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2022-07-14黄冬丽林丽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卡氏结肠癌腹腔镜

黄冬丽 林丽玲

结肠癌是临床高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以消化道症状、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为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1]。糖尿病作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机体长期处于高代谢状态下可损伤各组织、器官,近年随着生活、饮食习惯变化,两种基础性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导致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数持续增加[2]。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手术治疗可完全切除病灶,继而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但受糖尿病影响围术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不仅可增加手术风险,亦可影响预后效果,鉴于此在治疗中需加强对血糖控制,同时尽可能选择对机体刺激小的手术方式[3]。开腹手术切口小、创伤明显为临床公认缺陷,近年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腹腔镜手术因切开小、预后理想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明确两种术式应用价值,本文遴选2018年2月-2021年2月60例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展开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60例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4];满足手术指征;餐后2 h、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范围[5];依从性较高;精神及心理状态正常;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年龄<18岁;合并其他恶性肿瘤[6];病灶发生转移[7];采用放化疗治疗;合并低血压、酮症酸中毒;临床资料丢失;自愿退出本次研究。按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女各18、12例;年龄42~70岁,平均(55.14±10.34)岁;病程2~8年,平均(4.95±1.56)年;病变部位:乙状结肠9例,升结肠7例,降结肠7例,横结肠7例。对照组中男、女各17、13例;年龄43~70岁,平均(55.24±10.41)岁;病程2~8年,平均(4.88±1.42)年;病变部位:乙状结肠10例,升结肠6例,降结肠8例,横结肠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

1.2 方法

术前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并停止使用降糖类药物,可使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将随机血糖控制在11.1 mmol/L以下,其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并指导其选择平卧位,在腹部正中位置行长10 cm切口,成功进入腹腔后对肠段、系膜进行分离,夹闭血管后清除肿瘤病灶,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而后将距离肿瘤5 cm处肠管切断并吻合,常规放置引流管后,缝合。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成功建立人工气腹(压力在13~15 mmHg)后,在脐部下方做10 mm操作孔,分别在左右锁骨中线的平脐位置处做2个5 mm辅助操作孔;将腹腔镜置入,对腹部情况进行探查,在明确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及转移情况后,对肠段及系膜进行游离,夹闭血管后利用超声刀对病变肠段进行游离,切除肿瘤病灶后进行淋巴结清扫;待吻合口完全恢复松弛状态后,将距离肿瘤5 cm处肠管切断并吻合,常规放置引流管后进行冲洗、缝合。

缝合后在切口处喷洒贝复济,促进切口愈合;手术完成后及时给予患者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在禁食期间可静脉滴注胰岛素,控制随机血糖在11.1 mmol/L以下,在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皮下注射胰岛素,并定时监测血糖变化,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控制。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并发症:记录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3)血糖情况:采用血糖检测仪,测定两组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4)卡氏评分: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卡氏评分,卡氏评分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术后自理能力恢复越理想[8]。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2.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排气时间(h)进食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淋巴结清扫个数(个)对照组(n=30) 124.06±13.11 146.42±11.42 12.35±1.25 9.56±2.71 32.52±7.41 67.94±4.21 10.52±1.21观察组(n=30) 112.51±11.02 72.25±9.05 8.41±2.64 6.58±1.24 12.62±3.92 42.61±3.82 12.26±1.11 t值 3.694 27.873 7.388 5.476 13.002 24.405 5.804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血糖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情况比较[mmol/L,(±s)]

表3 两组血糖情况比较[mmol/L,(±s)]

餐后 2 h 血糖组别 空腹血糖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n=30) 6.25±0.82 7.37±0.55 11.82±0.64 12.21±0.25观察组(n=30) 6.26±0.72 6.28±0.46 11.86±0.72 11.98±0.18 t值 0.051 8.326 0.227 4.089 P值 0.960 <0.001 0.821 <0.001

2.4 两组卡氏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卡氏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卡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对照组(n=30) 62.16±3.68 81.42±4.92观察组(n=30) 62.54±4.62 90.42±5.35 t值 0.352 6.782 P值 0.726 <0.001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发生率位居世界第一,机体血糖长期偏高可损伤各组织器官功能,继而诱发各类并发症,因此改善机体血糖水平为治疗糖尿病关键措施[9]。临床认为糖尿病为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所致,上述因素同为结肠癌诱发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结肠癌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调查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结肠癌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2~4倍[10]。结肠癌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与糖尿病合并出现可相互影响,因此需尽早对该病展开治疗,旨在提高疾病控制效果,避免其复发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1]。

手术为临床公认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案,但针对合并糖尿病结肠癌患者而言,手术风险系数较高,究其原因是机体高血糖状态可导致术中血糖不稳定,不仅可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率,亦可延缓康复速度,因此针对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需合理控制血糖,同时尽可能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手术方案[12-1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患者对康复要求的提升,开腹手术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在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开始应用腹腔镜微创术式,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选择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进行治疗既可减轻对血糖的影响,亦可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是术前、术后均加强血糖控制,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可积极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既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亦可避免出现各类并发症。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刺激较小,手术仅在脐周相应位置进行操作,既可避免对其他组织的损伤,亦可降低患者痛苦,因此更有利于术后机体各功能的恢复[15]。其次腹腔镜具有放大操作的作用,在其引导下实施手术可提高手术视野清晰程度,既可准确定位肿瘤位置,亦可对腹腔淋巴结进行清扫,在减少出血量的同时,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此外因糖尿病患者代谢能力较差,抵抗力较弱,在治疗中选择腹腔镜舒适,可降低手术风险系数,亦可缩短其术后康复所需时间,因此在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治疗中为微创术式逐渐替代开腹手术[16-18]。

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选择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在缩短康复时间的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析原因是腹腔镜手术可减少脏器组织暴露在空气中时间,且操作中对脏器机械性牵拉较小,未对胃肠道神经形成过度刺激,因此术后患者进食、排气时间可在短时间内恢复,缩短患者住院康复所需时间[19-22]。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对改善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亦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避免出现各类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及住院时间,值得借鉴及参考。

猜你喜欢

卡氏结肠癌腹腔镜
奇特的卡布列克数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奇特的卡布列克数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