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市妇幼保健院27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2-07-12江金霖雷宏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说明书器官药品

胡 培 江金霖 雷宏莹 刘 佳

随着药品的不断研发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靶向药物、抗菌药物及中成药的使用越来越多,药物在治疗的同时,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严重时可影响临床效果和医疗质量,甚至患者生命质量[1]。有报道称我国每年因ADR住院的患者约有250万人,因ADR死亡的约有19.2万人[2],所以ADR监测工作是重中之重[3]。本研究就某市妇幼保健院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2019年度国家ADR监测系统收录的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的ADR报告,筛选关联性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可能”的ADR。

1.2 方法

根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4]对药品种类进行分类,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通用名(包括不同剂型)的药品记为同一品种。根据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术语使用指南》[5]对ADR累及器官/系统和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归类,当同一报告涉及多种临床表现时,只统计主要临床表现。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使用Excel 2010对筛选的ADR报告进行整理,对患者人口学特征、ADR涉及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新的/严重的ADR及超药品说明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9年共纳入有效ADR报告272份。患者中一般的ADR有245例(占90.07%),新的ADR有23例(占8.46%),严重的(包括新的严重的和严重的)ADR有4例(占1.47%)。

从性别分布来看,女195例(71.69%),男77例(28.31%);从年龄分布来看,19~44岁年龄段占比最多,共计94例(34.56%),其次为3个月至4岁,共计80例(29.41%)。见表1。

表1 2019年度ADR报告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

2.2 给药途径分布

272例发生ADR的患者中,以静脉滴注发生率最高,达67.28%;其次为口服给药,发生率为19.85%。见图1。

图1 2019年度ADR报告中患者给药途径分布情况

2.3 发生ADR的主要药品及种类

按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分类方法,对272例患者中涉及到的药品进行分类汇总,其中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达39.71%;其次为中成药、妇产科用药和血液系统用药,发生率分别为17.65%、8.82%、6.62%。引起ADR涉及的药物分类汇总见图2,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品种见表2。

图2 2019年度ADR报告中药品分类情况

表2 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品种分布情况

2.4 累及器官/系统及相关临床表现

在272例患者中,累及器官/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前3位分别是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系统损害及肝功能损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1.10%、31.15%、6.81%。见表3。

表3 器官/系统损害及相关临床表现

2.5 超说明书给药发生的ADR

272例发生ADR患者中,67例存在超药品说明书给药,主要为超适应人群和超适应证方面,引起的ADR发生率分别为12.13%、9.56%。见表4。在超适应人群方面,引起ADR发生的药品主要为热毒宁和阿奇霉素,发生率分别为26.87%、10.45%,ADR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痛。在超适应证方面,引起ADR发生的药品主要为米非司酮,发生率为10.45%,ADR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疼、腹胀等症状。见表5。

表4 超药品说明书分类汇总

表5 超说明书用药的ADR发生情况

3 讨论

3.1 ADR与性别和年龄

在纳入的272例ADR报告中,女性发生的ADR较男性多,达71.69%,可能与医院是妇幼保健院有关;也有研究指出,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存在性别差异[6],这可能也是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的原因。研究发现,19~44岁年龄段发生ADR最多,其次为3个月至4岁。由于医院主要就诊对象为育龄期妇女和儿童,妇女儿童占比较高,因此这两个年龄阶段患者ADR发生率较高。也有研究报道,儿童胃肠功能、肝肾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7],对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差,相对成人容易发生ADR,这也可能是儿童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因此,医疗机构需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用药安全教育,尤其是儿童用药,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2 ADR与给药途径

研究发现静脉滴注发生的ADR比例最高,达67.28%,与文献[8]报道一致;口服给药和其他给药方式明显低于静脉滴注。静脉给药无吸收过程,直接入血,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所以静脉给药在临床广泛使用。ADR的发生与药物的pH值、渗透压、浓度、辅料、溶媒及给药速度等密切相关,且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可能存在消毒不规范,或某些药物未现配现用,使用过程中未避光,也是引起ADR发生的原因[9-11]。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是最安全的[3]。因此,提倡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静脉注射”。若必须静脉给药,医护人员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性质、给药浓度、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等注意事项,减少ADR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生ADR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减轻ADR 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3.3 发生ADR的主要药品及种类

引发ADR发生最高的为抗感染药物(39.71%),与全国ADR监测报告一致[12]。抗感染药物中头孢噻肟发生率最高,这可能与头孢噻肟在医院使用情况排名比较靠前且主要用于儿童有关。因儿童的器官发育不完善,且临床选用的抗菌药物相对成人较少,导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率较高,进而其ADR发生率也较高[13]。因此,建议临床用药时尤其关注抗感染药物,根据其药动学特点选用药品并严格执行用药指征。

3.4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

ADR累及器官/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方面与文献[14]报道一致,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于体表,一旦发生ADR是最容易发现的。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

3.5 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的ADR

研究发现超说明书用药主要为超适应人群和超适应证方面。超适应人群主要存在儿童中,如热毒宁用于2岁以下患儿。根据热毒宁说明书2岁以下儿童禁用,且说明书未提及2~3岁儿童用法。超适应证有甲氨蝶呤用于宫外孕杀胚治疗、米非司酮用于异常子宫出血等。由于说明书未提及以上用法,临床使用中易出现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

因临床研究技术更新较快,而药品说明书更新缓慢,且不同厂家说明书可能略有不同,均会导致临床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象发生[13]。对于超药品说明书引起的ADR,大部分仅限于一般的文献报道,这可能也是导致ADR发生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儿童作为特殊人群,由于伦理等原因,缺少临床研究参考数据,儿童适用的药品和剂型也较缺乏[15],说明书对于这些的缺乏或不全也增加了用药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应减少不合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发生,规范超说明书用药,正确评价超说明书用药,并且密切关注超说明书用药。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注意静脉滴注时的用药风险,尤其是儿童用药。密切关注超药品说明书使用,减少不合理用药发生。医疗机构应加强ADR相关培训,加强ADR数据监测和评估;加大力度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和监测超说明书用药ADR,及时反馈临床,促进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说明书器官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爸妈,这是我的“使用说明书”
类器官
再婚“性福”说明书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
给“产品”写“说明书”
ORGANIZED GIVING
水果药品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