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手术指标、神经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2-07-12张军伟许俊华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血肿神经功能脑出血

张军伟 许俊华

1.浚县人民医院(河南 浚县 456250);2.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脑出血最常见原因之[1]一,出血后约20min血肿开始形成,同时血液及血管内大量蛋白渗透到脑组织中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患者出现脑水肿,在出血后6h 缺血性半暗区形成,加重患者神经功能损害[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清除患者血肿是治疗该病的主要目标,既往临床上多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具抽吸能力强,抽吸管腔不易坍塌等优点,但同时存在血肿清除不充分的缺点,必要时需再次穿刺,易损伤患者脑组织及神经,不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文献指出[3]。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在CT 引导下具定位准确,术中损伤小等优点[4],鉴于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并探讨其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50~75(63.88±8.72)岁,高血压病程7~15(11.34±2.55)年;出血位置基底结区31例,皮质下10例,丘脑7例。观察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50~75(64.00±8.14)岁,高血压病程7~15(11.52±3.14)年;出血位置基底结区34例,皮质下12例,丘脑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5];脑出血时间小于24h;首次发病;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肝等严重疾病者;入组前1个月使用抗凝药物者或为脑外伤致脑出血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依从性差者。本实验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经CT检查确认血肿位置及穿刺部位位置、深度后于头皮上做好标记,局部麻醉成功后以标记处为手术入路位置,在电钻的驱动下使用一次性YL-1型颅内血肿碎吸针穿过患者颅骨、硬脑膜,当穿刺针穿过颅骨产生突破感时卸下电钻,插入穿刺针芯,边转动边抽吸,直至血肿中心;此时拔出针芯,使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观察无出血后,注入2U尿激酶,开放引流。观察组给予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经CT检查确认血肿位置及最大层面,确穿刺部位位置,局麻后于穿刺点切开头皮5mm后使用骨钻钻骨,进入硬膜后置入硅胶引流管至具血肿壁0.5~1.0cm处,完成后固定引流管;使用注射器抽吸血肿,抽吸50~60%后,使用等量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后放置固定引流管,术后第2d使用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3ml溶解残余血肿,完成后夹毕引流管3h后再次打开引流管引流,当引流管内无新鲜血液流出时进行复查,无异常后拔出吸引管。手术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 治愈:NIHSS评分减少大于91%;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进步:NIHSS评分减少8~45%;无效: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变化。(2)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3)神经功能 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总分42分,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越差。(4)炎症因子 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及IL-10水平。(5)并发症。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27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6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0例,无效2例,(Z=2.161,P=0.031<0.05)。

2.2手术指标比较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3神经功能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比较分)

2.4炎症因子比较 术后,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及IL-10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炎症因子比较

2.5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出血类型[6],出血后约20min血肿开始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加重,伴随缺血性半暗区及脑水肿形成,引发炎症性应激反应,加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给患者生活及生命安全带来沉重打击[7]。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主要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但该种术式术中易损伤患者神经纤维及脑组织,不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8]。在本研究中术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术中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创伤小,且术中避开重要神经功能区及血管区域,能够降低对患者正常脑组织及皮质以及神经元和血管的损伤,防止术中出血,抑制脑水肿的进一步发展[9],降低继发性出血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本研究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NIHSS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术中操作较微创钻孔引流术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可对患者重要血管予以保护,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较短时间完成手术也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减轻组织损伤;手术中使用生理盐水清洗血肿部位,利于较大血肿清除,避免较大血肿吸收缓慢,影响患者恢复;术中定位准确能避开神经功能区,减轻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0]。

本研究中术后,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及IL-10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清除患者血肿及颅内病灶,减轻残留血肿及病灶对患者的继发性损伤,缓解患者脑组织水肿,减少血肿代谢物对患者神经系统的影响,调节脑灌注及脑血流量,降低炎症因子产生,促进炎症因子吸收,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11]。

综上所述,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改善患者手术指标、神经功能及炎症指标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血肿神经功能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