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探究
2022-07-13秦晨熹
摘要:研究发现,恐惧、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会抑制人的认知,而开心、愉悦的情绪则会加速人的认知.文章以积极心理学为研究基础,对其具体理念、对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启示展开讨论.同时,文章对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7-0032-03
收稿日期:2022-03-15
作者简介:秦晨熹(1997.11-),女,江苏省南通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德育专项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初中数学人文课堂的构建研究》(课题立项号:DY2020084研究成果)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不理想.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情感,对于提升其数学学习内驱力、增强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有着积极意义.教师要主动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将相关内容应用到课堂互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做好准备.
1 积极心理学理念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美德与潜能的科学,其研究领域涉及三个层面:基于主观水平,将积极的主观体验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个体成长,将人的积极心理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群体水平,将积极心理特征作为研究对象.这门科学研究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心态应对、解释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其内在的优秀品质与积极力量.
2 积极心理学对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启示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决定了其在数学学科的发展高度.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存在学生参与度低、自我效能差、缺乏课堂互动的话语权等问题,互动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积极心理学理念强调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体质、积极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带来了启示:
(1)要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愉悦的心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多夸奖、表扬学生,使其对自身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可以调动其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2)要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保持乐观的情绪.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很多学生在互动“碰壁”后丧失了学习信心,产生畏难、逃避的学习心理.互动教学中,教师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归纳错误原因,引领其走出学习困境,久而久之养成其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信,使其主动的参与数学探究.
(3)要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结合积极心理学对个体与周围个体之间情感连接的研究成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交良师,交益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和数学学习习惯.
3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应用
3.1 利用积极的人格特质,传递互动信号、培养学习情感
积极的人格特质可分为师生关系、外在动机与积极自我三项内容,下文着重分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有效的外在动机对学生学习情感培养的影响与应用策略.
3.1.1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互动教学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自身良好的人格特质与学生交往,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渗透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与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思想,使其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奇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参与情感有着积极作用.教师要抓住课内外与学生交往的机会,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其主动参与互动教学.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本课开始前布置预习任务:
(1)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2)体会有理数减法法则到加法法则的转化过程,感受数学转化、化归思想;
(3)计算4-(-3)=、4+(+3)=的结果,体会法则的内涵与本质;
(4)使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计算9-(-5)=、(-3)-1=、0-8=、0-5-7=习题,思考减法计算时需要思考哪“两变”?
学生在预习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遇到问题,对此,教师可做好以下措施,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办公室询问教师、开放线上咨询渠道、在校园网上传相应的微课讲解视频并在线答疑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严谨、耐心的态度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正负数知识点,并使用数轴帮助学生理解4-(-3)与4+3互为逆运算的关系:“从数轴上可以看出4与-3相距七个单位,假设一个数与4相加的答案为7,可以确定出这个数为3,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减-3相当于加上-3的相反数.”在课外积极互动的过程中获取学生的信赖,使其感受到互动学习的乐趣,在此过程中认识并理解未知内容,使学生形成数学认知自信.
3.1.2 发挥外在动机作用,培养主动学习态度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外在动机是提升学生互动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分析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外在动机.结合初中学生竞争意识强、胜负欲强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为其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及奖励机制,以目标为驱动使学生全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养成其积极努力、坚持不懈的良好学习态度.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三个难度梯度的学习目标:
(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
(2)掌握列方程解決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建模思想;
之后,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某工厂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A零件或2000个B零件;1个A零件需要配2个B零件,为了使A、B零件配套,工厂应怎样安排生产工人?
教师提问:问题中有哪些已知信息?怎样才能计算出生产A零件、B零件的工人数量?
生1:问题中隐含等量关系,比如A零件生产人数与B零件生产人数之和是22,最终生产的B零件数量是A零件数量的2倍.
生2:我们可以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通过假设A零件生产人数为x,得知B零件生产人数为22-x;列出方程2×1200x=2000×(22-x)計算结果x=10,得出分配10人生产A零件,分配12人生产B零件的答案.
教师追问: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你收获了什么?
生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大致分为审题、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写答案四个步骤.
生4: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抽象出等量关系,只要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在外在动机的驱动下,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互动当中,在问答过程中学习数学解题方法,体会数学思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三层学习目标,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教师趁热打铁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影响,帮助其形成刻苦钻研、勇于攀登的数学学习态度.
3.2 利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互动感受、提升数学能力
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使其逐渐热爱这一门学科.实际教学中,教师需通过有效的引导手段与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课堂互动的乐趣,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上展开互动教学时可能遇到学生走神、瞌睡等问题,这是由于学生的互动情感体验差所导致的.要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提升数学课堂互动有效性,需要教师在课上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其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新知.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讨论热情,从而实现对其数学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立方根”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口述问题创设情境:小明有一个正方体的存钱罐,小明参加科技竞赛得到了许多奖金,现在要买一个体积为原来存钱罐8倍的正方体存钱罐,新的存钱罐的棱长是旧的存钱罐棱长的几倍?由购买存钱罐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对体积的倍数相关问题的讨论.
生1:正方体存钱罐的体积要怎么求?
教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V=l3,l是正方体的棱长.
生2:如果第一个存钱罐的棱长是2,那么它的体积是8,第二个存钱罐的体积是64,再进行逆运算可以得出第二个存钱罐的棱长为4.这就说明第二个存钱罐的棱长是第一个存钱罐的棱长的二倍.
教师:这一个推论有普遍性么?
让学生在情境中围绕着立方问题展开讨论,使其对2的立方等于多少、是否有其他的数的立方也是8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由此引出“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这一概念.在良好氛围的作用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生3: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唯一的么?复数有立方根么?
教师:请你计算33=、-33=与32=、(-3)2=两类型习题,你能体会哪些知识?
生4:一个数与其相反数的平方是同一个数,而一个数与其相反数的立方的答案也是相反数.
通过情境创设在课上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立方、立方根相关知识的本质,使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组织系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使其主动参与课上的教学互动,提升其学习成效.教师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学启示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感交互、外在动机刺激、创新积极评价系统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进一步增强课上互动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蔡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6):90-91.
[2] 王振鑫,刘欢.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教育思想的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2018:2014-2019.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