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笔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2022-07-12李沂臻

魅力中国 2022年2期
关键词:用笔插画线条

李沂臻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0)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文字艺术门类,它伴随着汉字的出现而发展,伴随着中国文化绵延至今,它是中国艺术中独一无二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书法的萌芽时期是殷商至汉末三国,南北朝至隋唐开始明朗起来,唐代书法达到了顶峰时期。传统书法的线条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能够促进现代绘画体系更加完善,为绘画艺术注入新的血液。了解书法元素深层特点与内涵,深入对书法的分析,从而发掘书法元素的内在价值,立足于民族传统特点,建立自己的插画设计风格。中国传统书法线条具有明显的特点,如果与现代招贴设计交融整合,不仅可以达到继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能够对平面艺术开阔新的研究方向,使艺术领域更加包容、开发。

一、中国传统书法的用笔方式

书法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文化结晶,是世界文字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自身的功能不仅使文字形式变得丰富多姿,而且具有深厚的美学意境。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经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代康有为也曾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可见用笔在书法中是多么的关键。用笔,就是五指执笔,笔锋落于纸面而后点画运行的规律,用笔时使笔心常在点画中间运行,既要流畅灵活,又要线条优美[1]。前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有些已成为书法家们普遍公认和行之有效的规律。最基本扼要的有以下几点,即:每一个笔画都包含着起笔、行笔、收笔三步,这叫“一波三折”;笔锋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笔的运行要”收笔藏锋”“逆入平出”“横画竖下,竖画横下”“有往必收,无垂不缩”。如写横画,应先逆锋向左运笔,然后向右行,在结尾收笔时,要向左收笔,又如写竖画,本应自上而下,但在书法中应采用逆锋先由下向上,然后回锋到上再向下。虽然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运笔方式,但是不同的点画之间大有相通之处,都有某种必须遵守的规律,掌握住运笔的规律显得深厚含蓄、生动优美。画者要充分利用毛笔柔软弹性的特点,有机而自然的协调运用,下笔流畅,生动多姿,不仅要万毫齐力,笔力充盈,而且要不断思考线条产生的效果,分析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用笔时中锋圆满遒劲,偏锋变化丰富,顺锋光洁挺拔,逆锋干涩稚拙。

中国传统用笔中的艺术规律变化多端,所以才有赵孟頫的那句:“用笔千古不易”。书法艺术忌讳千人一面,现如今书法应当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讲究创新,讲究个性,在传承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优势时锻造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学古而不违背时代,趋今而不俗,这样既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又可以出奇制胜。

二、中国传统书画线条的审美表现

中国字体与绘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书画是以线条和墨色为手段的艺术美学,十分注重布局和线条的变化,古文有:“画为书之至理,书为画之笔法”。中国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中国艺术独特形式,是中国画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传统艺术的最高境界,北宋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评论王维绘画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之说。同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也有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说法。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个艺术现象,从宋人苏东坡到元人黄公望,直至明清民国,所以说,书法的应用形式具有图形的功能,绘画者饱有书法用笔的意识,并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融会贯通,运行自如,并与自我风格相结合,可自成一格。所谓艺高人大胆,胆大艺更高。在我国,画家也学习书法技巧,也会保持书法意识,强调线条的形式。笔画之间的形式感,时而飘逸,时而坚实有力,时而委婉含蓄,时而锋芒毕露。在掌握基础的用笔运笔后进行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如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简洁的线条交代出人物的身材,化繁为简,生动形象仅仅几笔潇洒的行笔,抓住了人物神韵,正如杜甫那句“挥毫落笔如云烟”。虚实之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进而凸显画作的风格[2]。

就用笔而言,书画皆相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为了传统书画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其形式是必然的[3]。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不同文化艺术之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的形势越来越受到追捧,这对招贴设计的发展也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在招贴的设计过程中,书法笔意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民族性;第二,传统与现代的特性。在民族性方面:民族文化是不同于其他,具有地域特性的一种文化形态。民族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也是存在不同差异性的。当前,国内招贴设计的发展历程也有一定的时间了,在这一过程中国内设计人员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的设计观念将我国本体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进一步促使招贴设计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性。书法是重要的民族元素,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书法在招贴中的运用具有民族性,体现在书法字体的结构、笔意墨色的变化和书法作品的密集排列上。但是,要设计出优秀的招贴作品,不仅要运用书法的形式,更要运用书法的精神品质,即装饰设计的意境,运用穿插的形式,与儒家、道教的意境相辅相成,进一步呈现出中华文化的思想理念。在传统与现代的特性方面:在招贴的实际过程中需要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遵循现代的设计理念,才能创造出“现代”与“传统”相协调的优秀作品。其中,招贴结合书法与现代设计理念,展现简约、互动等当代形式。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水墨色变化设计,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山水融合、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许多著名的当代设计师充分吸收了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来制作招贴作品,都体现了书法笔意的现代性,同时也体现了民族文化。

