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研究

2022-07-13曾丽樊庆丰陈华

比较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老挝援助越南

曾丽,樊庆丰,陈华

(1.贵州师范大学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2.贵州民族大学东盟人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核心,北部与我国云南省接壤,西北接缅甸,东临越南,西靠泰国,南接柬埔寨,因具有重要战略位置,历史上曾被称作“东南亚的瓶塞”。老挝是东盟十国之一,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的起点国家,也是该区域首个与中国政府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1]老挝统计局(Lao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数据显示,2020年,老挝人口总数727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比61.7%,人均GDP2542美元。[2]老挝近年来一直在为脱离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而努力,高度重视发挥教育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引领作用。老挝政府通过教育对外开放和多边合作,争取国际组织及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等国的支持,促进老挝高等教育发展。

一、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老挝历史上经历了封建统治时期、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日法共占时期、联合政府时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五个发展时期。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因内外部主导力量的不同,而呈现出阶段性和大转折的特点。本研究将对老挝高等教育解放前(1975年以前)、探索发展阶段(1975-1986年)及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三个阶段的对外开放进行研究。

(一)解放前高等教育发展阶段(1975年以前)

1.封建统治时期的教育对外开放

1893年前,根据老挝中古历史可分为古国时期、澜沧王国时期和三国分立时期。这个阶段老挝实行分封制,土地被封建领主或寺庙把持,村社成员(农奴)承担地租形式的赋税 。[3]国内除佛寺教育外,国家没有为民众提供的教育体系。针对统治阶级,老挝王国政府提供留学经费,派上层社会精英子女到西方国家留学,位于老挝琅勃拉邦省的老挝皇宫纪念馆陈列有王室成员在海外求学的文字图片资料。

2.法国殖民时期、日法共占时期的教育对外开放

1893年,法国与暹罗签订《法暹条约》,作为暹罗属国的老挝同时沦为法国殖民地。1940年,日法签订《关于日军进驻印度支那的协定》,老挝人民在1940-1945年受到日法两国双重剥削和压迫。在法国殖民时期,老挝没有治理自主权。法国根据殖民需要制定政策, 政治上采取“以老制老”“分而治之”以及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殖民统治政策, 在思想文化上推行愚民同化政策,对老挝实行去老挝语化,推广法语教学和法语授课,照搬法国教材模式,将法语定为唯一合法公文用语。1902年,法国在老挝设立学校,但是学校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这一时期,老挝没有建立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高中入学率不足2%。[4]该时期,只有老挝精英阶层有机会出国留学,1916-1920年,国王西萨旺冯将长子西萨旺瓦达纳送往越南河内留学,后将其送往法国巴黎学习。西萨旺瓦达纳于1925年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副国王汶孔亲王之子、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前主席苏发努冯20世纪30年代在越南河内沙罗中学留学,1934年进入法国国立公路桥梁大学民用工程系学习,并获得公路桥梁工程师证书,成为老挝早期为数不多的工程师之一 。[5]

3.联合政府时期的教育对外开放

1954年,《日内瓦条约》签订后,法国殖民者撤出老挝。之后,老挝国内形成由美国支持的王国政府和由老挝人民革命党主导的爱国阵线两大控制区。王国政府和爱国阵线经过多次谈判,最终达成协议,1973年2月21日,双方在万象签署了《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和实现民族和睦的协定》,建立联合政府,实现国家统一。该阶段,没有成文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政府开始着手恢复国家的发展建设,重新开始重视教育,高等教育政策也随之出炉。1958年,老挝创办了皇家法律和管理学院,但规模很小,第一学年只有8名学生。1964年, 老挝合并几所地方教育学校组建了万象国立教育学院,承担全国教育师资培训。[6]这是老挝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高等院校,标志老挝高等教育的开端,同时也标志着高等教育政策的出现。[7]在这一时期,老挝教育开放政策呈现“两头倒”的特点,一边倒向社会主义的苏联、中国和越南,一边倒向美国、泰国。老挝爱国阵线派出了大批干部学生到苏联、越南和中国留学,到苏联留学人数最多,因此老挝政府很多老一辈的干部都懂俄语。这时期,中国在老挝北部有一定影响力,当时中国的驻老挝大使馆就设立在老挝北部与中国接壤的丰沙里省。当地华人华侨开办有华文学校,老挝学生通过一定学习积累之后,可到中国继续深造学习。现如今的老挝大家族奔舍那家族后代就在北京和习近平主席是儿时的校友,同中国革命后代建立了深厚友谊。[8]老挝教育对外开放的另一端是倒向美国、泰国。1959年以后,美国向老挝派驻大批顾问和专家,不仅在老挝修建机场等军事设施,而且也帮助老挝王国政府扩充军队,建立军官学校、警察学校、别动队学校等。1968年前后,泰国军队协助美国培训老挝右翼军官以及王宝特种部队等右翼力量。除此之外,老泰间教育交流还包括泰国每年派5名教师到老挝任教,每年接收300名老挝学生到泰国留学。[9]总的来说,老挝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外开放在向美苏两边倒的情况下,还伴随着以军事教育交流为主导、以军事合作为主的特点。

