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紧扣统编教材的小学作文教学例谈
2022-07-13王菲
王菲
统编教材增加了写作与名著导读的比例,相较于以往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新教材写作技能训练的编排更加多样、具有可操作性,更有利于“双减”背景下教学的简化和实效的提升。为了落实“双减”,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进一步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努力让学生在一堂课中理解一个问题,掌握一种方法,鼓励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读写练习中,发展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情境引领情感,细致深入观察
写作是情感、材料、生活的积累,不应刻意追求新颖的构思和华丽的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文本的意义和写作特点,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写作思维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与生命体验。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结合整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结构要点,运用语言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经验。教师可以这样引入:“我们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鸟的天堂,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要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请看一看,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些特点吗?”然后引导学生出于情感需求,理解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接着提问:“作者笔下的爬山虎叶子是什么样的?”“叶子绿得新鲜,引人注目,它的脚不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但作者却把‘爬山虎的脚’写得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细致观察)”“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叶子写得这么美?(认真观察)”教师要告诉学生远“观”近察,时时注意,事事留心,获取内心的独特感受。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提问,引领学生表达感悟,描述生活中的树木、花草的特点,从而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审视思考题材,激发思维联想
统编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要求学生思考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深入交流审视文本的题材、中心、重点、体裁,弄清写作的范围和重点,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结论。
例如教学《海滨小城》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海滨小城的天是蓝的,海是蓝的,银白的军舰,五彩的贝壳……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天,小鹿散步,夏天,树木葱茏,秋天,落叶飞舞……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想描绘哪一处的美景来吸引游客?作文的题目叫什么呢?”然后组织学生调用个人情感和表达方式,自由联想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三、讀写说练结合,扩展写作空间
熟读精思,融会贯通,多写多读,自然得心应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戏剧表演”“小练笔”“写作竞赛”“模仿借鉴”等读写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读写训练中,发表对生活、时事、社会的看法和见解,以增强学生的言语自信和写作兴趣。
例如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笔者组织学生解读题目,轮流发表意见,说一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在学生细读、精读后,笔者要求学生说一说最难忘的事,引导他们感悟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掌握排比、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笔者鼓励学生在“读中赏,在赏中练”,让他们在优美文字的反复鉴赏中,积淀情感,捕捉有意义的趣闻逸事。
总之,为了将“双减”落到实处,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特定语境中,思考生活,理解教材中的情感思想,感受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与人性美。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编写特点,将写作深入现实社会的各个领域,组织学生在写人记事、场景描写的联想与创作中,丰富情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