三、书法意识与现代插画结合下的表现

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审美感知力和想象力,通过传统艺术与现代插画艺术相结合的艺术特征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招贴设计产生了新的形式,表现为动态、互动、视听结合等呈现形式。书法的线条动态、水墨动态、互动、视听结合等呈现形式进一步丰富了招贴形式的美感。传统书法与现代插画之间是存在连接点的,传统书法的用笔方式完全可以运用于插画表现之中,书法用笔的浓厚文化积淀,现代插画的新手段、新方式,传统的用笔方式结合现代元素,形式互补,不是呆板的生搬硬套,而是与现代元素同步,形成优势互补,使传统艺术为现代艺术注入新的血液。唐代书法家李邕曾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以九叠篆为例,九叠篆本属于中国的印章艺术,属于书法当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之一,原本是一种用于印章篆刻的字体,其笔画特点折叠弯曲,均匀对称,平满方正。但九叠篆这种字体识别度低,主要是由线条构成图形化的文字,文字造型有独特的讲究:笔划较少横向多的字形在九叠篆中不能过多,否则易失于平板。不只是书法,一切艺术门类都青睐于其发展过程中的新面孔、新风格。随着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日益丰富,书法也可以作为图形或者视图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完美地将信息的传递与艺术的审美结合。现代招贴设计在运用传统书法方式时,在元素与内容上要结合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再灵活运用,创造出不失民族内涵,又富有形式创造和时代感的设计作品[4]。科学与技术手段的进步使新技术以及科技软件得到广泛运用,新的视觉传达可以运用多种处理手段,将传统形式的艺术特征提炼融合,构造出新的表现方式。在保留了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实现了继承与发展,使书法形式在其它领域得到实现。

独特性就是书法的个性设计,在招贴设计过程中,既要保留书法本身元素的内涵,又要赋予书法创新的形式,因为这是将书法笔意应用在招贴设计中的有效途径。招贴的形式语言是作品内容和展示的基础,其中书法本身是由结构、笔画、章法、墨法四部分组成,一个好的书法字体离不开这四个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招贴作品离不开新颖的书法形式。在招贴作品中书法新颖的表现形式能够进一步提升美感,将消费者的目光牢牢吸引住。书法的新颖性主要表现在书法形的新颖和墨色的新颖,书法形的新颖是书法的形与其他图形的高效结合或者根据书法形本身的艺术性进行相应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其具体的意境。例如,书法字体与动植物、高山、湖泊等实物相结合所设计出的效果;以及书法字体拆分和改变笔迹等创新艺术效果。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事物简化的形式。

国内将这种具有东方特点的书法文化与视觉传达相结合最成功的的就是靳埭强先生,将书法运用到他的招贴设计作品之中,不仅体现了他对主体意象的浓缩,而且注重画面整体结构,在此之上,与传统书法艺术相结合,创造了一部部影响世界招贴设计的作品。靳埭强先生运用“永”字拆分开来的笔画为设计元素设计的《永字八法》系列招贴作品中,将每一个宋体笔划进行拆分,清晰与模糊辉映,巧妙地置于画面之中。除此之外,还有他的《汉字》系列“山水风云”海报,整个海报以书法的山、水、风、云四个字为主,以字成画,通过与书法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靳埭强先生说的:“中国设计偏好用中国的形式符号,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我希望这不是照搬符号,而是对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把握,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综合创造,这样的作品才能自然地流露出东方文化气韵,从而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他的设计实践和作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元素对于招贴设计的影响,他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将图形造型与思想感情相结合,使我对中国传统书法有了新的认识[5]。这种将书法笔意融入招贴设计中的形式,不仅给传统艺术打开了新的创意形式,而且对新一代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在招贴中,书法的表现形式具极强的有张力感,因为书法的形式是对实物的简化和模拟。如书法“形”对山的模拟,给人以庄严和宏伟的感觉;形对道路的模拟,表现出一种起起伏伏的运动感;形对湖泊的模拟,给人以无边无际的感觉。通过对这些物体的简化、模拟,实现书法形“力”的应用。因此,在运用书法“力”时,要充分的去模拟一些事物。需要注意的是,模拟的事物需要和主题相关,不是随意模拟。如对山的模拟,表现出肃穆感,易和国家形象、伟人形象等庄重的特征联系到一起。因此,这类招贴多运用在塑造国家形象、伟人形象的招贴作品中。如水墨对湖泊的模拟,表现出辽阔感,此类招贴多用在民族性产品之中,而且多作为背景出现,具有空间感。不同的形对不同物的模拟,表现得力不一样。有些招贴充分运用了书法“形”的力,来实现招贴中静中有动的效果,这也为我们应用书法“形”的张力,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性。

在如今全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下,世界文化越来越注重民族区域性的特征,书法作为东方传统艺术的代表,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觉传达艺术中融入书法元素,使视觉传达设计不断从书法形式中汲取营养,这必将使我们在世界文化摇篮中独树一帜。

猜你喜欢

用笔插画线条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线条之美
插画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精致线条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何籽❘插画
智力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