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分析
2022-07-13孔雍恒王钢
孔雍恒,王钢
酒精中毒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急性酒精中毒会在短时间内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造成死亡[1]。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分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神志异常、共济失调、昏睡及昏迷等[2]。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治疗和护理,对后续救治有重要帮助。本研究探讨纳洛酮治疗对急性酒精中毒院前急救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经宁波市急救中心接诊救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共94 例,已排除精神疾病和服用过其他药物的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 例。观察组女17 例,男30 例;年龄18 ~59 岁,平均(36.9±11.3)岁。对照组男33 例,女14 例;年龄18 ~59 岁,平均(36.7±11.4)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饮酒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1.2 方法 在院前急救中,对照组首先询问患者病史,将患者侧卧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对其进行吸氧处理,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血压等各项指标。呕吐患者予头部偏向一侧或侧卧,防止呕吐物窒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在开放静脉通路的基础上,0.4 mg 盐酸纳洛酮加入到500 ml 0.9%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1.2 mg/h。
1.3 观察指标 时间差定义为: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分别减去症状开始的时间。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为患者意识基本清醒且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患者意识有所改善且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无效为患者意识不清醒且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集中离散趋势以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95%,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16.157,P <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对照组研究对象意识清醒时间差、症状消失时间差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h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院前急救中的常见病症。但是治疗酒精(乙醇)中毒没有特效药,机体内乙醇被迅速吸收,超过肝脏代谢负荷,逐渐蓄积,还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造成脑细胞功能损伤,出现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等[3]。如果救治不及时,会造成患者机体器官损伤,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 <0.05)。这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分析原因为纳洛酮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可明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促进需急救患者较快苏醒,同时还可改善脑部代谢,并可逆转酒精引起的呼吸抑制,减轻对神经系统的损伤[5]。纳洛酮能够拮抗急性酒精性中毒时体内增高的-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缩短神志异常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是临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理想药物[2]。这些结果反映了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的重要性,该药物优势显著能够快速促进患者苏醒,改善呕吐、昏睡和呼吸抑制情况。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治疗中使用纳洛酮,可使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加快患者恢复,减轻中毒症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