(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早期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探索发展阶段1975-1986年)

这个时期为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新纪元时期。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老挝赢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制,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自此,老挝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自主发展教育,人民受教育权利有了法治保障,高等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由于长年受战争影响和殖民主义压迫,老挝教育严重滞后。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之后,百废待兴,教育需先行。因此,为改变老挝高等教育落后状况,老挝政府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将教育对外开放列入了老挝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此时,老挝的高等教育政策定位为迅速壮大国内高校数量,创办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实现量的提升,扩大高校学生规模。到1986年,老挝建立了6所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其中,部分院校提供正规高等教育,可授予学士学位,但多数院校只能提供证书课程,如万象国立教育学院、高等医学院、林学院、财政学院,以及 1984年成立的技术学院。[10]在教育对外开放方面,老挝政府着力引入资金,寻求国际组织帮助,通过政治外交关系和经贸协议,获得外部援助。该时期,老挝政府采取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政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也主要倾向于越南和苏联。大量亲苏、亲越学生获得赴苏联和越南留学深造的机会,并在回国后进入党、政、军重要岗位。总的来讲,这个阶段的老挝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量的增加。在鼓励留学的政策下,越来越多的老挝学生出国留学,同时也开始有少量的越南和苏联学生到老挝交流学习,实现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留学生互派,拉开了老挝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序幕。

(三)老挝革新开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

这个时期为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1981-1985年老挝第一个五年计划后,GDP年均增长仅为5.5%(并未达到计划的7.5%-8.5%),行政机构臃肿,社会前进步伐停滞,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越发高涨,倒逼老挝人民革命党开始调整政策。1986年1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革新”路线。革新开放政策改变了老挝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老挝开始向世界开放,通过开放,老挝进入了经济发展时期。1991年3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会议确立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与各国进行广泛合作”[11],教育对外开放作为题中之义也拉开了序幕。1995年,老挝颁布第64号法令,明确规定民办高校可以从国际组织获得援助,为老挝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且,根据老挝高等教育实际情况进行了政策调整,顺应了老挝高等教育国际开放合作需求。同年,老挝为了同国际接轨,对老挝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组建老挝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os)。1996年,老挝国立大学正式开办,成为老挝国内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并代表老挝高等教育参与国际合作。2000年4月,老挝颁布《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法》;2007年颁布《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法》修订版,对老挝高等教育进行了界定,涉及了部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内容,例如老挝国内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从国内外获得个人或组织的援助。2020年10月,老挝颁布《老挝高等教育法》,从立法角度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进一步明确了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对老挝高等教育进行援助或者开设教育机构,享受和老挝高等教育机构同等的法律地位。

二、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所采取的措施

相比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老挝教育发展较为缓慢,但是在整个老挝国家对外开放过程中,老挝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相对较大。老挝人民革命党和政府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老挝人民革命党和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领、经济支持及提升服务等方式来加大教育开放,增加对教育开放政策的倾斜力度。老挝政府在基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办学经验,积极鼓励本土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项目。老挝教育体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of Lao PDR)还通过灵活的形式同多个国家或者地区教育部门实现了学位、学历和文凭互认。但总体来说,老挝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在东南亚各国中依然处于偏低的水平,因此老挝政府积极争取国际组织、机构和国际社会的援助和贷款,重点开展与部分国家,如中国、日本及越南等国的教育交流合作和援助,促进老挝高等教育发展。

