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变迁与提升对策

2022-07-14林晚娟李东容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师能力教育国际化

林晚娟 李东容

【摘要】本文论述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变迁,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促成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变迁,即更加注重教师讲好中国故事、更加注重教师具备跨文化教学能力、更加注重教师强化信息化能力,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教师思政教学能力、跨文化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以加强各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为支持,以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体系为保障。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教师能力 内涵变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020-04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当前,教育国际化新形势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促成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变迁。本文通过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呈现出的内涵变迁,提出建议以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

高等教育自诞生之初就有着国际化的鲜明特征。如今,作为我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呈现出新形势,给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多极化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仅是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彰显,是各国在话语权与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的竞争。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美国化”“一国化”或“西方化”,而是多种文化交融的、更加多元的国际化。作为后发国家,我国必须摒弃以西方模式为主开展教育国际化的做法,尽快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因此,如何扎根中国文化、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的补充与发展,其核心是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必须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为目标,维护我国教育主权,保持中华民族特性,立足本土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以包容、发展的心态,精心甄别与筛选外来文化,大力促进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虚心学习,共同发展。

(二)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新走向

“在地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这一概念最早由瑞典马尔默大学(Malomo University)校长尼尔森提出。他认为,在地国际化是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化事务相关的活动。随着各国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实践探索,其概念在不断演进,即学生可以不出国门就得到国际化教育,形成了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新走向。因此,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重组国内外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受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议题。相较于关注教育国际化是在地实践还是跨国实践,我们更应该关注教育国际化的实际内容、具体方式,尤其是教育国际化的育人成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能力为目标,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课程建设中、教学过程中以及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积极融入国际化元素。

(三)高等教育数字国际化新趋势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现实需求,推动着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变革,使得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不断深化,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国际交流实现了虚拟流动,对传统物理流动进行了补充,高等教育形成了数字国际化新趋势。教育“数字鸿沟”有望进一步缩小,教育公平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因此,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下乘势而上、积极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我们要把握好新兴数字技术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的契机,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在线教学实践转变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探索,切实提高在线教育质量,推进数字技术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落地落实。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更新数字化教学观念,掌握数字化教学和研究方式方法,更好地开展国际化教育。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变迁

学术界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但基本可归类为一般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并且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大背景的变化而日渐丰富的,包括学识基础、人格魅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學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等。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形势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新道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也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

(一)更加注重教师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文件指出,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无论高等教育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高校教师的使命始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等教育国际化也不仅仅是各国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彰显与竞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从过去主要是学习借鉴,逐步转变为现在更多的是展现中华文明、贡献中国教育智慧。因此,高校教师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有展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能力,有展示好时代风貌和国家发展新成就的能力,实现价值引领,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添砖加瓦。比如,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教育,也要注重价值引导,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一方面,开展好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如盐融水般融入思政元素,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另一方面,对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二)更加注重教师具备跨文化教学能力

目前,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还有待探索。我国仍需在世界范围内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和教育经验,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但借鉴不等于“西化”,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始终强调民族性、本土性,强调平等的交流与学习,要培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因此,高校教师要在扎根中国、夯实本土根基的基础上,培育跨文化教学能力,以能够在国际理念和国际视野下,尊重、学习和了解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原则、方法和经验,并将其内化为中国话语、内化至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之中。比如,高校教师在优质课程的打造中,以原有专业课程内容框架为基础,依托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国家行动,对标国际课程标准及评价标准,将国际化元素合理融入课程具体内容以及教学具体过程。

(三)更加注重教师强化信息化能力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等教育系统各要素领域得到扩展,打破了高等教育的时空边际,为时时处处无障碍学习知识提供了可能。数字技术的发展还带来了更先进的教学观念,更优化的教学互动方式、过程和途径,以及全新的教学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在线多向交流,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这无疑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要有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意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具备能够合理运用各种数字化信息技术和手段的能力。比如,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和相关的学习管理系统,通过混合数字教学内容(如视频、图像、文本、PowerPoint幻灯片、测验以及调查工具等)引导学生开展在线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文本、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更便捷、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

三、高校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一)以促进“三种能力”提升为核心

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变迁的三个主要方面相对应,促进“三种能力”提升主要指促进教师思政教学能力、跨文化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是切实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1.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不仅关系着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关系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坚守育人情怀,不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要善于从国际视角开展思政教学,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世界眼光和中国特色一以贯之,从国内、国际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中外差异。

2.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培养国际化人才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这就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教学能力。教师要学习、积累和丰富跨文化知识尤其是本学科专业跨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跨文化教学意识和敏感性;通过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相关培训交流活动,为跨文化教学的有效实施打好基础。教师要多途径、多方式进行跨文化体验和交流,如参与海外研修、国际会议与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关注优质媒体内容和社会文化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跨文化教学资源。教师要注重开展跨文化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实际适时适度调整跨文化教学策略,让自身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不仅指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更指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教师要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观念,自主学习技术知识,实现有效信息化教学;通过各级各类信息化培训增长信息化教学知识,通过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竞赛磨炼信息化教学本领,通过各级各类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与能力。教师要注重与同行教师、专家进行交流,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与优化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促进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以加强“两个组织”建设为支持

提升高校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加强“两个组织”建设主要指加强各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目前,我国各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与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对提升高校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加强各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可从经费支持、制度配套、组织保障、项目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各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指导与建设,实现各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讨论、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各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方面的作用。

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可从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考核激励等方面着手,结合各校实际制订并出台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案、管理办法,明确基层教学组织工作职责、运作流程等事项,明确和量化基层教学组织在教育国际化发展、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关键环节的管理要求,规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优化基层教学组织考核内容,以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师教学发展等为主要依据,强化基层教学组织考核激励,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以建立健全“一个体系”为保障

提升高校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建立健全“一个体系”指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体系。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体系,建议从教师培训与培养、教师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相结合,以保障教师国际化教學能力的发展。要完善教师培训与培养制度,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将岗前培训与长期发展相结合,搭建校际、省际、国际交流与培训平台,积极探索教师培训与培养的新路径。要全面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将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对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完善对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的考核办法。同时,要从点到面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让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徐继红.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刘进,林松月,高媛.后疫情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常态:基于对菲利普·阿特巴赫等21位学者的深度访谈[J].教育研究,2021(10).

[3]郑淳,闫月勤,王海超.在地国际化的概念演进、价值指向及要素条件:基于欧洲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思考[J].江苏高教,2022(3).

注:本文系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东盟国际化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2021110077)、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广西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2021B132)、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东盟国际化导向的财经高校教师‘四种能力’研究与实践”(2020JGA30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晚娟(1993— ),湖南邵阳人,广西财经学院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李东容(1988— ),广西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教师能力教育国际化
对中职物理新教师的几点建议
幼儿舞蹈教育对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主体参与型教学体系下教师能力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