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与显微镜下外耳道胆脂瘤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7-13唐国恩程成龙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胆脂瘤乳突耳道

唐国恩,程成龙

外耳道胆脂瘤(EACC)又称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1850 年由Toynbee 首次报道,是各种原因引发的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及上皮包裹所形成的慢性炎性疾病。EACC 并非是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囊性结构,但可压迫、吸收及破坏周围骨质,引发临床症状,早期临床症状较轻,故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高[1]。为研究EACC 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EACC患者55例,比较内镜与显微镜下外耳道胆脂瘤手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EACC患者55 例,均为单耳发病,既往无耳部手术史。病程2个月至20 余年。临床表现:耳闷胀感32例,耳痛25 例,耳漏38 例,听力下降48例,耳鸣14 例,眩晕1 例。外耳道检查见黄褐色或白色团块样组织堵塞38 例,外耳道肉芽17 例,可伴有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耳道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术前纯音听阈测定,42 耳为传导性聋,语言频率500 ~2 000 Hz的气导平均阈值在30 ~65 dBHL;13 耳为混合性聋。影像学检查:颞骨CT 显示外耳道有软组织肿块,可伴相邻骨质吸收破坏,甚者侵及颞颌关节、鼓室内结构及乳突腔等。根据黄宏明等[2]对EACC 的分期,将其分为以下4 型:I型为病变局限在耳道而无骨质破坏11 例;II型为耳道骨质有破坏28 例;III 型为侵犯乳突和或鼓室16例;IV 型为侵犯颞骨外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显微镜组。内镜组35 例,男18 例,女17 例;年龄8 ~71岁,平均(39.5±11.2)岁;EACC 分期I 型7 例,II型18 例,III型10 例,IV型0 例。显微镜组20 例,男11 例,女9 例;年龄14 ~73 岁,平均(41.3±12.5)岁;EACC分期I 型4 例,II 型10 例,III 型6 例,IV型0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EACC 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内镜组术耳可以不用备皮或剃除耳周1 ~2 cm头发,耳周皮肤消毒后,取医用膜覆盖,经耳道入路手术。术中选用直径3.0 mm,长度14 cm 耳内镜或直径4.0 mm,长度18 cm 鼻内镜,连接冷光源在高清STORZ 内窥镜系统下完成EACC 切除术,同时可选择不同角度镜观察术腔。根据EACC 病变范围行外耳道成形术、改良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等。根据需要切取同侧耳屏软骨及软骨膜修复缺损或覆盖创面。显微镜组术耳备皮,需剃除耳周4 ~5 cm头发,耳周皮肤消毒后,取医用膜覆盖,经耳后切口入路手术。显微镜下完成EACC 切除术,根据EACC 病变范围行外耳道成形术、完璧式或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及耳甲腔成形等。根据需要切取同侧耳甲腔、外耳道软骨或颞肌筋膜修复缺损或覆盖创面。两组手术中均需彻底清除病灶。磨钻磨平外耳道壁不平的骨质,轮廓化术腔,建立通畅引流。轮廓化术腔时要注意避免损伤颞颌关节、鼓膜、面神经垂直段及鼓索神经等重要结构,术前病变未侵犯乳突气房的患者磨骨时应避免开放乳突气房,如乳突气房有损伤,应予以软骨或皮质骨重建。最大程度保留外耳道残留皮肤,有利于加快术腔上皮化愈合,有利于减少外耳道瘢痕和狭窄等并发症。术后用含迪可罗眼膏纱条及明胶海绵填塞术腔,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外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术后7 ~10 d 取出填塞物,门诊定期复查,适当清理术腔。

1.3 术后随访 术后需观察术耳局部渗出情况,耳屏、耳后切口情况。两组术后均随访6 个月以上,术后每1 ~2 周复查1 次。两组均于术后6 个月内镜复查EACC 有无复发,检查纯音听阈测定等。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纯音听阈测定。临床疗效:EACC 切除干净,术腔愈合,为痊愈;EACC切除干净,术腔出现灰白色角色化鳞状上皮团块,术腔愈合情况较好为显效;EACC 切除后有肉芽,伴有轻微侵蚀耳道骨质为有效;术腔留有残余EACC组织,需再次手术治疗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或秩和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0.5±25.2)min,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0.3±30.1)min,内镜组手术时间比显微镜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7,P <0.05)。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 内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3±5.1)ml,显微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5±5.6)ml,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8,P <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84,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纯音听阈测定比较 两组治疗前听气导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听气导听阈值低于显微镜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纯音听阈测定比较 dB

