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2022-07-14于钟凌
【摘要】本文阐述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精神谱系教育的路径:将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阵地,改进教育方法;积极拓展党史教育资源,注重新媒体在党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传播作用;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精神谱系的教育实践方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004-04
回首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程,无数舍生忘死、救国救民的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铸就了彪炳史册的时代精神,这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高校承担着培育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责任,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补精神之钙、铸信念之魂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年里形成的精神谱系为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承担新使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仅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宝库,也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精神财富。因此,要积极开展赓续党的精神谱系的工作,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一、高校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能为全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在各个历史阶段,体现党的本质属性、核心价值、先进文化、彰显时代特征和关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精神成果,逐步积淀累积,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也要不断淬炼党性,发展和丰富党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使得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发挥更加强大的力量。因此,将党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激励广大师生树立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要坚持贯穿结合融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师生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师生行为规范中,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因此,高校在开展党史教育时就必须将党的精神谱系融入教育载体之中,使广大师生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用党的精神谱系铸就青年学生的人生信仰和精神追求。
(三)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的自媒体以图文或短视频的形式,借“解密”和“深度解读”之名对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行歪曲否定之实,妄图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党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而美化西方的制度,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会影响青年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世界观的形成。高校通过弘扬党的精神谱系能进一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识到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的虚伪性,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师生要接续奋斗,传承“红色基因”,就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富强的艰辛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增强对党的理念认同、理想认同和组织认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必须用好这个阵地,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讲好党的理论。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将学习“四史”作為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建设和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设立“四史”课程,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教育中,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将精神谱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一)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属性决定了党的精神谱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要把党的宗旨和教育目标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为民奋斗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集中体现,每种精神背后的故事都能展示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追求。当代大学生应当从中汲取成长的精神力量,成长为具有家园情怀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当前我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环境等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在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面临诸多新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要大力弘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导青年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同“台独”等分裂势力做坚决斗争,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粉碎西方妄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谋。通过开展精神谱系的教育,补足精神之“钙”,使广大师生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自觉践行者。
(二)精神谱系内涵的丰富性能为青年学生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党的精神谱系多以地点、事件或代表人物命名。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就是以标志性地点命名;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就是以重大事件命名;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就是以人物名字命名。每一种精神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底蕴,是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和时代风尚的体现,这些精神组成了内容丰富宏大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从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人就为了追求真理、实现民族的独立富强而不惜牺牲生命,百折不挠地践行着初心使命。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救民于水火的悲壮史诗,这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滋润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剂。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着鲜明的实践性
青年学生在校期间要求知笃行,就要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从实践中感悟事物的发展规律。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建党之初,我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其主要职责就是领导工人运动,将党的纲领付诸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党组织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同志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容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正是在实践中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支部建立在连上”等一系列党在革命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因此,在新时代,学习党的精神谱系要抓住投身实践这条教育主线,引导青年学生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大潮中为党和人民创造业绩。
三、开展精神谱系教育的路径选择
高校在党的精神谱系教育中,应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深厚的精髓要义,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有相适相融的共性,有一以贯之的价值内核,是理论与实践、个体与整体、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高校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每种精神的产生与其时代背景、具体人物、事件经过和重大决策的出台结合起来,避免见事不见人,要用真实生动的事实感染、影响人。
(一)将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进教育方法
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历经百年奋斗历程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在百年奋进、开创伟业的进程中,党的精神也在不断地培育和丰富,形成有机衔接的整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思政教师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发挥好青年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作用,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成长,将党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
高校思政教师要注意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开辟互联网教学平台,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既能在线下参与师生的教学互动,也能通过线上学习拓展党史学习资源,更多地得到感性体验,了解不同时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可以采用专题式教学,围绕相关专题创设教学资源包,将教材内容与视听资源融合。学生在每个学习专题中都能通过课前学习文本、视听资料的方式了解本专题的要点。课中,教师阐述本节重点内容,开展师生互动问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学习要点的理解和認识。最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重融入的方法。党的精神谱系与思政课内容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必须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精神谱系的形成过程相互融合渗透,将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与精神谱系的形成相互贯通。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与精神谱系的形成逻辑共同汇集在如何展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主线中。
(二)积极拓展党史教育资源,注重新媒体在党史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传播作用
高校思政教师应挖掘高校自身的校史,将校史教育与地方史、党史教育有机结合,将学校建校的故事作为培养学生爱校荣校意识的丰厚土壤,并拓展到爱家乡、爱祖国层面,厚植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如党史纪念馆、重大事件的遗迹、名人故居、规划馆等,挖掘其中的红色基因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使学生在走访观摩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丰功伟绩,从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选择,树立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志向。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的党史教育要与时俱进,通过丰富的线上资源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到党史学习当中,如开设MOOC课堂,引导思政教师开设“四史”线上课程,更好地拓宽党的精神谱系的学习内容,丰富党史教育的内涵;还可举办线上思政教师党史讲座,开展大学生微课比赛;开通党的精神谱系学习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利用新媒体短小灵活、传播快捷、沟通便利的特点,使网络社交平台成为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重视建设党史教育的电子资源库,充实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广博的红色资源。另外,加强网络舆论和文化建设,及时宣讲“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使网络成为弘扬正能量、引领时代潮流的重要阵地。
(三)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精神谱系的教育实践方式
高校思政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丰富精神谱系的教育实践方式,让学生通过“学、思、踐、悟”几个环节,在学好思政课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党领导下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成就,坚定人生的理想和信念。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新农村调研,前往合作企业进行教学观摩活动等,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党的精神谱系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三月开展雷锋精神的宣传实践活动,在五一劳动节开展劳模精神的学习实践活动,在七一建党纪念日开展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的学习实践活动等。在此期间,举办党史讲座,引导学生制作宣传展板,利用校园广播站、网站开办党史故事讲堂。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主题观影活动,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观看红色题材影视片,让青年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党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思政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方式,使党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营造良好的党史育人环境。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已开启新发展格局,加强高校精神谱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开展精神谱系教育,将党的理论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以“钉钉子”的精神持之以恒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党的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5]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13).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7]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
[8]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栾淳钰.专家学者研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N].光明日报,2021-4-28.
[11]杨晓伟.“人地关系”视角下中共革命精神的内涵认知与科学命名[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5).
注:本文系2021年度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21BSL03)和2021年度广西社科界重点课题(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Zkzdkt-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于钟凌(1972— ),广西临桂人,广西师范大学2017级思政教育博士研究生,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教育。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