(一)积极争取国际组织、机构和国际社会的教育援助

老挝积极争取国际组织与机构的教育经费援助。老挝把外交争取国际援助、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定位为基本国策之一,因此老挝积极开展多元外交,争取为老挝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持续的外援资金。老挝积极鼓励并配合国际组织在老挝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微笑服务”①“微笑服务”,指在政府服务中,通过热情温馨的服务,展示老挝社会和公民有礼貌的基本素质,微笑待人,给国内国际友人留下微笑敬人的美好印象。获得了来自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国际红十字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国际机构的高等教育经费支持。老挝非常重视与国际组织合作,特别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1982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The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②1946年12月1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成立,当时的官方名称为“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援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1953年改名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但仍保留UNICEF的简称。先后签署了合作协议。1998 年,老挝的外援教育资助资金已达到 8500 万美元,而且一直在增加,这些援助促进了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其中包括非常有名的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高等教育强化项目(Strengthening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此外,老挝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教育援助,促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和国家对外交往的良性互动。在外交上,老挝奉行多元务实外交,努力争取国际援助,将部分援助用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方面,教育外交也是老挝的一张外交牌,老挝充分利用本国高等教育落后的现状,争取援助的便利性,积极重点争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欧盟主要国家,如德国、法国的援助,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争取美国资金支持。

(二)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扩大和中国的教育开放合作

中国和老挝山水相连,是理想信念相通、社会制度相同、发展道路相近的社会主义友邦。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党两国关系经受住了时代变迁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书写了动人的佳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肝胆相照,结下了深厚战斗情谊,为中老世代友好奠定了坚实基础。[12]1961年4月25日,老挝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8年6月,中老两国恢复互派大使,两国关系正常化;1989年10月8日,老挝和中国签订《中国和老挝领事条约》,建立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实行对华友好政策,大量接受中国企业投资;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老关系进入全面发展和深化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老挝和中国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2017年11月13日,习近平主席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在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老挝《人民报》《巴特寮报》《万象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13],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拓展,人文交流日益活跃,老挝和中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也迎来了发展高峰。

在中老关系友好背景下,中国加大了对老挝的援助。中国对老挝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对老挝经济、社会方面的援助,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援助建设了投资高达72亿美元的中老铁路以及几个大型水电站[14],以提升老挝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就是一些公共服务等。此外,中国政府也对老挝高等教育进行了援助。例如,援助老挝国立大学建设孔子学院和在老挝多个地区开办孔子课堂,派遣中国高水平专家和师资到老挝进行授课;设置各类级别的中老政府奖学金,如中国—老挝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黔老奖学金项目、中国东盟奖学金项目,鼓励老挝学生到中国留学;支持中国高校到老挝开办各类分校等。例如,2012年中国苏州大学在老挝万象开办老挝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和老挝电力公司合作开办硕士研修班,海南大学和万象市巴巴色合作办学等。通过不完全统计,2019年,老挝留学中国的学生人数达到2万多人次,而中国到老挝留学的中国学生也接近500人次。[15]2020年9月,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在老挝国家行政和政治学院成立孔子课堂,中文教育在老挝高等教育领域又有新进展,这些都离不开老挝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老挝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给老挝提供了外部发展动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中国贵阳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老挝教育体育部每年都派出高级别教育官员参加,同时还积极参与云南省-老挝北部合作,通过这些交流机制进一步扩大老挝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通过鼓励参与中国政府牵头的各类教育联盟机制,推动中老双边高校教育合作的深入。

老挝政府专门制定鼓励各层次人才到国外留学计划目标,鼓励国际教育领域的学生交流。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11年到2018年,老挝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长。[16]

图1 中国教育部网站公布历年来华留学生数据

2018年,按照国别统计,老挝成为中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前十的国家,两国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深一步深化。[17]老挝曾计划在2015年到2025年,实现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0000人[18],而这一目标现已提前实现。可以说,老挝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给老挝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外部动力。

(三)继续保持同越南的特殊友好关系,重视高等教育合作

1.多元外交下,保持与越南的特殊关系

老挝和越南的关系始于共同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战争年代。1858年,法国入侵越南,越南逐步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国控制越南后,在东南亚进一步谋求殖民地的扩大,1893年入侵老挝,老挝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在争取独立战争中,老挝得到了越南的支持,两国关系也因为反抗法国殖民统治形成了特定背景下的特殊关系。1940年,日本取代法国,成为控制越南和老挝的主要势力。两国再次合作互助,开启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独立战争。1946年,法国殖民势力在日本势力投降后重返越南、老挝,老挝、越南又开始了抵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954年7月20日,法国在《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上签字,承认越南和老挝的独立。[19]

1962年9月,老挝和越南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5年,越南派遣军队参加老挝的解放战争,对老挝解放战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年12月2日,老挝成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后,老越两国继续加强两国的特殊关系。1976年2月,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访问越南,双方发表联合公报。1977年7月15日,老挝和越南政府在万象市签署了为期25年的《友好合作条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老挝和越南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此后,两国党、政、军高层互访不断,两国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上的合作不断扩大。[20]

