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绵州“绿魂”圆青山之梦
——绵阳市全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二十年成效显著

2022-07-14李灵越

绿色天府 2022年6期
关键词:天保天然林绵阳

○文/ 李灵越 ○图/ 郭 飞

王朗白沙沟针叶林

安州区千佛镇天保工程区

江油匡山天然林保护工程

绿是三江湖畔的碧波,绿是富乐山巅的松柏。

初夏,北川林峰国营综合林场一片苍翠,草木萌发、青山可望,远处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时有飞鸟,俨然一幅原生态的美丽画卷。

很难想象的是,20多年以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景象:伐木工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上的一棵棵树木接连倒下,生态环境令人忧愁。

改变发生在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诞生。

一代代绵阳人为之接力奋斗,坚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标不动摇,坚决守护绿水青山,不断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现全面保护天然林的历史性转折。

三江碧水浪卷浪头、波连波尾正绿满绵州,回首天保工程建设者的奉献与付出,当无愧于历史丰碑的刻录与记载。

根据资料:绵阳森林面积2020年比2000年增加175.8万亩、净增加11%;森林蓄积比2000年增加3436万立方米、净增加57%;森林覆盖率比2000年提高15.85个百分点。

多年树木,我们收获一片片森林,我们更欣喜地看到,天更蓝、地更绿,家园更美丽。

启天保生态建设谱华章

时间回溯,多年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逐利目的日益膨胀,环保意识日趋淡化,甚至于江里是漂浮的木材,抬头是光秃秃的荒山。

1998年一场大洪水,人们感受到滥伐滥砍带来的“切肤之痛”,引发了对长江黄河中上游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的深度关注。

痛定思痛:全面保护天然林,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同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在四川率先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殷殷嘱托千钧力,绵州纵笔绘新图。地处涪江上游,作为嘉陵江重要支流的绵阳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果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1999年,开始在平武、北川、江油、安州进行天保工程试点;2000年,全市9个县市区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战鼓从顶层设计开始擂响——

《关于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的意见》《绵阳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检查验收办法》《绵阳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县市区考核办法》 ……一个个符合绵阳实际的指导性文件“出炉”并付诸实践,工程规章制度得以健全。

天保工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生态建设工程。

按照绵阳实际,绵阳市将天保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对全市1651.5万亩森林进行全面管护;第二期,由于对部分人工商品林放开经营,国有林管护面积459.65万亩,集体和个人公益林管护面积337.43万亩。

以天保工程一期、天保工程二期10年规划为导向,全市各县市政府成立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年年签订《天保工程管护责任书》;天保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项目负责制,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林业主管部门也上下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每年都实行县级自查、市级抽查、省级复查、国家核查的四级验收制度,资金实行专帐储存、专款专用,定期审计,绩效评估,确保工程质量,资金使用高效。

在这场历经20余年之久的鏖战中,绵阳始终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勇敢担当、不畏艰辛、一往无前,展现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绵阳之为。

“1998年以前,由于原始林的采伐,山上都是瘌痢头。天保工程开展以来,才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森林生态屏障。”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感慨,“当年光秃秃的山,已经枝繁叶茂,成了密不透风的林区,绿水青山又变回了它本该有的模样。”

出色的答卷留下这样的足迹:2000年至2020年,绵阳完成公益林建设210.77万亩,其中,人工植苗25.72万亩。封山育林112.22万亩、飞播造林72.83万亩。森林抚育15.3万亩。

护资源多重保障强支撑

要说天然林保护,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穿梭在广袤山林间的护林员们。他们的工作:出入山林、清理杂草、捡拾垃圾,最重要的,则是充当树木的“守护者”——保障树木茁壮成长。

然而,在天保工程实施前,他们或他们的父辈,不少都是以砍伐木材为生的伐木工人。天保工程实施后,伐木工人被抽走了“脊梁骨”。不能砍树,那以后应该做什么?