3 讨论

EACC的形成确切机制尚不清楚[3],大多数学者广泛接受的是耳道皮肤的迁移能力紊乱、减退或缺失[4],然而,最近有报道指出EACC的形成与皮肤缺陷也有一定关系[5]。也有研究考虑是耳道皮肤的缺血和缺氧导致血管增生,最终导致EACC 形成[6]。Dubach 等[7]将其病因分为两种:原发性EACC和继发性EACC。外耳道受到外伤性损伤,佩戴助听器、频繁挖耳、吸烟、糖尿病、第一鳃裂残留、表皮样囊肿及血液透析等都是原发性EACC 的发病因素。而医源性、创伤性、炎症性、自发性、外耳道狭窄及后天性外耳道堵塞都是继发性EACC 的发病因素。复层鳞状角化上皮过度增生,骨性外耳道扩大,骨质破坏,听力减退,耳痛是EACC 的基本特点。胆脂瘤的大小、侵犯部位及范围、是否合并感染等决定了EACC 的临床症状,EACC 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故漏诊率高。随着胆脂瘤体积增大,可侵犯颞颌关节区、鼓室结构、乳突气房甚至颞骨外部结构,合并感染时引发耳漏及疼痛。Naim 等[8]报告EACC两种侵犯中耳并诱发中耳胆脂瘤的途径,一是通过破坏外耳道后壁进入乳突、鼓窦,损伤面神经及半规管;一是通过破坏鼓膜、鼓室,侵犯、破坏听骨链等结构。区分EACC 引发中耳病变与中耳胆脂瘤引发外耳道病变主要还是看临床表现,前者经常耳道病变重,而中耳病变则相对较轻;后者病变常是由上鼓室向鼓窦-乳突发展,而外耳道病变较轻或没有。

EACC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要彻底清除病灶,建立通畅引流,恢复正常的耳道自洁能力[9]。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多采用药物外用,如氧氟沙星滴耳液、双氧水、碳酸氢钠滴耳液及水杨酸酒精滴耳液等,主要适用于老年人、早期病变及依从性较好的人群。也包括患者在门诊反复清理,但需要注意留取病理送检和长期随访。手术治疗是根据胆脂瘤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清除胆脂瘤、肉芽及坏死的骨质,建立通畅引流,重塑外耳道,同时不能损伤周围的重要结构,应尽可能保留鼓膜、听骨链及乳突气房的完整性[10]。一般认为EACC 分期II 型及以上病例需手术治疗。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普及,即使无专用耳内镜,亦可用鼻内镜替代。内镜下EACC 手术对备皮要求不高,无需耳道外切口,患者接受度高,减少术中磨骨,对可抵近观察隐蔽和细微结构,而且具有高质量的成像和放大效果[11]。通过各种角度的内镜可清楚地观察到外耳道、中耳隐蔽部位、细小病灶及血管神经,弥补手术显微镜下的“盲区”不足,操作过程中会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EACC 分期I 型、II 型患者内镜下手术更有优势,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同时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比显微镜组短,术中出血量也少。显微镜在耳科手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有很好的景深,可双手操作,能更好的配合电钻使用,更好的重建较大的缺损和应对复杂病例。但由于本研究样本不足,缺少IV型病例,理论上显微镜对EACC 分期IV型病例手术更有优势。

原发性EACC 较少累及鼓膜[9],如果累及但无穿孔,一般病灶清理后鼓膜可恢复自然形态,而穿孔的鼓膜可待二期修补,因为穿孔的鼓膜不但有利于引流,而且有些还会自愈[12]。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是复发和耳道狭窄,手术清除不彻底是胆脂瘤复发的主要原因。耳道狭窄主要因术腔损伤大,由创面肉芽、瘢痕增生所致。术后定期内镜检查及门诊随访是很重要的,早期的随访间隔要短一些,发现问题可门诊内镜下清理,如果未发现问题则可延长随访间隔。

猜你喜欢

胆脂瘤乳突耳道
中耳流脓、头痛眩晕……警惕胆脂瘤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蚊虫入耳怎么办
自体骨粉、带蒂肌膜骨膜瓣在改良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两步缓解颈肩痛
小心耳朵里的“炸弹”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
异物进入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