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心理育人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2022-07-13张欢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25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

摘 要:“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理念。高校辅导员是心理育人工作的主体,始终扮演执行者、参与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必须克服由自身和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积极创新心理育人理念与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从背景分析、“三全育人”体系下辅导员心理育人的优势、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辅导员心理育人质量的优化路径四个个方面进行研究,切实分析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心理育人的现状并找出合理的优化路径,探索合理育人途径,为落实三全育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 辅导员 心理育人

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三全育人”概念,即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全面加强大学生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培养意志坚、三观正、体魄强、精神活、素质高的新时代大学生,其中,心理育人是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必行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据调查统计,新时代社会环境下来自社会的消极因素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冲击,大学生患上心理疾病的人数日益庞大,现状不容乐观,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肩负着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保证每个在校的学生都得到健康的成长”。建立好辅导员心理育人机制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走实;有利于保证“三全育人”育人成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心态积极、精神活泼的接班人。

一、“三全育人”体系下辅导员心理育人的优势

“三全育人”体系下,辅导员的职能作用贯穿于心理育人工作中。辅导员不仅是心理育人工作的参与者,也是重要的推进者,引导学生思想方位,帮助学生明辨大是大非,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学校中,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有三大优势,包括方便、专业以及标杆。

(一)方便——与学生距离近

学生是心理育人中的“人”,是心理育人工作的客体。全员育人背景下,辅导员是心理育人的中坚力量,其工作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四年和辅导员的接触是最多最深的,不同于任课老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間不是学术师生的氛围,而是相对亲和友爱的气氛,这与辅导员经常性处理学生生活上的事务有关。一般来说,距离感越强,心理防线越高,通过交流活动有效拉近与学生距离,有助于学生向辅导员敞开心扉、倾心相谈。辅导员通过定期的寝室走访、个别慰问等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奠定心理育人工作的基础。辅导员的本质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对一访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及时疏导问题学生。心理育人工作得以高效完成的前提便是学生积极配合、愿意向辅导员倾述烦心事,而日常交流的加强便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难题,学生往往承受来自坏情绪、就业未知、恋爱难题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伴随着失控性和私密性,失控性意味着着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繁重的心里枷锁可能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私密性导致学生有苦难开口,私人顾虑很多,同时害怕心理咨询透明化,自己的秘密得不到保守,此时树立值得信任的辅导员形象极其重要,建立信任机制的途径是亲密关系的培养,与学生近距离交流、年轻且思想与时俱进的辅导员有着极大的优势。

(二)专业——育人技能过关

辅导员作为心理育人的主体,其入职关卡严格,大部分高校硬件要求是取得研究生学历和具备高度政治觉悟的中共党员;软件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较强沟通能力。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奋斗在育人工作一线,时刻贯彻“终身学习”方针,充实知识获取与工作内容相匹配的能力,在全方位育人中,辅导员遇到各种难题能够采取恰当方式、科学方法予以应对。在学生们眼中,辅导员是他们在学校的“万事通”,关于学校工作的疑惑辅导员都能一一解决,这是辅导员综合素养强的体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给辅导员的原因有二:首先是辅导员入职前会接受正规严格的培训和考核,辅助其以正确科学的方式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是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有效性,由辅导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课堂互动性强、针对性强,教学内涵和吸引力高,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专业素养是每一位辅导员的必修课,综合能力是每一位辅导员的提升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高校辅导员九项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每一位辅导员的必过关,也是学生信赖辅导员的缘由。

(三)标杆——是辅导员,也是榜样

年轻人更容易受到身边优秀榜样的影响,周围的正能量使他们充满斗志,榜样在学生三观形成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榜样激励是行为的开关,把心理育人工作最后的结果比喻为房间里的灯,激励作为开关的工作原理便是按动哪一个开关就会亮起哪盏灯。激励学生就是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创造性、积累面对困境的信心和勇气。能够在高校任职辅导员其自身一定足够优秀,在大学期间一般都是优秀的学生骨干,为同届学生中的翘楚。为师者,表率也。中华儿女心中根植着尊师重道,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同学们会不自觉学习老师的言行和思维模式。辅导员是最亲切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毫不吝啬地分享一路走来的人生经验,打动并影响学生。对于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来说,自身在学生群体中的标杆作用会起到良好的助力效果,更易吸引学生对其展露心声。

二、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存在“三难”——难开头、难进展、难有效,而导致“三难”的因素又包括三方面,即辅导员、学生以及学校。

(一)辅导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积极性高但专业能力低

首先,高校辅导员多是非心理专业科班出身的非职业工作者,虽有辅导员经过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试,但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却不多,专业化程度依然很低,不具备发现并界定学生心理失衡问题的能力,又由于心理危机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发展趋势和造成的后果难以预测,辅导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很容易陷入畏首畏尾的困境,难以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发挥十足的力量。其次,很多高校辅导员均不是学政工专业的,实践经验少且业务水平不高,学校又不给予更多的挂职培训的机会,使得辅导员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常常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2.辅导员工作繁杂

辅导员有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之分,但二者的共同点便是都有繁杂的工作。兼职辅导员一般是任课老师兼职辅导员,因此他们除却辅导员这一身份的工作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甚至科研任务,难以全心全力地管理班级更不用说办好心理育人工作;专职辅导员虽没有过多的教学任务但有很多行政任务,整日忙于各种检查评比、管理考核,假设辅导员每天工作8小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7小时是在完成行政任务,因此他们难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心理育人工作的建设与开展中。

