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介入疗法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2-07-12郑志鸣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栓塞肌瘤导管

郑志鸣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在临床中,对于子宫肌瘤而言,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妇科疾病。现阶段,在许多新兴的医疗技术迅猛地发展后,放射介入治疗已经逐步被应用至临床中,且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同时,其凭借定位较为精准、并发症较少、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被更多的患者、医护人员所肯定、接受[1]。放射介入治疗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是十分关键的手术方法,其在血管中插入导管,并注射入栓塞剂,以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从而让子宫肌瘤出现萎缩甚至是坏死,最终,促进子宫肌瘤完全得到消退[2]。本研究特选取本院10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并研究放射介入疗法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摘选2018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子宫肌瘤病例108例,依据随机化分组法,得到了对照组(n=54)、观察组(n=54),对照组施予常规性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施予放射介入疗法。所有患者及(或)家属均自意参与此次研究,并留书面协议。对照组:年龄范围24岁~36岁,平均数在(30.88±2.79)岁;病程范围2年~7年,平均数在(4.10±0.32)年。观察组:年龄范围25岁~35岁,平均数在(30.89±3.97)岁;病程范围3年~6年,平均数在(4.89±0.99)年。比较2组患者资料显示(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方式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施予复方米非司酮片,进行口服,单次12.5mg,每一天两次,共实施三个月的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施予放射介入疗法:在开展手术以前,对患者全方位地进行检查,明确其具有手术有关的指征,在经期结束的7d后实施手术,选取最为适宜的导管,把其通过右侧选择性地对两侧骼内动脉进行穿插,进入至血管中,参照子宫肌瘤有关的情况,选取最为适宜的栓塞剂,把其注入至子宫肌瘤中。而其中,对于左侧子宫动脉而言,在对其超选择性地插入导管后,处于造影下,施予600μm的海藻酸钠微球,实施子宫动脉栓塞,确定血流逐步停止。在栓塞结束后,退出导管直至髂内动脉,通过造影确定栓塞最终的效果,并把导管撤出来,进行血管内长袢塑形。对于右侧而言,栓塞有关的方式与左侧间一致。在手术结束后,把导管拔除,并施予抗生素以预防出现感染。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共包括了失血总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卵巢功能指标,共包括了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对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液进行采集,共5mL,设定3000r/min,共实施5min的离心,获得上清液,借助电化学发光法对其实施检测。

术后第1d、术后第三个月、术后第六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借助全数字彩超仪对其实施检测。

2 结果

2.1子宫体积 经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知:介入治疗术后[1]第1d,观察组的子宫体积与对照组的子宫体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个月、术后第六个月,观察组的子宫体积与对照组的子宫体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子宫体积

2.2各项卵巢功能指标 经分析表二中的数据可知:介入治疗术前,观察组的各项卵巢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的各项卵巢功能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术后,观察组的各项卵巢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的各项卵巢功能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

表2 各项卵巢功能指标

2.3各项手术指标 经分析表三中的数据可知:介入治疗术后,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与[3]对照组的各项手术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各项手术指标

3 讨论[4]

在妇科的各类生殖器疾病中,子宫肌瘤是总的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尽管其是良性肿瘤,但是,如果没有立即对其实施治疗,极有可能发生恶变,对患者平时的生活、身心健康都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3]。在年龄超出30周岁的女性人群中,在共20%的女性子宫中会具有体积不等的肌瘤[4]。以往临床中大多借助外科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但是,这一方法会对患者的机体带来相应的损伤,同时,在手术结束后,尽管可以控制好病情,但是,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比如,感染、粘连等,这些均无法促进患者尽早获得恢复,所以,其具有相应的局限性[5]。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施予放射介入手术,介入治疗术后第三个月、术后第六个月,观察组子宫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术后,观察组各项卵巢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介入手术能够阻断给子宫、病灶输送血液的所有血管,使得处在异位状态下的子宫内膜、病灶均发生缺血、缺氧,可以减小甚至是杀灭各个病灶,并减小子宫体积,保护好各项卵巢功能[6]。同时,放射介入手术对比常规性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失血总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住院所需时间均更短,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异位内膜在出现坏死后,其基底层中的支持程度有所降低,所以,这类已经坏死的病灶不会再一次生长、发育,且各个正常的肌层也不会出现有关的不良反应,在构建侧支循环后,可以促进血运逐步恢复至正常的状态下[7]。另外,在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放射介入手术以前,需要选取更为适宜的时机,通常是在月经结束后,若患者之前接受了腹腔镜等有关的检查,需要在其完全得到恢复后,才可以开展手术,可以在检查结束的3周~6周后来开展手术[8]。

对于放射介入治疗而言,其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在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治疗以前,需要对其更为严格地进行检查,对合并有各类恶性病变的患者而言,需要把其排除,若各类征象不够明确,可以借助活检、诊刮来进行明确,以防止失去最为适宜的治疗时机[9-10]。对于子宫肌瘤体积较大的患者而言,在治疗结束后,其体积减小不够理想,所以,需要多次对其实施治疗;对带蒂浆膜下肌瘤患者而言,不适宜对其应用放射介入治疗[11-12]。同时,对于肾功能不全、急性脉管炎、盆腔感染而言,其均是放射介入治疗有关的禁忌证[13-14]。

综上,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予以放射介入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各项卵巢功能指标,并减小其子宫体积。

猜你喜欢

栓塞肌瘤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