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妈祖塑像元素在文旅产品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2022-07-12徐守超赵恬黄梓娆

魅力中国 2022年2期
关键词:妈祖文旅天津

徐守超 赵恬 黄梓娆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一、发展天津妈祖文旅产品的必要性

当前,天津妈祖独特的造型服饰特点和精神内涵未被充分挖掘,多数产品中的天津妈祖形象与福建、中国台湾等地的妈祖形象未区分开来,未找到虽源于福建,于元代开始在天津发展,根植于天津文化发展起来的妈祖形象特色。因此,为突破文创产品同质化的现状,本文将深入探寻、梳理天津妈祖的信仰起源与传播、分析天津天后宫正殿妈祖塑像的艺术价值及天津妈祖塑像传说及精神象征,以文献检索和基因提取的方法,分析天津妈祖塑像头饰、脸型、耳饰、服饰、手持物、鞋子、颜色等元素,以此为基础绘制天津妈祖形象,再把所绘制出的形象与产品结合,形成元素较为独特的文旅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大众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人们对旅游的期待不仅是获得异域的空间体验,更多的会想了解当地特色文化习俗,旅游中的文化消费占比也在增多,呈现出文化和旅游深度结合的趋势。文旅产品作为区域性特色文化和产品结合的产物,以其实用性、结合当代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所赋予区域文化新的内涵,开始取代单一的手工艺纪念品。充分开发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衍生出的文旅产品,不仅有利于提高文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牵动起人们的文化情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文旅产品不应该是单纯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工具化产品,而应是在传达了区域性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赋予其使用价值,赋予文化是为了增强消费者自身的文化认同,让消费者在使用文旅产品之时,感受到文旅产品所展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天津妈祖的塑像分析和精神内涵

妈祖信仰始于北宋时期东南沿海的湄洲屿,于1123年传入山东建“海神娘娘庙岛”后传入天津,于1283-1292建立第一座妈祖庙,即“天妃灵慈宫”。现称天后宫。天津妈祖文化的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已成为天津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发挥着其他说教无法达到的教化功能,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影响。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天津妈祖文化以民间为主体文化的主体和发展来自民间,文化的力量也来自民间。当妈祖崇拜传入天津后,自然而然地带来了船民与大海搏斗的精神,天津人开朗强悍的性格中就有着这种船民性格的因素。天津妈祖文化扎实的民间基础,有利于我们乘势而上,发扬文化产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其次,天津妈祖文化依托海洋,文化交流。没有海洋就没有妈祖文化,只有海洋才能润泽妈祖文化。妈祖文化实质上是人类耕耘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征服海洋的精神之魂。而妈祖文化也是两岸交流史、“丝路”贸易史、海上交通史,航海史等历史的映照,这些历史记载着她的文化身影,展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闪烁着不朽的海洋精神。

塑像上,妈祖塑像分为硬身像和软身像。“所谓“软身”,就是头部与身躯为一个整体;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切和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先用樟木分开雕刻完成后,再用铜环套接成可转动的关节;而后着内衣及外服,用棉布、绫缎、丝绸缝制并加绣龙、凤、花卉等图案。头戴凤冠加“冕旒”,脚穿船头绣花鞋。“软身”妈祖坐像用于銮驾出游、踩街等活动,行进时较安全方便。而立像和“硬身”坐像,则用整块樟木或灰泥雕塑(不包括石雕),再加彩画、描金、油漆等工序,统称为妈祖“圣像或神像”。”本文所分析研究以天津天后宫妈祖硬身像为主。

正殿硬身像“娘娘”塑像高2.7米,身披霞帔,梳高髻,头戴凤冠,双臂上拱,双手持圭于胸前,手部用覆巾盖之,身后围绕着祥云,暗示其天妃之身份。四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两旁。前有5座小型软身像。

