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策略
2022-07-13梁凤嫦
梁凤嫦
摘 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做到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诱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感悟生活;激发兴趣;真情实感;积累素材
部分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和厌烦心理比较严重,课堂上学生无话可说,习作内容空洞无味。作文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畏惧作文变成喜欢作文,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新课标谈谈对写作教学的心得和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过程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们还说,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某省的中学生作文素材的抽样调查,竟然有不少作文都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引起了大范围的震惊与批评。时代呼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回归,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发真实情感已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写作教学也是如此。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或杂记评议,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自然为文,在渗透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一、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处处是可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平时学生写作文之所以难以下笔,归根到底是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也缺乏观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叶圣陶先生也在《作文记》中说:“作文要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对写作对象进行观察,让学生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生活,对事物进行多次认识,多次品评,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例如,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运动场》这一题目,要求学生不仅看到运动员在运动场上你追我赶的景象,更重要的是观察“运动员冲刺和观众为落后者加油助威”的动人情景,要深入操场的每个比赛的角落,倾听运动员的心声,体会他们内心的兴奋和喜悦。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更具体、更容易,这就避免学生写作时出现“假、大、空”的毛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一次,课堂上突如其来的大雨令学生关注备至。笔者顺应学生心理,让这堂课变成作文课,并及时拟出不同侧面的题目,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学生兴趣盎然,挥洒成文。例如:“夏天的雨,是最激情的。雨打在屋檐上,玻璃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就像一只蜜蜂,不停在鸣叫”“最热烈的当是夏雨了,它就像一个壮实的大汉尽情挥洒的热汗,有着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来势凶猛,去得也快,干干脆脆,从不拖泥带水。它不仅浇灌田地,滋润禾苗,也在炎炎酷暑,为人们带来丝丝凉爽。”
作文就是生活,只要平时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可写之事,发现身边美景,就能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这样学生才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作文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二、在习作指导中,奠定学生真实的情感基础
文贵情真,作文的目的应该是学生把心里想说要说的话,按一定的顺序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真实的情感不仅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可以是文章形成清新、朴素、自然的文风。可学生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愿表露自己真实的思想,不愿用自己真实的语言,于是写出来的文章充斥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中学生的情感是纯真而丰富的,让他们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中,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
首先,笔者深入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衡量作文要求与学生需要之间存在的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距离,通过引人入胜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作文成为其内在的需求。如在一次习作课中,笔者布置学生写《童年故事》,为了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设置了这样一段开场白:“童年时,我曾学老师的样子用粉笔在墙壁上寫上‘ɑ,o,e,……’,曾学医生的样子给布娃娃打针输液……童年时做过这么多傻事、蠢事,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时的我是那样快乐。”这一开场白牵动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真正做到“情动辞发”。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写作与实践相结合,为写作训练提供丰富多彩的有效途径。于是,笔者带着学生一起去亲身领略大自然美丽的田园风光、山泉清涧,在与山里人家的接触中体味人性的淳朴、和善。
利用学校和社区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作文情境。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其出发点是人在能动地、有目的地作用于外界时,产生问题意识,在寻求解答寻求同感的时候产生表达的欲望。学生的真情实感在校园、社区活动中被激发,并产生表达欲望,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便会走向积极和健康。在学校创建绿色校园期间,笔者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学校的创建活动中去,然后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下来,要求学生尽量做与别人不同的事情,并且对这件事进行较深入的思考。不出所料,这次作文由于有了自我,内容丰富活泼了,情感真挚热烈了,学生成长也可见。
在教《我也追“星”》中,笔者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故事会——“‘星爷’点击”。笔者先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个自己最崇拜人物的故事,可以是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军事家、演员、歌星……然后,在课堂中把这些“星爷”及自己的姓名贴在黑板上,最后由学生自由点击。这样,一次次走进开放的生活课堂,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了,他们内心真正的情感也被激发了,作文也就“美丽”起来了。
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中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将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逐渐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真正让真情在笔尖下快乐地流动。
三、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素材积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拓宽思维。如:在每星期特意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推荐一些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学生的习作中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现象得到改善。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让笔者对写作教学有更多灵感。笔者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说出在书刊、报纸、新闻、网络摘抄下来的信息,与同学共同分享并讨论,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阅读竞赛,期末开展读书笔记展览,由学生投票评比。有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喷发,习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妙笔生花,学生才能写出大气、灵气,有个性的习作。
宋代大儒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新课改,我们应摒弃陈旧观念,让学生放飞思绪,大胆体验,激发兴趣,与生活真切沟通,在生活中用心感受,相信新课改下的作文课堂,定会春意盎然,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