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提升视域下网课开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2022-07-14赵汕
赵 汕
一、网络课程开发背景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北京市财政项目及北京开放大学新专业建设项目中重点建设的网络课程之一,是北京开放大学为会计专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员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熟悉会计核算、支付结算法规等相关规定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学员顺利走上财会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的教材、音视频资源多依照财政部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考试大纲来编写和制定,且多以教条式的法规介绍为主要呈现方式,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缺少跟学习者的沟通与互动。因此以着眼于会计实务操作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提高该课程网络化学习的教学效果,建设基于Moodle学习平台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网络课程资源迫在眉睫。
二、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以提升会计职业能力为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定位为以会计实践操作为导向,以提升学习者会计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课程的重点内容设计以会计实验、会计实训、会计职业道德案例的方式呈现,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二)为打通学习者职业生涯上升空间作为课程建设的提升动力
课程建设不仅满足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的学习,而且着眼于会计、出纳等实际业务的培训需求,补充了大量的票据结算流程、票据结算会计处理以及会计案例分析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的提升与扩展,同时以阶段性的模块化学习为基础,为学习者职业生涯的发展打通上升空间。
(三)以充分了解并紧密联系行业需求、突出实务性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
在课程教学大纲与录制计划制定中,课程组通过企业调查与专家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行业与企业的需求,升级课程内容,通过支付结算实务的会计票据实验与大量案例分析讲解,突出课程的实务性,并以满足行业与企业业务需求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重点与出发点。
三、网络课程开发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明确
按照“注重基础、能力提升、突出实务、内容升级”的建设思路,将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课程基础内容的讲解。模块二:支付结算实务。以外景拍摄、录制棚内出镜讲解、票据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单独重点录制。模块三:案例解析。通过案例提升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理解。具体展示内容详见表1所示。
表1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网络课程平台展示内容
(二)课程录制内容、表现方式力求突出特色与差异性
结算实务及法律制度实务性强、难度大,因此课程将支付结算实务部分单独重点录制,展示、讲解了30多种结算票据。课程采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示丰富的课程资源。例如,除出镜讲解外,课程采用外景拍摄方式展现了支票的填制与打印;采用实操录制方式展示了企业网银的操作,采用结合大量票据与合同展示方式,讲解了票据结算实务的内容。
(三)配套学习资源具有完备性、多样性与互动性
课程除了录制、剪辑完成视频资源外,还建设完成课程的配套题库、拓展阅读、案例解析等多种资源,从而使课程具备了配套学习资源的完备体系。课程通过周测验、课程讨论、拓展阅读等多种教学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辅导,为学生参与课程活动及师生互动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四)整合课程资源在Moodle平台集中展现
课程整合了模块化教学设计、多样化课程内容(详见表1)、多样性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在基于Moodle的Elearnig.bjou.edu.cn学习网站集中呈现。从网络课程实际使用情况看,课程教学运行顺利,课程资源展示流畅,课程教学互动良好。该网课获得2020年北京开放大学优质资源建设奖。
四、网络课程开发的再思考
(一)注重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开发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实用性,选取知识点应当符合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要以提升成人学员职业发展能力为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同时,网络课程建设需要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组织教学资源,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组建高效、联动的课程团队
制作网络课程是一个课程负责老师与课程制作公司、主讲教师及其他教师反复沟通的过程,团队需要确保在课程表现形式与课程录制内容呈现等方面做到沟通到位。另外,教师和制作公司需要共同实现脚本制作的有效融合,脚本是网络课程制作的基础,双方人员需要通过相互学习和共同研究制作优质的课程脚本。
(三)搞好线下课程创新开发
建设好网络课程需要教师吃透线下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对线下课程进行创新与开发,这是推动网络教学的最根本动力。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网络课程开发的技能与方法,加强与技术人员交流合作,从而积累创新与开发课程的经验和有效策略。
(四)定期更新课程体系
网络课程建成后需要教师承担管理和维护的职责,包括安排专门时间与学习者进行在线互动,及时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并收集学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关注课程前沿和发展动态,定期更新或补充课程内容与知识。此外,教师需要注重课程表现方式的升级,优化学员反映的较难理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