戴凤冠,金银镶珠宝,以黄色调为主,点缀着少许红色、绿色、白色。帽顶高耸,帽后靠下的位置有一对帽翅,左右顶端分别有一立龙,可见妈祖头饰之华丽,身份之高贵,连接龙的爪子衔有络珠长流苏,立龙下方分别附有一只凤形金钗,正前端有一龙作飞天之势。

相貌方面,天津妈祖方脸长耳,上鼻高且直,唇较厚,表情含笑慈眉善目,双颊饱满,下巴圆润,脸型圆润,呈现出崇尚理性、追求平淡的艺术风格。弯弯柳叶眉,丹凤眼。双耳扁长低垂,附有耳饰及耳珰(材质以水晶、琉璃、陶瓷、玉为主)。

服饰上,外穿大袖彩袍对襟衫宽袖自然下垂贴着双膝,衫内露出中单之白色衣领和圆衫。袍服内穿着带有裥褶的长裙。按照宋明礼服系统规定,袍服之内服白纱中单,因此在朱衣的圆领上口露出中单之白色衣领。衣冠服饰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里面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妈祖服饰作为一种宗教艺术与世俗衣饰所结合的产物,是神凡交融的成果。在现存妈祖的图像当中,可见天津妈祖穿着的袍服或裙裳下露出鞋头装饰成祥云状的鞋子,这种云状鞋子名为云舄,是古代帝后、贵族行大礼时穿着鞋履,以重木制成厚鞋底,所以在泥泞的道路上也能方便行走。而舄的鞋头称之为絢,在行走时能勾住衣物,也使步履轻缓,带有戒意。絢的形状有多种,而絢为云形的舄,所以名为云舄。

妈祖手持物主要有两样。其一,执圭,手式一般为朝天式,即双手相握上举作拱状,手持玉圭置于胸前正中,用锦絹遮盖住双手,状如朝官启奏皇帝。宝圭: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圭角两侧平齐平底,平素无纹。从妈祖手持物可以看出,妈祖从元代传入天津时已经是国家官方认可的神祇形象,具有浓厚的古代礼器文化,不同于如意的民间传统角色。其二,手部用黄色牡丹花纹的覆巾盖之。

色彩上,天津妈祖的衣服整体以红色为主,黄色为辅。其最外层对襟衫为红色,沿袭了妈祖传说“海上翻飞著朱衣”的传说。其红色的含义大约有两点:一是消灾除疫,在天津义和团运动中“红灯照”女子通身红装,谓之可避枪炮;二是大吉大利,红色代表热烈,与天津人豪爽、豁达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其对襟衫的袖边为黄色,黄色是很早就被定为最尊贵的颜色之一,且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有愈演愈烈之势。据“五色据五方”及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云:“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的“五行”论,中央为黄,正与“土”相配。先民崇拜万物滋生的土地,进而崇拜土地之色。《后汉书·舆服》记载:“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古不易。”因此后世常用以象征中央皇权、国家社稷,并逐渐发展成帝王世家的专用颜色,任何人不得擅用,否则便是大逆不道,有被诛九族的危险。“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颜色,而是人们心目中崇高、神圣、尊贵的代名词。宝圭整体呈青色,是整座妈祖塑像中少有冷色,与衣服暖色调拉开关系。

据天津妈祖庙的修建位置可知,妈祖信仰在天津落户显然与漕运有关。妈祖信仰的传入者不仅是建了几座庙宇,而是带来了一种船民文化。妈祖信仰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心理,它是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呼唤和理想愿望的寄托。妈祖的形象表现着一种民族特点,她端庄淑美的仪态代表了中华女性外貌和内心的高尚圣洁,她的慈祥笑悌在伦理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观念,她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三、天津妈祖元素提取与文旅产品分析

由北京交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提出的“文化基因图谱研究”,“它既有别于‘历史文化研究’,也不能简单归之为‘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我们是要在对圆明园历史文化进行挖掘和梳理的基础上,对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进行分类分级,再将这些文化符号进行可视化转化,最终形成一套准确、完整、实用性强的视觉识别系统。”

