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基于知网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2-07-13秦丽波

现代英语 2022年3期
关键词:图谱英语课程思政

秦丽波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 30183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2016)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高校思政会以后,课程思政成了高频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撒好课程思政这把“盐”。英语课程作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为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价值引领,学者们从不同教育层次,不同视角进行研讨和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更全面、客观地把握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文章借助Citespace数据分析软件,对近十年英语课程思政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评述,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 Citespace作为数据分析工具,Citespace(Citation space的简称)是由美国德克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利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信息可视化是对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计量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文献本身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利用Citespace软件可以把某领域的文献数据信息绘制成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当前现状、研究热点、研究主体的合作情况及未来趋势等。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5.7.R3软件,绘制“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分析图谱解读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二)数据来源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是科学有效的知识图谱分析的基本前提,为更好地观察近年来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文章选取近十年的文献作为数据样本(2010~2021.03),以CNKI为检索数据库,选择高级检索,为实现全面且精准检索的目的,本研究以“英语”或“外语”和“思政”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库为学术期刊,共检索到结果1253条(截止日期2021年3月20日),经过相关性筛选,剔除会议、声明、人物介绍、科研机构介绍、日语、俄语等其他外文文献等,最终得到可供分析的文章1246篇。

三、研究结果分析(文献统计与分析)

(一)文献的初步计量分析

发文量是某一领域受关注程度最直接的体现,为了更好地演示英语课程思政近年来的研究状况,研究者在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前,先进行了年度发文量的统计。从图1可知,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6孕育期:全国高校思政会议(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以前,关于英语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虽然从未间断过,但却并未受到过多关注;2017~2018萌芽期: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后,党和国家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关于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也逐步增多;2019~今爆发期:随着各项关于英语课程思政探索、改革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完善,科研成果也呈爆发的态势,迅速增多,根据知网预测,21年发文量将依然保持在780篇以上。

图1 英语课程思政年发文量统计图

(二)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1.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文章将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数据以 Refworks的格式导出,运用CiteSpace中的格式转换功能将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将处理过的数据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时间切片(Time Slicing)设定为2010到2021年,切片间隔年限为一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为了使图谱更清晰和便于观察,网络裁剪使用了寻径网络剪裁(Pathfinder),修剪切片网(Pruning sliced networks)和修剪合并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软件自动修剪掉非关键网络和边缘化结构。界面设置完成后,运行软件自动生成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

图2 英语课程思政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知识图谱中,关键词通过圆圈节点标示,节点大小代表着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中介中心性指的是一个节点担任其他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的桥梁的次数,一个节点充当“中介”的次数越高,它的中介中心性就越大。中心性数值大于0.1表明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扮演“中介人”“桥梁”的重要角色,在知识图谱中用紫色外圈表示。为更清楚地展示关键词的频次与中心性,笔者将排名前二十的关键词中心性信息列表如表1所示。根据图2中的节点大小,可以清楚知道,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教育层次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上。针对大学公共英语所做的研究最多,其共现频次为264,中心性为0.34;其次是高职英语,共现频次为101,中心性为0.24;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相对略显薄弱,其共现频次仅为38,中心性为0.1;而相比之下,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思政研究明显欠缺,几乎未形成明显节点。从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内容看,作为搜索主题词,课程思政共现频次最高,为711次,中心性值也高达0.49,是当之无愧的最大研究热点;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政教育不仅出现的频次高(189),而且具有最高的中心性(1.01),是连接所有教育层次、模式、和内容的“桥梁”,是不可旁绕的研究热点之一;表1还显示,“教学改革”是英语课程思政另一热点,其共现频次为68,中心性为0.24,而其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如何将思政“渗透”到各类课程当中,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实施路径”等问题。

表1 英语课程思政关键词中心性信息(频次排名前二十)

续表

2.研究现状分析

Citespace中的聚类分析知识图谱可以通过自动聚类功能将导出文献的关键词网络划分为一系列不重合的子群,进一步探究该研究领域热点话题,即指在某段时期内,一对主题词能够同时在多篇文献中出现,则说明该对主题词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通过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以得到当前英语课程思政关注的热点主题,如图3所示,共形成17个聚类。图中Modularity参数表示网络的模块化程度,Q值>0.3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这里的ModularityQ=0.367,说明聚类效果较好。Mean Silhouette平均剪影度参数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反映类团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通常S值>0.7表示类团内部成员同质性较高,紧密程度较好,聚类是成功的。这里的Mean Silhouette为0.9852,说明类团成员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聚类是令人信服的。