2.继续寻求越南的支持,教育合作内涵不断扩大

1986年,老挝革新开放以后,实行多元外交政策,但仍把对越南的关系置于外交关系的首位,老越特殊关系依然稳固。老挝在教育领域继续扩大同越南的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继续争取越南的经费支持,每年都会签订专门的年度教育合作协议,就高等教育交流、干部人才培训、学生交流往来等内容进行约定。例如,越南捐资修建了老挝国立大学越南留学生楼,为在老挝留学的近千名越南学生提供现代化的住宿大楼,援建越南语系,修建越南语大楼,为老挝推广和发展越南语教育,援助建立万象市政治与行政学院。老挝、越南持续保持两国教师互派,高校间交流合作不断增加,政府互换奖学金名额一直保持首位,互派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老挝国立大学和越南经济大学(Vietnam University of Economics)的合作也不断加强,2004年双方开始合作办学,开展本科、硕士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

通过图2数据,我们看出老挝在越南留学生人数从2011年254人到2017年达到高峰544人。2011年,越南全国共有33所高校为老挝学生提供奖学金,而到2019年,已经增至72所,2011年至今获得越南政府奖学金的老挝毕业生达到3000人,越南提供给老挝的高等教育奖学金名额数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1]2011-2020年期间,老挝派学生赴越学习,重点在技术、科技、师范或师资培养、经济学等方面。其中,本科阶段学生较多,尤其是师资培训师范专业达到了51%。同时,计算机技术、电力、电信、化学技术、建筑技术等现代科学领域也是被派往越南学习的主要学科。从2011年2020年,已有约3000名老挝学生从越南毕业。[22]

图2 2011-2020年,越南为老挝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名额

(四)通过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积极接受日本的援助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为了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对东南亚的援助。老挝在革新开放后,主动提升同日本的外交关系级别,日本也不断加大对老挝的援助力度。例如,日本援助老挝建立了万象瓦岱国际机场、国际医院等一系列工程,老挝也积极争取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支持和援助。1996年,日本政府援助老挝国立大学建立了经管学院,从师资资助到设备和校舍建设全方位援助。到目前为止,老挝经管学院依然是老挝国立大学发展得最快、设备最好的学院,是老挝国立大学的招牌学院。每年,日本派出专业教师到老挝国立大学进行任教和指导,老挝也扩大了招收日本学生的规模,每年都会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名额给日本学生,鼓励日本学生来老挝学习老挝语言及文化。

三、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成效

老挝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发展历程曲折,带有浓厚的历史印记。现代老挝高等教育具有的很多特点,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特征是一致的。当下,老挝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也相对薄弱,高等教育仍存在规模不大和体系不够完善的缺陷和不足,一些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此,老挝政府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老挝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援助,老挝把寻求国际援助作为老挝的基本国策之一,在教育领域,支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可以说,老挝教育对外开放对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一)扩大了老挝高等教育规模

老挝通过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扩大了老挝高等教育规模。老挝政府的财政规模小,在教育支出和预算方面,老挝政府预算主要集中在发展老挝公立高等院校。但老挝高等教育机构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办学规模普遍偏小。老挝财政支出远远不能满足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通过教育对外开放,吸引国际援助和国际资金的进入,助力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1986年,老挝实行革新开放政策,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通过制定新的政策,国际资金进入教育领域通道。1995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经费资助下,老挝政府对老挝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将老挝原有的10所院校进行合并,组建老挝国立大学,开创了老挝高等教育的新局面。老挝国立大学成为老挝最大的综合性大学,通过整合资源,迅速扩大了老挝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和能力建设。到2020年,老挝国立大学在校本科生已达3万多,规模庞大,教育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3]

此外,老挝通过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允许国外资本到老挝投资高等教育,并对此类国际背景的高校实行免税政策。在这样的政策鼓励下,源源不断的国际资本进入老挝高等教育领域,先后兴办了老德技术学院(Lao-German Technical College)、老美学院(The Lao-American College)、老韩学院(Lao-Korean College)、老挝苏州大学(Lao Soochow University)等高等教育机构,增加了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招生人数也不断上升。老挝政府的教育对外开放,加快了国际教育资本的流入,为老挝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提供了资金和政策保障,改变了老挝的高等教育格局,老挝高等教育机构规模和数量都有量的提升和质的变化,助力开创了老挝高等教育新局面。

