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如何走心又走“新”

2022-07-13王咏倩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新媒体对策

王咏倩

【内容摘要】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更有效地发挥思政育人实效,做好主流价值观引领,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本文从传播规律、内容创新、团队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让思政育人“潮”起来、“红”起来、“壮”起来进行了思考,试图为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思政;育人成效;新媒体;对策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社交学习、娱乐休闲的主要渠道。内容多元、传播迅速、观看便捷,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但与此同时,泥沙俱下、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和考验。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开展,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成效,成为高校构筑立德树人德育高地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網络思政教育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①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立身之本,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政课。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辟教学新途径,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抢占舆论高地,增加教育广度

网络思政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而言,路径更宽广、操作更便捷、形式更多元,是完善“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哪儿,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就应该在哪儿。学生喜欢新媒体平台,思政工作就要充分依托新媒体渠道,主动抢占思政教育主阵地,发挥主流价值导向作用,引导更多学生成长成才。当然,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思政内容,真正提升学生参与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三全育人”格局的构建。

(二)凝聚教育合力,增强教育黏度

思政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网络思政教育意味着从“面对面”的三尺讲台到“屏对屏”的线上场景的转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现场感,但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以更即时、更灵活、更互动的方式进行授课。加强顶层设计,用好“互联网+”这个助力,可以打通平台渠道,充分整合利用网络和高校育人资源,建立专家队伍,形成教育合力。基于大数据等技术,还可以融合多样化教学体系,采用视频、动漫、音频、音乐剧等多种表现形式,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教育黏度和效果。

(三)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教育高度

网络思政文化育人,肩负着塑造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力抓手。通过网络舆情热点分析,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可以因势利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报国理想信念,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从而实现精准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看到新媒体为网络思政教育赋能增效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环境隐蔽复杂,信息传播和接收相对多元,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容易让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产生动摇,加之很多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运用并不熟悉,对教育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让网络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一)网络环境错综复杂,价值导向尚不稳定

当代大学生生于互联网时代,长于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资深网民”,深受网络信息的影响。新媒体传播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网上信息量大、自由度强,内容往往泥沙俱下、参差不齐,对于思想心智尚未成熟、社会阅历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来说,真假难辨,稍有不慎就可能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某种意义上的认同危机。

(二)新媒体思维欠缺,技术短板较为突出

新媒体平台是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目前主要集中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但有些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传播规律和运用技巧并不熟悉,主要依托学生协助对后台进行操作运用。内容上,碎片化信息居多,对于重大热点事件跟进不及时,缺乏主题思政教育系列策划,难以形成价值引领体系;形式上,编排方式往往单一固化,很少利用视频、H5、小程序等更加直观、更易互动的呈现形式,未能充分采用学生喜爱和熟悉的语言体系,难以吸引学生眼球。

(三)育人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缺乏开放创新理念

目前,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多以“灌输式”模式展现,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穿新鞋走旧路”的情况,在内容的选择上缺乏深入构思,对育人内涵也还有待挖掘。对一些理论研究,未能结合时事热点或举例论证进行进一步阐释、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错失深化价值引领的良机;对一些思政文化,忽略了内容价值与效用的开发,未能找准激发学生认知的切入点,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三、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对策思考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不断与时俱进,灵活运用新媒体矩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内容策划,生产优质丰富的网络思政产品,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力;要不断完善专业队伍体系建设,加强各院校网络育人合力,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思政教育。

(一)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让思政育人“潮”起来

“网络思政教育要实现入脑入心,首先要做到入眼,以鲜活的网络育人载体与表现形式抓人眼球。”②以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的文章为例,标题是决定学生是否愿意点入学习的关键,好的标题可以先声夺人、画龙点睛,需要结合热点话题或吸引人的热词反复推敲,但一定注意不要成为标题党。例如,好人好事素材标题可以用《嗨~这位“宝藏青年”,你被“点名”了!》,“点名”一词一语双关,既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又容易激发其好奇心。在形式的设计上,要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新形式展示内容,避免审美疲劳。像编辑器中的Svg图形编辑器嵌入了动画元素,操作简单的同时又可以产生短时动态效果,从而增加问答类内容的神秘性和生动性等。在语言体系上,要把握学生的阅读规律和阅读习惯,将一些理论术语或专业词汇用学生喜爱和熟悉的话语体系表达出来,生动灵活又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当然,短小精悍、直观有趣的短视频也早已成为大学生的“新宠”,网络育人要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不断丰富内容形式,逐渐改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也可以变得“很潮”。

(二)加强内容创新引导,让思政育人“红”起来

“内容为王”是保证网络育人效果的根本,更是网络育人的精神内核。思政教育内容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③,要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让深奥晦涩的思政内容真正做到接地气?首先,思政教育内容要不断创新,打造一批精品专栏,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并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要辅以生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让思政育人变得有温度、有情怀、有价值。如在医学类院校的网絡思政教育中,可以融入大型纪录片《共和国医者》中前辈们把一生奉献于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感人事迹,从而激励医学生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与担当。其次,思政教育内容要紧扣学生关心的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回应学生关切。最后,思政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网络文化的生产和传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短视频、网文、手绘、漫画等网络文化作品的制作与创作,强化他们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用自己创作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艺作品影响同学,引领校园文化风尚,传递主流价值。”④

(三)形成团队教育合力,让思政育人“壮”起来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需要一支优秀的教育团队做坚实的后盾,应吸纳校内外思政教师、辅导员及其他教师、学生骨干等构建教育联盟,不断深化师生协同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加强新媒体团队的建设,完善新媒体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骨干担任团队运营成员,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对团队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比如如何策划选题、如何创新展现形式、如何编辑短视频等。学生团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更容易捕捉学生喜爱的优质思政内容。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高校间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网络思政育人资源,打造点面结合、同频共振的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思政教育合力,提升思政教育的广度和高度。激励是最好的动力,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考评激励机制,有奖有惩,既能确保内容及价值观导向的正确性,又能促进新媒体团队发挥出更大战斗力。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⑤作为学生思想引导和人生解惑的引路课程,网络思政教育既要走心又要走“新”,要善于将挑战转化为发展动力,顺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拓展教育路径,创新教育方法,让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注释:

①《习近平: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

②《“津门网络大思政”平台正式上线 网上聚力构建天津“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红河网,http://www.hh.cn/xw/gnxw/202203/t20220321_1042760.html,2022年3月21日。

③《中共中央 国务院 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1-07/12/c_1127647536.htm,2021年7月12日。

④吕春宇:《网络思政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一环》,《光明日报》2021年7月14日。

⑤《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新华网,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4/25/c_1128595417.htm,2022年4月25日。

(作者系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处讲师)

【特约编辑:李艳华;责任编辑:谢 敏】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新媒体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