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托莫西汀联合心理-行为矫正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效果
2022-07-14苏彩霞傅彩凤苏梅玉
苏彩霞 傅彩凤 苏梅玉
儿童多动症在临床上又将其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及轻微脑功能障碍疾病,属于儿童群体中最为常见的行为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当前行为异常、活动过度、注意障碍、行为冲动、情绪不稳、自我控制力差及学习困难等,但是患儿智力水平处于正常状态[1]。据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证实,儿童多动症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患病率达到5%~8%,对于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影响较为严重,且防治形势不容乐观[2]。针对儿童多动症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案,仅仅依赖于药物治疗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而且用药期间存在不良反应风险,家属依从性较差。心理-行为矫正疗法与药物治疗措施联合应用,对患儿心理状态及行为习惯持续干预,对于减轻患儿临床症状及提升药物治疗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为此,本文展开对照研究,旨在分析盐酸托莫西汀联合心理-行为矫正疗法应用于儿童多动症治疗期间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4例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儿童多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由儿童心理专科医生确诊,与《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关于儿童多动症的描述相符合[3];无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及人格分裂症、分离障碍等相关其他精神性疾病;患儿家属对于研究内容知情,于治疗期间积极配合;临床资料、随访完整。排除标准:于研究近6个月内接受相关药物及心理治疗;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及畸形;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有感染性疾病或者应激状态较差;对于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存在癫痫及心律失常。展开随机对照试验,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14岁,平均(9.17±2.36)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17±1.94)年;体重指数 18.66~20.65 kg/m2,平均(19.44±0.23)kg/m2。观察组男 20例,女17例;年龄3~14岁,平均(9.05±2.44)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4.29±1.71)年;体重指数18.24~20.61 kg/m2, 平 均(19.28±0.29)kg/m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对于研究内容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于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措施,所用药物为盐酸托莫西汀(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33346,规格:10 mg×10粒)。在用药期间体重小于70 kg的患儿将其初始用药剂量调整至0.5 mg/(kg·d),将用药剂量分为每日2次服用,在连续用药3 d后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用药剂量调整,日最大用药剂量不得超过1.2 mg/(kg·d);对于体重70 kg及以上的患儿,将其初始用药剂量设定为40 mg,采取口服用药,分为每天2次服用,同样于连续用药3 d以后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最大用药剂量为80 mg,持续用药 3个月[4]。
观察组在应用盐酸托莫西汀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矫正疗法:(1)组建心理-行为矫正治疗小组:由主任医生担任小组组长,由1名心理学医生及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为5名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专科护理人员,于上岗前均统一培训,学习心理-行为矫正疗法基础知识、干预技巧。(2)心理矫正:医护人员于工作期间穿着便装,和患儿主动沟通及交流,陪伴患儿玩玩具、做游戏,拉近和患儿之间的关系,取得其信任,为患儿营造和谐及友好的治疗环境,在交流期间积极鼓励患儿集中注意力。此外叮嘱患儿保持良好坐姿及站姿,初步设定一个小目标,在患儿完成目标以后给予鼓励和肯定,之后逐步提高目标,帮助患儿积极控制自身多动行为。叮嘱家属对于患儿不可责备及打骂,和患儿交流期间具有足够耐心,对于其表现出的优点给予积极表扬,在患儿犯错时也应耐心说教,帮助患儿改正缺点。(3)行为矫正:在行为矫正治疗期间应用阳性强化法,采取鼓励、奖励及表扬等方式,例如:患儿于学习过程中可以保持全程专心致志、用餐期间坐姿正确均可给予相应的奖励,促使患儿长期保持良好的行为,逐步纠正患儿冲动及多动等行为,持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多动症症状检查量表进行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分析评估,制定对应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即患儿多动症症状评分和治疗前比较降低幅度80%以上;显效则表示为多动症症状评分降低幅度51%~80%;有效即采取治疗措施以后多动症症状评分降低幅度30%~50%;无效即患儿采取治疗措施前后症状及行为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存在加重趋势,多动症症状评分降低幅度不足30%[5]。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行为问题: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综合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后行为问题,评估内容包含学习、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品行和焦虑,每项指标评分范围0~4分,所得分值越低即患儿行为问题越少[6]。(3)认知功能:应用MoCA量表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估内容涉及语言、记忆、执行功能、注意力集中、抽象死亡、计算及定向力,量表总分值为30分,所得分值越高则表示为患儿认知状态恢复越理想[7]。(4)不良反应:统计分析两组嗜睡、头晕、食欲下降及攻击行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分,(±s)]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3 7) 1 4.5 6±3.0 8 2 1.5 4±4.8 2 7.4 2 3 0.0 0 0对照组(n=3 7) 1 4.7 1±3.2 5 1 9.0 4±4.0 4 5.0 7 9 0.0 0 0 t值 0.2 0 4 2.4 1 8 P值 0.8 3 9 0.0 1 8
2.3 两组行为问题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学习、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品行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行为问题比较[分,(±s)]
表3 两组行为问题比较[分,(±s)]
组别 学习 心身问题 冲动多动 多动指数 品行 焦虑观察组(n=37) 0.54±0.17 0.42±0.17 0.69±0.17 1.05±0.38 0.74±0.22 0.44±0.12对照组(n=37) 0.76±0.26 0.61±0.20 0.82±0.24 1.79±0.43 0.99±0.26 0.78±0.16 t值 4.308 4.403 2.689 7.844 4.465 10.341 P值 0.000 0.000 0.009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儿童多动症属于影响学龄期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疾病,也是目前临床及社会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8]。分析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因素和患儿遗传基因、自身所处环境及生理能力具有密切联系,但是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9]。目前,临床上针对儿童多动症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比较常见的为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及联合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属于儿童多动症治疗的基础性措施,但是经临床对照研究资料证实,患儿采取单一药物治疗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10]。
此次研究结果证实,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学习、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品行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盐酸托莫西汀属于非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此药物于应用期间可以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胺泵对NA的再摄取效应,有利于增强NA翻转效应,进而改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有利于促使患儿注意力集中[11-12]。而且盐酸托莫西汀在应用期间不会对纹状体及伏隔核部位DA神经递质浓度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改善注意力缺陷及多动、冲动行为方面具有确切效果[13]。心理-行为矫正疗法属于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新型干预措施,在应用期间对于研究对象不良心理、认知及行为加以纠正,促使患儿尽早回归至正常生活及社会行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4]。心理-行为矫正疗法主要包含心理及行为矫正两方面,干预以后有利于促进患儿脑组织摄氧,在改善大脑皮质血液循环的同时可以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强化患儿良性行为,促使患儿于日常生活期间保持良好的行为,充分发挥治疗效果[15]。
综上所述,盐酸托莫西汀联合心理-行为矫正疗法应用于儿童多动症治疗期间取得的效果理想,对于纠正患儿行为问题及改善认知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