(二)推动了老挝高等教育机构多元化发展

在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老挝政府鼓励老挝高等院校与和国外高校合作,开展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和极少的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以提高老挝高等院校的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完善培养体系。老挝的高等院校通过国际化的途径,不断学习外国经验,积极与国外高等院校举办学术会议,开展科研合作。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不再仅仅局限在教学领域,也开始向科学研究、国际会议、校办企业等领域探索,高等院校也开始尝试多元化的发展。教育对外开放也使老挝高等教育体系更加丰富,通过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国际教育论坛、大学联盟等,加快了老挝高等教育机构多元化发展步伐。

(三)促进了老挝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教育的对外开放,直接促进了老挝高等教育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了与地区和国际的接轨。老挝政府通过主导一些基础性的建设,从高校网络管理系统、国际师资培养、出国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来进行信息化建设,确保与国际接轨的连通性。教育对外开放,为老挝高等教育带来了国外大学管理制度,老挝的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建立高校大学理事会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方面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为国际化做充足准备。在质量体系管控方面,老挝通过教育对外开放,引入国外高校到老挝办学,走出去学习西方高校质量体系。从2007年起,老挝参照国际教育标准体系,着手建立老挝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四)推动了老挝高等教育规范发展

老挝教育对外开放,直接加快了老挝的教育立法进程,特别是高等教育立法进程,规范了老挝高等教育发展。2000年,老挝颁布了《教育法》,2007年对教育法进行修订,明确了老挝高等教育是高中、中级或高级职业教育以上的教育,明确将技术学校和其他颁发学位或者专业证书的院校纳入老挝高等教育范围。2020年10月,老挝最新通过了《高等教育法》,从外部强化了对高等教育的监管。老挝政府通过不断学习国外经验,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始了法制建设,通过法律的约束,为高等教育提供法律依据,进而推进标准化建设。自2017年开始,老挝教育体育部下设机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心就通过借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欧美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来建设本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在短短的20年间,老挝完成了从国家《教育法》到《高等教育法》的细化,高等教育法制体系更趋健全。

(五)助力了老挝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建设

老挝通过教育对外开放,打通了国际资本进入老挝的通道,方便了国际资金对老挝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援助,助力老挝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建设。通过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组织的对口援助,老挝的高等教育机构获得了非常宝贵的资金支持,完善了部分主要高校的基础建设。2020年,亚洲开发银行将老挝沙湾拿吉大学(Savannakhet University)校舍扩建纳入了援助计划,大大改善了该大学的办学条件。国际社会通过对老挝的教育援助,为老挝高等学校提供师资培训和学历提升专项援助,提高了老挝高等教育的师资水平,为老挝高等教育师资建设提供了诸多平台和渠道。近5年来,老挝有100多名高校教师在国际援助资金资助下通过国内外院校提升了学历。[24]

(六)提高了老挝人民高等教育的获得感

老挝通过教育开放合作,方便了国际社会对老挝的教育援助,国际社会给老挝提供的大量奖学金名额,迅速扩大了老挝的留学教育,满足老挝人民对教育的需求。2000年以后,老挝出国留学的学生规模增长迅速。老挝学生通过国际组织和国外教育部门以及国际高校的平台就可以自主申请各类奖学金或者留学名额,提高了老挝人民对老挝高等教育的获得感。此外,老挝学生通过各类老挝高校和国外高校的联合办学项目可以实现学历提升,甚至进入外资高校学习,接受优质的国际教育。

随着教育开放程度的加大,老挝国内高校的办学水平也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手段也更加丰富,课程体系也更加多样。老挝国民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对外开放和教育国际化,促进了老挝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了老挝人民高等教育的获得感。

四、结语

老挝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发展历程曲折,但是经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本文在回顾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在交流措施和成效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老挝作为东盟成员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是很典型的文化交融下的不断趋向国际化标准的产物。从拓展中老高等教育合作广度和深度来看,中国与老挝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仍处于发展阶段,老挝来华留学生规模有待扩大、中老大学间交流有待加强,但两国教育交流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前景广阔。这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老挝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在已有的外交机制与既有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更加有所侧重地制定合作计划,建立新的教育合作模式,使两国在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实现双赢。通过老挝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历史轨迹的研究,可以为推动中国、老挝高等教育的合作交流提供有益思考。

猜你喜欢

老挝援助越南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读图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越南·河静省
越南百里“银滩”
“凯萨娜”侵袭越南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