解为3分。计算得分,单题得分=症状频率评分×症状强度评分,即为该题得分,依次将所有选项得分汇总记录。(4)眼轴长度: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Zeiss,IOL-Master 500)测量其眼轴长度。

表1 视疲劳自评量表Table 1 Visual fatigue self-rating scale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中治疗近视的疗效判定标准制定。治愈:裸眼视力达到5.0 或5.0以上,屈光度消失;显效:视力提高3行或3行以上,屈光度减少≥1.00 D;有效:视力提高2行,屈光度减少≥0.50 D;无效:视力无提高或下降,屈光度增加≥0.50 D。

1.8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齐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2组患儿均未出现脱落病例,实际完成率为100%。治疗组20例患儿中,男13例(占比65.0%),女7例(占比35.0%);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45±1.87)岁。对照组18例患儿中,男8例(占比44.4%),女10例(占比55.6%);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41±1.56)岁。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其变化值比较表2~表5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近视患儿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 或P<0.01),而对照组患儿仅眼轴长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患儿裸眼视力及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值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轻度近视患儿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mild myop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P25,P75)]

表5 2组轻度近视患儿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值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variation of axial length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mild myop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P25,P75)]

2.3 2组患儿治疗前后视疲劳评分值比较表6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近视患儿的视疲劳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视疲劳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虽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患儿视疲劳评分值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轻度近视患儿治疗前后屈光度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iopter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mild myop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P25,P75)]

表4 2组轻度近视患儿治疗前后眼轴长度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axial length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mild myop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mm)

表4 2组轻度近视患儿治疗前后眼轴长度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axial length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mild myop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mm)

注:采用t检验;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P值眼数/眼4036治疗前23.75±0.6223.89±0.650.736治疗后23.84±0.62①24.05±0.65①0.422 P值0.0100.011

表6 2组轻度近视患儿治疗前后视疲劳评分值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visual fatigu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mild myop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6 2组轻度近视患儿治疗前后视疲劳评分值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visual fatigu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mild myop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注:采用t 检验;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P值眼数/眼4036治疗前5.14±1.364.76±1.690.446治疗后1.73±1.34①②4.32±1.490.012 P值0.0210.378

2.4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表7结果显示:治疗10 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35.0%(14/40),对照组为8.3%(3/36);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2组轻度近视患儿临床疗效比较Table 7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mild myopia [眼(%)]

3 讨论

现代研究认为,近视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过度用眼)等有关[6]。中医称该病为“能近怯远症”和“近觑”。儿童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而脾虚失健,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气血化生不足,加之过用目力,耗伤气血,均可引起肝血亏虚,致神光不能发越而不能远视。因此,儿童近视多因为脾虚失运,过用目力,气血亏虚,上不荣目,致神光不能发越而视远模糊。中医学在近视治疗方面发挥了其独特优势,如耳穴疗法[9]、针灸疗法[10]、砭石疗法[11]等。

子午流注开穴是临床常用且有效的取穴方法。该理论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殷克敬等[12]认为,子午流注理论是中医学中的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有文献研究[13]发现,昼夜更替节律、经气运行节律是子午流注形成的理论基础,结合十二地支的含义构成了子午流注开穴法,其内涵为人体脏腑气血的周期性的盛衰开阖会随时间而变化。夏桂成[14]和杨玥等[15]提出,临床应重视按时开穴、定时开穴和配穴,认为在气血运行至最盛时对所配属的经络进行施治,可提高治疗效果。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是在传统低频治疗仪的基础上结合子午流注开穴理论开发而成,可实现“子午纳子法”与“灵龟八法”的自动计算从而选取穴位进行治疗[16]。现代研究表明,经络是一条电流传导体,同时经络穴位具有低电阻性,故当低频脉冲磁场作用于经络穴位时,会产生一种促进微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及兴奋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物电,从而加强低频脉冲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因此,应用子午流注开穴法指导下的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以轻度近视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采用验光配镜矫正配合以子午流注开穴法选穴的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主穴为足三里、太阳穴,加上逢时选穴(1个穴位)。足三里穴隶属足阳明胃经,为其合穴。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所入为合”,指本穴乃阳明经气充沛之处。历代文献中对于足三里穴的作用有广泛的记载,如唐代《外台秘要》[17]中提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元代《通玄指要赋》[18]记载:“三里却五劳之羸瘦”,说明足三里穴乃健脾益气养生的要穴。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处在少阳经的循行路线上,研究[19]显示,该穴有清肝养血明目之功效,该穴针刺治疗可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加之基于子午流注开穴理论的低频治疗仪逢时选穴,能充分发挥穴位的治疗作用。诸穴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养血清肝、通络明目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0 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35.0%(14/40),对照组为8.3%(3/36);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患儿裸眼视力、治疗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值及视疲劳评分值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配镜矫正治疗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轻度近视儿童的裸眼视力,同时能延缓眼轴增长,减轻视疲劳症状。

现代医学对儿童近视的治疗方式存在局限性,故在中医方面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临床眼科医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根据本研究结果,配镜矫正治疗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轻度近视儿童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儿童对该治疗方法接受程度高,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操作安全,使用方法简单易行,费用较为低廉,适合临床推广应用,有利于减轻近视的治疗成本,可为轻度近视患儿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眼轴屈光度治疗仪
低色温光源为预防近视提供新方法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客观评价眼轴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不同仪器测量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