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07-12吴刚刚边学飞周琪张肖特朱赟陶泽如邵盛艳冯珊珊王红力杨有雄
吴刚刚,边学飞,周琪,张肖特,朱赟,陶泽如,邵盛艳,冯珊珊,王红力,杨有雄
1.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医共体姜山分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浙江 宁波 315100;3.宁波明州医院 体检中心,浙江 宁波 315100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的年发病率为2.49/10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0/10万),中国鼻咽癌年死亡率为1.30/10万[1]。由于鼻咽癌早期症状轻微而且不典型,可表现为鼻部、耳部、颈部或者头痛等症状,因此早期往往未予重视,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文献报告III、IV期占70%以上[2-3]。研究显示,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4],而中晚期则低于50%[5]。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其重要。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住院初次确诊资料完整的鼻咽癌患者63例,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征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为鼻咽癌的早诊早治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首次入院主要诊断为鼻咽癌的63例患者(排除已行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活检病理证实,活检前常规行鼻咽部CT或MRI检查。
1.2 方法 统计63例患者的性别、年龄、首诊症状、首诊时间、伴发症状、淋巴结转移、肿瘤生长方式、病理类型以及鼻咽部影像学资料等,根据TNM分期(参照“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6])确定临床分期。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相关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构特点 63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49例,女14例,男:女为3.5:1。年龄22~82岁(53.8±1.7)岁;按照年龄分为7组,发病高峰是50~59岁组(占36.5%),其次是40~49岁组(占20.6%),60~69岁组和70~79岁组均占14.3%,见图1。
图1 63例鼻咽癌患者各年龄组人数分布图
2.2 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 63例鼻咽癌患者中,未分化癌60例(占95.2%),低分化鳞癌2例(占3.2%),中分化鳞癌1例(占1.6%)。I期17例(占27.0%),II期14例(占22.2%),III期29例(占46.0%),IV期3例(占4.8%)。将I期和II期作为早期鼻咽癌,III期和IV期为中晚期鼻咽癌。本组鼻咽癌早期诊断率为49.2%。
2.3 各临床分期的肿瘤生长方式 鼻咽癌肿瘤生长方式分为结节型、浸润型和溃疡型,本组分别为44例(占69.8%)、16例(占25.4%)和3例(占4.8%)。早期鼻咽癌患者结节型、浸润型和溃疡型分别为23例(占74.2%)、5例(占16.1%)和3例(占9.7%);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结节型、浸润型和溃疡型分别为21例(占65.6%)、11例(占34.4%)和0例。见表1。
2.4 各临床分期的首诊症状、伴发症状和首诊时间分析 首诊症状63个,按照出现率高低依次为:上颈部淋巴结肿大24例(占38.1%)、涕血18例(占28.5%)、鼻塞10例(占15.9%)、耳鸣耳闷8例(占12.7%)、鼻出血和头痛、无症状各1例(均占1.6%)。出现49次伴发症状:涕血13次(占26.5%)、耳鸣耳闷13次(占26.5%)、上颈部淋巴结肿大6次(占12.2%)、鼻出血6次(占12.2%)、鼻塞5次(占10.2%)、头痛4次(占8.2%)、复视和乏力各1次(占2.1%)。早期31例患者中,首诊症状为涕血11例(占35.5%)、颈淋巴结肿大7例(占22.6%)、耳鸣耳闷6例(占19.4%)、鼻塞5例(占16.1%)、鼻出血和无症状(体检发现)各1例(均占3.2%),其中15例伴有1~2个伴发症状,有伴发症状患者占48.4%,平均就诊时间(2.4±0.3)个月。中晚期32例患者首诊症状为颈淋巴结肿大17例(占53.1%)、涕血7例(占21.9%)、鼻塞5例(占15.6%)、耳鸣耳闷2例(均占6.3%)、头痛1例(均占3.1%),其中24例有1~3个伴发症状,有伴发症状患者占75%,平均首诊时间(5.4±1.1)个月。见表1。
表1 两组鼻咽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
