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足1号治疗湿热毒邪伤阴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2022-07-12陈盛业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腓总糖尿病足溃疡

甘 宇 陈盛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DM)患者人数逐年增多,DM是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欠佳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以神经血管损伤较多见,其中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溃疡是临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占DM患者的12%~25%,末梢神经血管病变为其病理基础,可由感染、外伤等病因诱发,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形成DF,DF失治而导致截肢的患者占比高达14%~24%[1-2]。目前,西医针对DF的治疗以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为主,同时对足溃疡面进行局部处理,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参差不齐,长期疗效欠佳[3]。该病属于中医学“脱疽”的范畴,临床上以湿热毒盛证多见,治疗上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目前中医外治法在治疗DF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4-5]。本研究就糖足1号治疗湿热毒盛证DF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6月于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DF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就诊病例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6~69岁,平均(54.89±4.22)岁;糖尿病病程3.3~10.6年,平均(4.23±1.36)年;其中Wagner Ⅱ级糖尿病足患者34例,Ⅲ级14例,Ⅳ级2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5~70岁,平均(53.24±3.79)岁;糖尿病病程3.5~10.3年,平均(4.98±1.55)年;其中Wagner Ⅱ级糖尿病足患者36例,Ⅲ级12例,Ⅳ级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2015年制定的《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6]中对DF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分型标准:1)明确诊断为DM;2)足背动脉和颈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3)下肢肢体感觉异常,可有发凉、麻木、疼痛等;4)足部溃疡,甚至坏疽;5)临床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管彩超显示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减慢;6)中医符合湿热毒盛证表现:主症为足部红肿溃烂、创面化脓、肉腐味臭、下肢疼痛,次症为烦热口渴、大便干、小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18~70岁,性别不限;3)糖尿病足Wagner分级≥Ⅱ级;4)了解研究内容,能够配合试验研究,自愿参与该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导致的足部溃疡;2)对本研究药物过敏;3)严重内科疾病如心力衰竭、肾衰竭等;4)严重代谢性及其他感染性疾病;5)妊娠期、哺乳期;6)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药物试验;7)不能配合研究。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同时给予糖尿病膳食、适当活动指导等。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对溃疡感染创面进行消毒清创及抗感染处理:足部溃疡较轻患者予以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5 min,对足部溃疡化脓较重患者在上述操作前,先予以0.1%过氧化氢溶液纱条引流。清洗创面后自然干燥,然后在创面表面外涂一层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51021834),之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外加凡士林的纱布包扎。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治疗措施为将对照组的康复新液外涂替换为清热解毒、消肿祛腐之糖足1号中药复方外用,其他不变,汤药由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制剂室统一熬制。组方如下:黄芩12 g、黄连12 g、黄柏12 g、苦参10 g、连翘12 g、金银花10 g、白芷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中药外敷20 min后,清水冲洗后包扎。两组患者清创并更换药物1次/d,连续治疗1个月,并进行3个月随访。

1.5 观察指标

1.5.1 中医证候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参照《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6]中DF相关内容对湿热毒盛证DF的主要临床症状(烦热口渴、便干尿赤、下肢疼痛)进行量化评分,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对应0~3分。

1.5.2 创面愈合、疼痛情况及神经恢复评价 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溃疡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进行评价,该评分是依据患者主观感受对疼痛程度进行判断,总分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7];治疗前后应用肌电图检测患肢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

1.5.3 血清生化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1.5.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糖尿病足病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8]及《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6]中关于DF的论述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烦热口渴、便干尿赤、下肢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创面愈合>70%,肤色恢复正常或改善明显;有效:烦热口渴、便干尿赤、下肢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肤色部分改善,创面愈合率在30%~70%;无效:烦热口渴、便干尿赤、下肢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创面愈合率<30%。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5 不良反应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分析。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烦热口渴 便干尿赤 下肢疼痛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0 2.71±0.42 1.68±0.23 2.72±0.13 1.53±0.23 2.69±1.12 1.77±0.12 观察组 50 2.69±0.31 1.11±0.13 2.74±0.11 0.93±0.17 2.64±1.08 1.12±0.13 t值 0.271 15.256 0.831 14.834 0.227 25.979 P值 0.787 0.000 0.408 0.000 0.821 0.000