3.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晰

辅导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一线工作者,承担着多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晰,表现為两方面:首先,辅导员与学生始终是师生关系,普遍存在隔阂无法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了解真实心理情况,因此不能及时处理具有多因性、突发性和隐蔽性的学生心理问题。其次,辅导员常以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这一身份与同学相处,而久处必成习惯,如若在工作中遇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便会难以及时准确地切换角色,反而仅仅以朋友身份进行同情与劝导,易忽视心理健康工作的特殊性和实效性。

4.预防意识淡薄,工作开展被动

不少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总是要等到学校通过心理测评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出来后才对相关同学进行疏导教育。这种单纯依靠调查表数据分析来被动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后再进行谈话指导会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效果往往不会很好,反而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要么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严重,难以单纯靠辅导员教育引导解决;要么是学生心理健康没有问题,只是完成任务式地胡乱填表而造成数据分析错误,造成资源、时间等的浪费。

5.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离

辅导员的核心任务是对大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价值。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有着共同影响,不可简单分离。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对大学生心理活动的教育与引导,关注学生意志、情感以及认知等方面,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思想层面,关注学生道德、政治以及思想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教育和引导学生提升思想觉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常来说,健康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思想政治综合素质;而正确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二者相辅相成。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常常理不清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继而在工作中将两者分开进行,造成培养效果未达预期的结果。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问题感知力弱,辅导员难以找准对象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正确的“三观”,对于学校和辅导员安排的心理测评、交流谈话等不屑一顾、敷衍了事,致使辅导员难以找准问题对象对症下药,错过教育引导的黄金期,继而影响心理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对辅导员信赖度低

众所周知,“信任”是指意志坚定地将心托付,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大学生和辅导员相处时间少且有了一定社会经历,很难全身心地信任一个人甚至辅导员,再加上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办公室都不是独立办公室,缺少私密性,这更降低了学生对辅导员的信赖度。

(三)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统筹工作存在“重宣传,轻实践”以及“形式单一”的特点,通常只安排班会、讲座进行宣传、下发网络问卷进行测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致使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育人方面工作时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难以科学开展工作。

三、提升辅导员心理育人质量的优化路径

1.提升辅导员本身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

伴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已经变成对班级管理以及大学生成长构成严重威胁的因素。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充分掌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教育引导学生调节健康心理的方法,这就要求非科班出身的辅导员不断强化自身心理辅导的能力,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理论素养、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同时辅导员应当自发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学习心理健康育人的相关知识,不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持续总结相关案例经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水平获得提升,真正做到将心理育人工作专业化、科学化。辅导员也应当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以自身专业素养去引导学生,营造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浓郁人情味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找到正确自我定位

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的执行者、沟通者、参与者,处于一线工作者的位置,必须将老师、朋友这两重身份合理利用,方便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从人的发展阶段来看,大学阶段是人形成稳定心理结构和价值观的不稳定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自我感知、社会人际关系、情绪调控等问题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辅导员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可以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交心会谈;以老师身份细致观察学生动态,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同时还要不定期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建议,持续改善和完善心理育人的各项机制体制,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机动完成繁杂工作

辅导员工作繁杂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难以在一朝一夕之间解决,因此辅导员自身应重视这个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例如可以遵循“主次分离”的原则,将主要的、重要的、紧急的工作先自行完成,然后将次要的、简单的、截止期限长的工作分配给学生助理或者班委干部,这样既保证了工作的完成质量也保证了完成速度,亦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投身心理育人工作的建设。

4.强化预防意识,合理利用学校资源

第一,建立“三深入”机制。辅导员应当积极主动地深入宿舍、班级与课堂之中了解大家的阶段性心理状况,坚持“学生之事无小事”观念,关注学生生活各方面,做到“早摸排、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第二,形成“三步走”战略。首先,辅导员应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有效合作,并在班级任命心理委员组织学生完成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填写,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摸排,建立标准化的心理档案;其次,筛查问题对象,私下联系后秘密进行交流谈话,以专业知识针对不同原因形成的心理问题个别指导、逐个击破;最后,对于已无法通过言语沟通指导解决的心理问题学生,及时移交专业医生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5.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相同、教育途径类似、教育目的同一的三个性质,固不可简单分离二者,而应在平常工作中齐头并进。通常来讲,一个人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就不会遇事胡思乱想,会有较为健全的心理愈合机制作用于心理调节;而一个人拥有积极、乐观、阳光的心理状态,也将利于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与形成。辅导员应当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进行,助力心理育人工作健康稳定开展。

6.学校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除却开展讲座宣传、张贴海报宣传等宣传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安排辅导员组织班级同学开展观看心理健康题材的电影、绘制心理健康手抄报等特色活动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定期抽选部分学生在辅导员的安排下到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等等。新时代下学生特点不同于以往,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心理状况变化大,不可与以往一般而论,因此需要学校尽量丰富和创新心理育人形式,辅导员尽心实践,合力办好心理健康工作。

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辅导员作为心理育人的一线工作者是唯一全程参与心理育人工作的的教师,必须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和纽带作用,坚持以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为目的、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抓手,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为人处世,注重价值引领并促进大学生心理防线建设和心理危机预防。

参考文献:

[1]包昱辉.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建设路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20.DOI:10.27724/d.cnki.gnmgk.2020.000123.

[2]呂晓丹,王丽丽,仲璟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探索新时代心理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J].智库时代,2020,No.221(01):194-195.

[3]方兵.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愿景与建设路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解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v.35;No.177(02):102-108.

[4]郭子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工作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9):83-84.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9.037.

[5]孙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张欢(1991.0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重庆市,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传播学

项目编号:19SKSZ068,项目名称:高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来源: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