2.5 临床分期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首诊症状为淋巴结肿大或涕血、首诊时间迟、有伴随症状、有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为中晚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鼻咽癌患者相关因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情况
表3 鼻咽癌临床分期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7],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以东南亚和中国华南地区高发,两广地区尤其高发。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几年有大量文献报告,主要围绕EB病毒血清学检测[8-9]、NBI技术应用于鼻咽部检查[10]、影像学诊断[11-12]及相关RNA表达水平的研究[13-14],这些研究方法对提高鼻咽癌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有重要意义,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通过分析鼻咽癌临床分期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来研究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本组鼻咽癌患者63例,男女比例为3.5:1,略高于2017年全国449个肿瘤登记中心统计的3.16:1.3[15]。发病的高峰年龄是50~59岁组,其次是40~49岁组。I期、II期、III和IV期分别占27.0%、22.2%、46.0%和4.8%,按照I期、II期为早期鼻咽癌,早诊率49.2%,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24%和20%[2-3],基本完成中国癌症防治2015年提出的三年行动计划,即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为重点早诊率达到50%的目标[16]。这得益于从2019年开始的医共体鼻咽癌早期筛查行动,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全科和专科医师对鼻咽癌的诊断能力,同时,通过宣传增加了人们对鼻咽癌知识的了解,增进健康人群的筛查意识。
I期的4个首诊症状,按照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涕血(占52.9%)、鼻塞(占17.6%)、耳鸣耳闷(占17.6%),鼻出血(占5.9%)。II期4个首诊症状,依次为颈淋巴结肿大(占50.0%)、耳鸣耳闷(占21.4%)、涕血和鼻塞(各占14.3%)。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必须常规行鼻咽部检查和EB病毒血清学检测,必要时行鼻咽部CT或MR扫描。涕血是I期鼻咽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必须与口咽、喉咽和口腔出血相鉴别,鼻咽癌患者的涕血往往是晨起时一个回吸动作后出现的涕中带鲜血,口咽、喉咽部出血常常伴随咳嗽或清嗓动作,而口腔出血不伴有上述动作。本研究发现,以耳鸣耳闷就诊的患者往往因为中耳积液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因此,以耳部症状来就诊的患者除了耳部检查外,应同时检查鼻咽部,尤其是单侧耳鸣耳闷者,以免漏诊。
本研究63例患者,肿瘤生长方式为结节型、浸润型和溃疡型,分别占69.8%、25.4%和4.8%。浸润型患者的肿瘤组织在黏膜下生长,鼻咽CT或MR扫描显示有明显占位,而黏膜表面光滑,表面活检往往阴性,所以,对于此类患者需切开黏膜后取深部组织送病理,或在充分评估和定位后用粗针深部穿刺。本研究中有4例患者经1~2次活检阴性后改用18号粗针深部穿刺,病理报告为鼻咽癌。
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首诊症状为淋巴结肿大或涕血、首诊时间迟、有伴随症状和有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分期为中晚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早期组和中晚期组首诊时间分别为(2.4±0.3)个月和(5.4±1.1)个月,二者平均首诊时间较接近,这可能是因为鼻咽癌病理类型以未分化癌为主、肿瘤生长迅速的原因。因此,出现症状尤其是I期的4个首诊症状(涕血、鼻塞、耳鸣耳闷、鼻出血)时,应在2个月内接受一次鼻咽部检查,这是发现早期肿瘤的重要手段,否则很有可能进展成中晚期。本研究显示临床分期与肿瘤生长方式无相关性,但发现黏膜下浸润性生长的患者,62.5%以颈淋巴结肿大首诊,临床分期已超过II期,而结节型患者为36.3%,同时发现3例溃疡型患者症状出现较早,以涕血和鼻出血首诊,都为I期,因此其相关性有待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