图3 英语课程思政关键词聚类图谱

从图3的聚类图谱可以看出,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公共英语课注重把握思政教育的大局和方向。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因其受众面广,所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更重视对学生整体道德修养的提升,并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展开,正如聚类#0和聚类#9所显示,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讨的热点。蔡基刚(2021)从课程思政视角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内涵进行探索,指出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需实现从外向性跨文化教育转向结合内省的立德树人教育,从单一的人文教育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并举,从去语境通识教育到专业通识教育,从文化素质培养到批判性思辨和沟通能力培养的范式转移;叶俊、盘华(2020)从“四个自信”的角度剖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以及从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队伍等方面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第二,英语专业课重视专业与思政的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四部分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英语(外语)专业课程思政除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外,更注重其中国情怀、创新精神等素养的研究。朱巧莲(2021)基于英语专业技能课“高级口译”课程思政实践,探讨了专业技能课如何在“守正创新”理念指导下,通过课堂融合、贯彻和提升三种途径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并通过课外实践和立体评价体系的建立来保障课程思政的实效。陈杰(2021)指出外语课程思政要取得良好效果,应高度重视教学“供给侧”,并在具体实践中处理好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课程思政内容与方法的统一等五对关系。第三,高职院校强调思政教育促进职业人文素养的提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英语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高职英语课程的思政研究更重视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联系。杨修平(2020)分析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并提出实践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三三三”育人机制,即落实三大课程属性——文化性、职业性和国际性;建设三类教学资源——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和致用英语;实现三大育人目标——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和国际意识。由上可知,无论是大学公共英语、专业英语还是高职英语,都在探索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3.研究趋势分析

在Citespace的可视化界面选择Timeline View功能选项,可以得到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谱(图4)。时间线图谱能反映出关键词的出现时间和各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从而揭示某一领域的研究演变过程。根据图4显示,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图4 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谱

第一,理论探索阶段。该阶段学者们主要专注于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解读,对课程思政的方法和体系构建给出建议,并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人文素养”“一带一路建设”等不同视角对课程思政进行探讨。学者们指出透过语言意识形态进行价值观引导是当今外语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并迫切践行的使命和责任,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来帮助学生确立自我价值观,并使其正确树立中国立场,认识和评价外来文化思想。

第二,实践应用阶段。在明确理论相关的各项问题后,学者们转向研究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实现路径”。课程思政的实践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教材内容思政元素挖掘和不同教学设计模式下思政的渗透。在思政元素挖掘方面,李秀英、寇金南、关晓薇、刘靖(2021)指出围绕“立德树人”,重构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研发是当前大学英语做好课程思政的重要路径。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外语课程思政不是也无须将思政课程内容强加于外语课程,更不是弱化或淡化语言文化知识学习和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而是需要教师在外语教育教学中始终树立价值引领意识,明晰育人目标,并将育人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自然融合,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协同发展。在教学设计模式方面,主要有两个研究流派:依赖科技发展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依赖先进理论指导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前者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思政与线上教学、微课、MOOC、私播课、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新媒体、自媒体等形式的结合。周秀敏(2020)重点分析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思政意识不强、学生媒介素养不足等现实问题,以及增强意识、创新载体等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对策。岳曼曼、刘正光(2020)指出混合式教学的本质内涵契合三全育人与创新能力培养,但为了保证课程思政的效果,还需在转变理念、创设学习共同体等方面努力。后者主要研究课程思政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的实施,如社会文化理论、产出导向法、生态化模式、全人教育理念、最优化理论、项目式学习等。如杨茂霞、陈美华(2021)剖析了大学英语项目式学习在体验感悟、差异分众和批判思维培养三个方面所发挥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同时指出有效发挥该教学方法隐性育人作用的着力点,以助力深入挖掘教学方法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

Burst Detection突现性探测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在短时间内激增,突然变成热点被学术界所关注。通过关键词突现性探测我们可以回顾哪些关键词在什么时间段成了热点并预测哪些关键词在未来会延续爆发性趋势。为增加突现关键词的数量,本研究将参数伽马值设为0.6(伽马值取值范围为0至1,越小则突现词数量越多),参数Minimum Duration(最短持续时间)设置为1(默认为2年,最小1年,越小则突现词越多),运行软件,可得到14个突发关键词(如图5所示)。正如前文所分析,对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特殊性的探讨和对教学效果的关注由来已久,但对课程思政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始于2017年,也就是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以后,继而“实施路径”“实现路径”“融入路径”成为研究的热点,从2020年起至今,思政元素成了学者们研究的新热点。整个图谱走势清晰显示了课程思政研究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模式,再到内容挖掘,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

图5 关键词突现图谱

四、总结与启示

综上分析可见,我国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不仅涉及不同教育层次和教育形式,且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这也标志着英语课程思政研究正从萌芽期慢慢趋于成熟并不断向深广发展: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从教材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到不同教学设计模式下的思政渗透,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在对英语课程思政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的同时,学者们还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以期可以更好地实现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但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一,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思政研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英语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承担着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和学者们应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把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切实改变基础教育目前成绩至上、忽视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引领的状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第一要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第二,教育者的思政素养研究。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对于教育者思政素养现状的调查,以及如何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素养能力的方案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以期能更好地助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猜你喜欢

图谱英语课程思政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基于伪谱法的水下航行体快速操舵变深图谱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图表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