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1+X”证书为载体的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22-07-14

山西青年 2022年1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联网

解 朦 王 静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重点提出了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截至2020年3月,教育部分三批先后公布了92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我国全面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高职院校作为方案实施的重要主体之一,承担着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快转变观念,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课程置换、内容补充等方法,将X证书技能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课证融通的新型育人模式。

一、“1+X”背景下高职物联网专业发展机遇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规划的提出,物联网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的新兴领域,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财税、人才、奖励等政策领域给予重点支持。然而行业的迅猛发展暴露了人才结构性矛盾: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未来5年内,我国在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电网等领域物联网人才需求量将超过千万,物联网系统集成、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硬件开发等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达到300余万人。为了紧跟高新技术发展步伐,人社部于2019年4月公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其中包括“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和“物联网安装调试员”2个物联网相关职业,明确了职业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从国家层面制定了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分工。

行业的高速发展在造成巨大的人才缺口的同时也倒逼了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核心主体,应当以专业(群)为实施单元,进一步加强对证书制度实施目的、意义、途径的挖掘与探索,积极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培训模式、打造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宽社会服务面向,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同时应严格把控证书引入、培训、考核等关键环节,牢固质量意识,提高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2]。

二、“校企协同、六维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由系部主要负责人任院长,企方项目经理任副院长,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决策机制、创新成本分担机制、完善校企文化融合机制;建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由校方骨干教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共同授课、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开展课程资源建设;设立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攻坚科研项目、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共同培养双创人才,构建起“校企协同、六维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协同,六维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引入OBE理念,将毕业生能力分解为:专业力、学习力、责任力、发展力、协作力、执行力六个维度,其中“专业力”和“学习力”是技能水平的体现,由校企双方分别发挥优势,共同培养;“责任力”和“发展力”是职业素养的体现,主要由企业方面通过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和企业文化熏陶的形式予以培养;“协作力”和“执行力”是人文素养的体现,主要由校方通过学生活动、通识课程等形式予以培养。

在校企互惠共赢的合作前提下,双擎协同发力,推动“校企命运共同体”稳步发展,助力“六边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攀升。

三、“一专—二能—三精”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设计

物联网行业存在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渗透范围广的特点,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不仅是精,而且要广。本文以拓宽学生岗位面向、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挖掘职涯发展深度为出发点,面向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岗位群,设计了“一专—二能—三精”的六维度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其中“一专二能”是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1+X”课证融通的岗位能力课程模组,分别对应物联网专业三个主要就业岗位:传感网应用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和终端应用开发,每个课程模组对相应证书技能要求均达到完全覆盖,学生在第二学期从3个的证书课程模组中选择一个进行修习,同时也可以在学习期间旁听其他模组课程。“三精”包括专业主干课、职业素质课和能力拓展课。其中专业主干课是专业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学生精通专业核心技能的重要途径;职业素质课是专业发挥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度校企融合优势的有效方式,将行业领军企业对员工的任职要求、岗位职责和沟通技巧等企业文化精华通过课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建立职业认知和定位,提高职业生涯发展能力;能力拓展课由多门精选的专业相关前沿和热点技术课程组成,自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每学期提供三选一,每门课程均能对同学期开设的岗位能力课程起到拓展和延伸作用,开阔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为培养具备过硬专业技能、优秀职业素养、持续学习能力的物联网专业优秀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2 “一专—二能—三精”课程体系

四、实施要点

(一)智力共享,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执行本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一方面要打破教师归属专业的传统思维壁垒,实现跨专业师资共享,使授课教师发挥自身学术特长,确保教学质量。一是要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的沟通与合作。组织团队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和学习,深入了解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确保专业教师精准把握“1+X”证书制度相关理念,掌握并有机融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使师资队伍满足新技术、新技能培养培训需求。二是要持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水平。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开发培训、教学方法培训、技术工艺培训等,全面提升团队成员面向证书的教学、培训能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书证双精的教学团队。

(二)设施共享,建设“1+X”证书训考基地

“1+X”证书的技能要求均来源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对实训环境和条件要求更高,很多院校需要更新设备方能满足证书训练和考试的需要,导致证书前期一次性投入大,设备利用率低。以本文设计的课程体系为例,涉及证书包括“传感网应用开发”“Web前端开发”“物联网智能家居集成和应用”三个证书,预计总建设费用超过450万,如建成的训考基地仅供物联网专业教师和学生使用,设备综合利用率不足15%,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建设区域共享型“1+X”训考基地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校、协办校和培训评价组织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每个主体都是共享型训考基地的建设者、运维者和获利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科学合理建设好区域共享型“1+X”训考基地的关键,一方面要明确责任、主动作为,做好校企间沟通对接的重要桥梁;另一方面要统筹谋划,按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原则,调动省内院校优势专业资源,集中力量建立起辐射全省相关专业的区域共享型“1+X”证书训考基地。院校是区域共享型“1+X”训考基地建设的客观主体,主办校除了满足教育部对试点专业的师资、场地、生源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当在本专业领域处于区域领军地位,如连续承办省级技能大赛、专业带头人兼任行业协会重要职务等,便于与协办校间开展合作。培训评价组织是权威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应当积极主动承担起合作育人的社会责任,切实分享并及时更新行业企业高新技术,促进企业工程师与院校教师的融合与转化,打造一支素质高、技能过硬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所以,区域共享型“1+X”训考基地以各方主体利益相统一为前提,通过政、校、企的团结协作,建设期统筹谋划、提前布局,运行期深度参与、主动作为,最终确保训考基地顺畅运行,持续为地方经济发展输出高质量人才。

(三)课证共生,形成课程体系修订闭环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指出,“试点实践中充分发挥培训评价组织的作用,鼓励其不断开发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3]”。明确了“1+X”证书标准应当是按照技术发展方向和岗位需求变化动态修订的,院校作为“1+X”证书的培训主体,更需要前瞻性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1+X”证书标准深度融入专业日常课程运行过程中。

“课”指的是物联网专业组织执行的专业课程,“证”指的是各培训评价组织提出的“1+X”证书。专业需要与培训评价组织深度合作,吸纳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建立专业委员会,周期性召开会议,将企业面向岗位提出的最新技能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校企共谋专业、共建课程、共育人才,实现课程开发与证书标准“互嵌”。而且,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和“1+X”证书标准的不断升级,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亦同步更新并促进“1+X”证书标准升级,达到课程升级和证书升级的互相促进。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联网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收录证书
《物联网技术》简介
《安徽医学》统计刊源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