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用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2022-07-13孙锡君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为中心,围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而设计探究教学环节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数学探究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突出及缺乏教学的针对性等,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情分析为依据,有效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互动合作,促进探究深入;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7-0041-03
收稿日期:2022-03-15
作者简介:孙锡君(1977.3-),女,江苏省宜兴人,本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致力于数学逻辑规律的探索,从而进入知识探究的更深层次的教学模式.探究学习的手段是多元化的,如学生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都可以促进生探究动力的产生,进一步产生学习动机,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提高,是实现探究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弊端,优化教学模式和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1 探究式教学遵循的原则
1.1 以生为本的原则
初中数学课堂内应用探究式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在教学开始前,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设置层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经过自己思考后解决的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但教师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水平.
1.2 重视实践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要遵循重视实践的原则,部分数学知识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规律,教师在教学时以教材为基础挖掘理论知识中可实践的部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给出边长不同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测量边长,在测量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勾股定理的应律,提高了探究式学习的科学性.
1.3 开放性原则
使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更应该重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关联的数学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更要突破已有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包容开放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坐標系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作为,以某位学生为原点创设坐标系,每一位同学在坐标系内都有自己的坐标数字,教师喊出对应的数字,对应的学生起立表示.这种方式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2.1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诸多数学问题都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理解能力.探究式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与关键字,找准问题提出的方向.结合问题提出的在题目内找出目前的已知条件,在利用已知条件与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探索中逐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转换思维,将一些抽象的概念使用自己熟知的知识表述出来,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2.2 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建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知识空间,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更加完善的认知.利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通过一个知识点,构建大体的数学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而不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如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构建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当学生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也能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便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建模能力.
3 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观念滞后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没有认识到数学的抽象性对于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存在着认知上的冲突,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需要教师以直观的呈现来引导学生进入抽象化的数学学习,但是目前受教学观念的限制,教师多实行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认为传统的教师讲讲、学生练练的教学模式最为稳妥,教师讲了,学生练了,知识的内化就靠学生的主观努力,学生只要多做与考试相关的数学题目,就算大功告成了.但是这种带有教师强烈主观色彩的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达成教学预期,学生陷入“题海”当中,尽管经过了机械性的做题训练,但是只能完成公式套用性的相关题目,而题目稍有变化,则很难利用综合知识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数学素养很难得到提升.
3.2 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部分教师疏于对教材的分析与把握,不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设置,没有正确预测教学中学生学习重难点以及相关易混点.这样等同于无目标意识下的教学状态,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机械性教学,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而是各部分平均用力,重难点不突出,表面上看数学教学可以平稳推进,而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教师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赶教学进度,及时完成教学计划,但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的重难点缺乏突出训练而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教师缺乏课后反思,也没有得到及时跟进式补充,学生的知识盲点在不断累积中致使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3.3 教学模式单一
在教学中一味地按照讲解灌输教学模式,在讲解之后,就是布置学生做相关练习,使用课后习题及练习册作为课的作业,通过上交作业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教学活动很少涉及与开展,学生在单调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数学学习方法没得到有效掌握,因而数学能力也就很难提升,降低了数学教学效果.
4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4.1 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探究情境
因数学具有抽象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置入直观的教学认知环境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本着提高数学直观性的原则,进行情境的创设.如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引导学生到校园内建筑中有直解三角形的物体,对三角形的三个边进行测量,学生对于校园内的各个直解三角形物体进行测量,最后进行比较,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定理进行验证,最终不但理解了勾股定理的原理,还会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相关计算.这种现实情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在学习“圆的对称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讲故事促进学生思考:有四个演员,在剧场负责任人的邀请下来到来剧场出演,但是这四个演员都提出了同一个要求,都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入海报的前面的第一个,不然可能不会来剧场出演.这个问题令剧场负责人头痛.最后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负责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动力,教师乘机引入新课,帮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探究的深入,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给学生以启发与激励,促使学生探究欲望的产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三角形进行移动,并且边移动边显示相关数据,学生就可以很直观的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相关定理,然后再探究相关方法进行证明,这种方法方便又快捷,比教师的说教要好很多倍,有时候单靠教师的讲解,可能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而用多媒体创设的數学情境,直观而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又如学习“直线和位置关系”时,教师就可以播放太阳清晨从地平线升起的过程,了解相切、相交、相离三种位置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利用小组互动合作,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当学生独立思考而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要注意目标要明确,教师要进行调节让学生的合作探究不脱离主题,引导学生密切配合,畅所欲言,相互借鉴与分享.如学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理解判定全等三角形需要的条件.在小组合作中要明确成员分工,如纪律维持员、计时员、统计员等,纪律员要监督本组纪律行为,提醒违规者,避免相关成员的走神,脱离探究话题等现象发生;计时员则设计小组成员探究进度,对于每个环节设定具体的时间,明确小组活动的流程;统计员则对于小组探究的过程进行资料的整理.整个小组有序地进行探究,小组合作活动后,引导学生了解小组探究活动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生活资源,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理解方程的概念,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探究活动前,各小组成员需要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合作探究,最后小组成员展示自己小组探究结论,共享解题思路,并结合探究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对小组探究情况及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合作学习的优化,提高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丽英.浅论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学周刊,2018(24):63-64.
[2] 王树林.探究性学习与常态教学的融合之道——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92.
[3] 吴李龙.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教版八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为例[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2(2):4-5.
[4] 任燕.实践出真知——三角形章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应用刍议[J].考试周刊,2013(74):72.
[5] 叶立军, 斯海霞.中美几何教材比较研究——基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材内容[J].中国数学教育,2012(23):11-15.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