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2022-07-12张祖华

魅力中国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德育素养

张祖华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二实验小学,山东 滨州 256600)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小学教学阶段,虽然各个层面都在不断强化小学生品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受到应试教育和家长焦虑情绪影响,教育体系在整体上依然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德育、美育教育等通常无法体现出来。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元化方式将德育元素渗透至教学活动开展的各个层面,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是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路径。从这方面而言,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全面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深度挖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并以不同方式方法贯穿至教学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以此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理念发展要求,更好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阶段逐渐养成尊师重道、团结友爱及坚强乐观的优秀品质,需要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实施。音乐作为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学唱各类歌曲以及学习较为繁杂的乐理知识,还在于展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以及人文素养,这样才能体现“教与育”的核心价值,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人类对音乐节奏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可以通过最初的韵律带动学生的情感变化,感受音乐独特的吸引力,使其发自内心地喜爱音乐,感受音乐中潜藏的德育素养。

例如,教师可通过音乐独特的变化进行教学,如“do-1 re-2 mi-3/mi-3re-2 do-1”就是“同学好!老师好!”以便学生在体验音乐趣味性的同时,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拓展基本教学内容是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其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在音乐学习中全心投入音乐欣赏中去,实现对心灵的熏陶,这也说明音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对德育渗透重视不足

在传统教学体系中,音乐课程都是以附属课程形式实现的,教学重要性排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之后,在部分学校中,侵占音乐课堂进行主科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思想层面对课程教学重要性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更无法高效落实德育教育要求。同时,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要求传达给学生,即使实现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受小学生身心成长特征影响,对德育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更无法将德育要求外化至自身行为方面。

(二)德育渗透资源开发不足

小学音乐教材体系中,富含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更是广泛存在,对学生品德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在当前音乐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依赖教材内容开展教学,仅是从教材内容浅显挖掘德育资源,内容也比较僵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达到德育教育实效。同时,多数音乐教师本身更侧重于专业方面教学内容,拓展性思维有所欠缺,使得各种音乐活动中德育资源无法充分发掘出来。德育资源挖掘不足,直接造成德育内容实施、德育方法组织等受到限制,对德育实效造成影响。

(三)德育渗透方法较为单一

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只能采用灌输式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内容也较为枯燥。教师为了完成德育教育的要求,只是在音乐知识教学或歌曲内容讲解中,简单讲解一下学生思想和日常行为中的德育要求,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德育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无法将德育教育的成效切实体现出来。在新时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网络资源中蕴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资源,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受到教学理念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影响,无法充分、深入、细化地将这些资源挖掘出来,由此造成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只能采用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以抽象的课堂组织形式完成教学,以此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无法将德育教育内化至自身学习体系。

(四)德育渗透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于小学生而言,评价目标的达成是学习活动的基本驱动力量。但是由于德育教育自身性质影响,德育教育效果无法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衡量,多数情形下,都只能通过教师在期末考核中,以主观的评语形式进行评价,由此造成教学目标导向存在偏差。音乐学习较为优秀、平时较为乖巧的学生,更容易得到较好的评价,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评价结果则处于较低水平。由此使得教学导向出现偏差,学生的学习导向也产生偏差,失去德育教育实施的意义。

三、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将德育教育渗透至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首先要求教师层面对德育渗透具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层面则应当转变自身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引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能够以音乐为桥梁,在做好学生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培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歌曲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深入思考,提升对歌曲内涵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合唱、比赛等多种场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配合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将德育教育渗透至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优化德育渗透教育资源

德育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基本载体,是形象化展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层面应当借助多种渠道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并充分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当地特色音乐文化,构建校本化教学内容,增加音乐教学的德育内涵。同时,教师还要能够依托发散思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音乐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更好地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三)多元化途径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作为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艺术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新媒体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学生课外时间接触音乐艺术的场景更加广泛。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必须充分利用这方面条件,对学生进行多元渗透。例如在国庆节、建党节等节日,在抗疫、抗洪、抗震救灾等特殊时期,组织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音乐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参与,更加深刻体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德育内涵。在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将德育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层面。

(四)完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完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导向转变的基本要求。在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品德修养的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在整体上要以积极向上的方式为主,对学生个性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以正向引导为主,培养学生正确认知,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升音乐教学的价值。

(五)教师应通过情感引发学生共鸣,加强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

音乐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培养音乐人才才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们团结起来抗灾的视频或歌颂爱国主义、体现民族精神的歌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讲述国歌的由来、中华民族所受的百年屈辱等,借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音符永远跳跃在学生心中。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德育意识,针对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注重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欣赏和继承;同时,教师还可采取学生所喜爱的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中引入《中国话》《生僻字》等歌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也应让学生简单了解各国优秀音乐作品,如西方古典音乐有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而电子音乐则有着现代主义精神。教师应始终保持思想开放的状态,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人文素养。

(六)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教师应以身作则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在音乐学习训练中让其保持最佳站姿或坐姿,因为正确的演唱姿态和良好的表演心态尤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出现行为动作不规范的情况,教师应马上纠正,并积极构建有序、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得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以保障。教师将德育培养放在首位,不但能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带来的熏陶,还能引起共鸣,实现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音乐作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与情感内涵,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若想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教师需让学生有远大抱负以及高尚的思想情操,对学习与生活充满乐观向上的热情,使学生整体素质与道德修养得到升华。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如说话要带文明用语、讲课要生动形象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七)通过乐器渗透德育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类的道德变得更加高尚。”事实上,音乐对于人们的影响从来就不仅仅只有艺术素养而已。尤其是在乐器的学习时,学生的服从意识也会随之而有所提高。而且在进行合奏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进行配合和倾听,通过互相配合完成音乐的和谐与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而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合奏收获新的朋友,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故而,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安排乐器的学习,但也应当注意,乐器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练习才能够有所成就,教师要督促学生不断联系和提升。

(八)构建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向前迈进。而且由于物质生活的充裕,当今时代下的家长们迫切想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素养进行提高,已达到精神的富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课外兴趣班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通过有效的网络途径,构建出合作共赢的教育模式,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大方式,共同培育出高素质、高艺术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下,教师可以转变教学观念,将德育渗透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习关于雷锋精神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清除被随意张贴的小广告或者帮助环卫工人打扫卫生等。而在学习有关感恩的歌曲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将学到的歌曲唱给父母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学生的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而是来到了广阔的社会当中去,切身感受生活当中的艺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小学音乐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正向积极的作用,家长和教师需要通力协作,一同助力孩子形成正确的音乐认知,不断获取丰富多彩的音乐知识,积累更多的音乐技能和经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应当适应教学规律发展特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强化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并从自身做起,为学生做好榜样,以此才能够将德育教育元素更好地呈现出来,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更好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书方法,更要做好育人工作,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音乐可以感化学生心灵,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德育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