2.2 两组溃疡面积、VAS评分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创面均较治疗前缩小,VAS评分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溃疡面积、VAS评分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溃疡面积、VAS评分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溃疡面积(cm2) VAS评分(分) 腓总神经(m/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0 3.72±0.73 1.67±0.45 4.71±1.42 1.93±0.58 42.66±3.29 45.79±3.18观察组 50 3.69±0.66 1.11±0.24 4.68±1.33 0.65±0.17 43.21±2.98 49.21±4.23 t值 0.216 7.764 0.109 14.975 0.876 4.570 P值 0.830 0.000 0.913 0.000 0.383 0.000

2.3 两组MCP-1、IGF-1、VEGF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IGF-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CP-1、IGF-1、VEGF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MCP-1、IGF-1、VEGF比较(±s)

MCP-1(ng/L) IGF-1(mg/L) VEGF(n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0 295.72±17.13 208.08±16.35 32.77±6.73 66.13±13.18 86.66±6.29 136.13±9.18观察组 50 293.69±16.96 178.29±13.54 31.98±7.03 84.31±14.17 87.67±6.32 177.21±10.48 t值 0.596 9.923 0.574 6.643 0.801 20.850 P值 0.553 0.000 0.567 0.000 0.425 0.000

2.4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过敏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DM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DM患者数量约为4.63亿,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5.78亿[9]。DM是慢性疾病,长期失治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DF较为严重,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0]。目前,西医治疗DF主要是针对DM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和对足部溃疡进行抗感染、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由于该病发病机制较复杂,西医治疗缺乏靶向性,创面往往难以愈合[11]。DF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脉痹”的范畴,《黄帝内经》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中医治疗DF从整体上辨证论治,注重发病机制,由于DF病位在肢体末端,中医内治法效果参差不齐,而应用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腠理给药,直达病所,临床疗效显著。康复新液为目前临床研究及应用较多的中药制剂,多项研究表明其可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环,治疗DF效果显著[11-13],故本研究选用其为对照组药物。中医学认为该病为虚实夹杂之证,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脾气虚弱,湿邪为患,日久化热,流注下肢的经络而致。针对湿热毒邪伤阴之脱疽,本研究以清热解毒、消肿祛腐之法自拟糖足1号,方中黄芩、黄连、黄柏、苦参清热燥湿解毒,金银花、连翘加强清热解毒之功,白芷消肿散结,牡丹皮、赤芍可破积血而通经络,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祛腐之功。

本研究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及观察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溃疡面积均有所缩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各观察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说明糖足1号可明显改善DF患者烦热口渴、便干尿赤、下肢疼痛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同时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为了探究糖足1号治疗DF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MCP-1、IGF-1、VEGF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MCP-1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趋化蛋白,在DM患者机体中,可趋化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从而直接介导炎症反应,另一方面,MCP-1可促使炎症介质表达,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而诱发DF发病[14]。IGF-1是体内一种多肽类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分化增殖及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15],VEGF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可作用于血管内皮,参与细胞的增殖和修复,IGF-1和VEGF可反映DF患者血管功能恢复情况[16]。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IGF-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表明糖足1号可能是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组织修复而达到缩小溃疡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糖足1号治疗DF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过敏等不良反应,说明糖足1号短期内的治疗安全性尚可。

综上所述,应用糖足1号治疗DF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可以抑制体内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组织修复,从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糖足1号治疗DF的临床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腓总糖尿病足溃疡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溃疡期糖尿病足及护理探析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都是“溃疡”惹的祸
跷“二郎腿”导致瘸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