这样的焦虑,早在天保工程实施之初,绵阳就充分考虑并做了妥善安排。

市委、市政府采取壮士断腕的精神,市属北川青片河林业局、四个县属林业小型采伐企业、四个县级国有林场、20余户乡村集体林场、10余户林工商公司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将“森老虎”请下山。5000余名森工职工从“砍树人”转变为“栽树人”“护林人”,放下伐木斧头、拿起栽树锄头,拿起镰刀护林。

不仅管林,还管人。根据统计,天保工程一期落实专兼职管护人员1446人,其中专职人员1176人、兼职人员270人;天保工程二期,通过国有林场、林业站、检查站改革,相关人员全部转为事业人员,由财政资金支负责,到2020年,现有专职管护人员442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国家已补助职工养老保险9518.14万元, 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做到全覆盖,林业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收入稳步增加。

作为平武县洋洞河保护区的巡山人员,十多年前,侯中华曾是一名伐木工人,自从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他便成了一名护林员。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就算国家不禁伐,林子也越来越少,再不保护,我们更没有出路了。”侯中华所在的看护队看护的保护区面积达7995公顷,而看护队员却只有7个人。“看着树木一年年长大,看着野生动物满山跑,我感到自己的人生实现了价值……”。

如果说,制度的完善,管护责任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森工职工的妥善安置,为天保工程提供了规范管理的安全保障。那么,“大手笔”资金的投入,则为树木保护“注入”了不竭动能。

“工程实施以来,国家投入资金165532.42万元,其中天保工程一期投入54620万元,二期投入110912.42万元。天保工程二期国家投入国有林管护资金投入29972.7万元、集体和个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投入47319.14万元。”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大力度”的投入,天保工程按照各个年度计划蹄疾步稳,逐渐由从前传统手段,晋升到科技手段的管护。“林区在重点部位、关键路口等设置的巡护点,全时段进行视频监督,特别值得一提

王朗自然保护区竹根岔

调结构繁茂森林显效益

涪江六峡

的是,通过运用无人机配合巡护,逐步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巡护全覆盖。”

在“天保工程”的强力拉动下,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得山清水秀,森林小镇、庭院经济、乡村绿化美化、绿色旅游、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大熊猫、金丝猴、牛玲、林麝、黑熊、穿山甲、各种鸟类等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

珙桐、银杏、水青树、鹅掌楸、距瓣尾囊草等植物资源不断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环境新格局已然形成。

“天保工程”是一项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工程。

保护天然林,绝非简单地将树木栽进土中,更要让树木“扎根”在群众心中,依靠人民力量推进保护工作,最终实现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在天保工程二期,国家加大投入,对集体和个人公益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补助标准为15.75元/亩/年,2011年至2020年,国家已投入绵阳市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7319.14万元,全市受惠农户达34万户、112万人。值得一提的是,每年还聘请特困户2000余人作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补助资金5000进行专项扶持,使林区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目前,林区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安州区晓坝镇两河村依山傍水、漫山苍翠,通过森林管护、封山育林等项目,当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了游客避暑胜地。用当地群众的话说,林茂了山绿了,生态环境好了,成都、德阳等周边游客慕名而来,干啥啥都成,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既要有生态愿景,也需要产业振兴。市林业部门还大力扶持发展县、乡经济林协会和其它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努力培育绿色环保的林产加工龙头企业,不仅保护了绿意盎然,更让绿水青山变成了带动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依托天保工程的实施,绵阳林果业、花卉业、竹产业、药材产业、养殖业、种植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专业合作社、木材精加工大力发展,培育出从事林业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及业主大户500余户。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已达240.65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已达2460元。

“绵阳林业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变为多元化以绿色产品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做到了不砍树,能致富。”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环境的改善,减少了自然灾害,减少了人民的财产损失,这也算相对增加了收入。

如今,爱树护林,已成为绵阳的城市基因。

多年来,绵阳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天保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使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普遍得到加强,乱砍滥伐、偷拉盗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得到控制,林业行政案件的发生数量明显减少,林农就业与增收得到了明显改善,有力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一首全民同心共建生态文明的绿色赞歌,正在绵州大地澎湃奏响!

林城相依,青山围城,花城相拥,绿水穿林。

漫漫二十余年,殷殷天保情,涪江河畔森林绵阳正翩然走来。

猜你喜欢

天保天然林绵阳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林保护问题与对策
中办国办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绵阳召开谢宗年新作座谈会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向日葵的故事(下)
炭灵记
在绵阳的多种方式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