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界线类偏瘤型麻风致手部畸残一例
2022-07-13冯娇娜何翠英刘珍华利超强
叶 伟 冯娇娜 何翠英 刘珍华 李 凯 利超强
肇庆市皮肤病医院,广东肇庆,526020
临床资料患者,女,11岁,肇庆德庆县人。因左面部无痒痛红斑3年、右手指畸形1年余就诊于我院门诊。2019年3月患儿于左面部出现硬币大淡红斑疹,无明显自觉症状。当地村卫生站诊断为“面部湿疹”,治疗未见好转。2020年2月左面颊部原有皮疹逐渐增大并累及右面颊部、双耳廓,右手小指挛缩畸形,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不能伸直。于6月到当地县慢病站就诊,经皮肤真菌、毛囊虫检查均为阴性,诊断为“面部过敏性皮炎”,予抗过敏治疗,未见好转。2021年3月开始出现双下肢神经痛,于2021年6月28日来院就诊,患儿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患儿发育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颜面、双耳散在黄豆至蚕豆大淡红结节,左面部皮疹呈环形分布出现中心免疫区。外环直径约8cm,内环直径约7cm,内、外环边界清楚。双眉外侧稀疏。右前臂可见尺神经粗大,无触痛。右小指近端指间关节呈90°屈曲,第五掌指关节过伸(图1a~1d)。躯干、双下肢未见明显皮损,双小腿外侧有轻度阵发性刺痛,未触及腓总神经。
图1 图1a~1c:颜面、双耳散在黄豆至蚕豆大淡红结节;左面部结节呈环形分布,可见中心免疫区;1d~1e:右前臂可见尺神经粗大,右小指呈90°屈曲,第五掌指关节过伸 图2 2a:表皮萎缩,表皮下有一条无浸润色素带,真皮组织细胞,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HE,×100);2b:抗酸染色4+(杆状)(×100)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二便常规、血生化未见异常。白细胞:7.80×109/L,肝功:AST 25U/L,ALT 12U/L,总胆红素 7.18 μmol/L,直接胆红素 3.59 μmol/L.组织液检查AFB:左眶上(2+),右眶上(2+),左耳垂(5+),右耳垂(5+),左颧部(5+),左前臂(5+),BI 4。
组织病理活检示:表皮萎缩,表皮下有一条无浸润色素带;真皮组织细胞,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抗酸染色4+(杆状);浸润面积:8/10(图2)。病理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确诊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致二级手部畸残。给予多菌型联合化疗用药方案:氨苯砜50 mg,氯苯吩嗪50 mg每日自服;利福平450 mg每月监服,疗程24个月,嘱患儿定期随访。多数界线类麻风患者发病时都伴发不同程度的麻风反应,本例患者短期内出现较多皮损,进展较快,有双下肢神经痛,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是否伴发I型麻风反应,必要时给予抗麻风反应治疗。
讨论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周围神经。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皮损多、分布广但不完全对称,可为斑疹、斑块、浸润、结节等,呈淡红、暗红或棕褐色,皮损边缘模糊不清。该患儿皮疹初起为左面部淡红斑疹后逐渐累及全脸及耳廓。疹型由斑疹发展成为结节,不对称,左面部结节呈环形分布可见中心免疫区(图3)。
右前臂尺神经粗大,右小指呈90°屈曲挛缩畸形,形成二级畸残,双下肢神经痛等症状。患儿从发病到确诊病程两年余。初为左面部淡红斑,半年后右手小指出现活动不灵,指间关节不能自如屈伸,1年后逐渐形成畸残。双下肢未见明显皮损,于我院就诊前3个月双小腿外侧有轻度阵发性刺痛,疼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无明显规律,无腓总神经粗大,无触痛,步态正常。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消灭麻风,该患儿为当地首发病例,同村及邻近村落尚未发现确诊麻风病例报告。有学者认为目前14岁以下儿童麻风已经消灭,但是本例报告11岁患儿的出现证明麻风防控与监测仍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