“基因图谱”这一生命科学领域的专有名词,取其“基因”这带有“传承”“相似性”“选择”的词义,来强调在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利用时所体现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

不同于“历史文化研究”不仅在于最终呈现载体不是文字而是实体产品,还需要把文字通过某种形式转化为图形元素和产品;但又不同于“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原因是,“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重点在于对一个品牌进行特色文化、经营理念定位,从而设计出logo、颜色、字体与图形,并进行统一化、识别度的设计处理,高使其具有强功能性和感染力的特点的一整套视觉体系。文旅产品与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相同的是,都以传达核心文化理念为目的而进行的视觉设计,文旅产品不能简单归之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在于,文旅产品不仅需要视觉元素符合历史文化,所依附的产品形态也具有一定内涵。

不同的文化、自然环境影响着文化变迁,文化内涵的变迁自然波及相应艺术表现的改变。我们对天后宫正殿的妈祖主塑像进行基因图谱设计,不断对它的信息量进行归纳整理,由图像变为图案,最后以图标形象展示。并对其主要颜色进行提取,归纳形成色组,更加有利于我们进行后续的文旅设计。

我们提取天津妈祖凤冠的元素,由原始的三龙两凤简化为两对凤凰金钗,突出女性装饰中以凤凰为主要元素的特征,并且保留原始凤冠中的两队帽翅和珠翠云、大珠花、小珠花数朵。

面部突出方脸长耳,厚嘴唇,脸型圆润,双颊饱满,下巴圆润,弯弯柳叶眉,丹凤眼,柔化原有的鼻高且直的特征,使整体更具有女性柔美的气质。双耳附有耳饰及耳珰,外穿大袖彩袍对襟衫,袖口附有牡丹花纹,使上身和下身部分融为一个整体,衫内露出中单之白色衣领和圆衫,隐去其袍服内所穿的裥褶的长裙。其手持圭,用牡丹花纹的覆巾盖之。

继而由妈祖形象设计出相关的文旅产品。

风铃为桌面摆式用品,以圆润形式的福娃形态进行产品创造。这样的外观锋芒感弱,给人一种亲近的感官,从侧面体现了妈祖慈悲博爱的理念。

功能形式上采用收纳和桌面装饰为一体的构造。产品的上半身与下半身是可拆卸的,进行独立装置。通过对当代家庭以及年轻人的调查发现,小物件收纳盒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装置。如耳环、钥匙、项链等。所以我们将这款产品进行分体创作,将上半身创造成可收纳的小容器,并配备盖子保护其安全隐私。下半身通过妈祖慈悲博爱的特性,选取了“风铃”作为了产品的主要结构。在中国,风铃可作为吉祥的象征为心爱之人祈福,还具有“思念”“喜欢”的意思。风铃不但是居家的小摆饰,具有视觉造型之美,还有听觉的享受,可以带来感觉上的清凉解暑。

天津妈祖烛台表达了妈祖慈悲博爱、甘于奉献、照亮他人,温暖他人的美好品质,烛台外侧选择彩色的磨砂玻璃,在烛光的照耀下,这种魔力折射出来的光芒会非常漂亮。烛台外是可以自行拼接的小木板,拼接小木板的造型我们主要做了三种选择,祥云、灯笼和海浪,这三个元素都是妈祖的代表性元素。大小不同的小木板上会有凹槽口可以随意进行拼接,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喜好进行拼接创作。天津妈祖烛台是一款更加个性化的产品,符合现代人们的个性消费心理。

精神文化需要有物质载体,任何文化也都不可能脱离支持其得以存在的受众层,不论是纯艺术表达还是设计,都贯彻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文旅产品的研究,不能脱离于受众需求而孤芳自赏,如果受众不喜欢、不接受,不仅没有达到文化的传承的目的,也终将被取代、抛弃。对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提炼突出所需风格的元素、隐去干扰主体气质的元素。以其提取元素的不同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才能从根本上突破文旅产品同质化的困境。

猜你喜欢

妈祖文旅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淮安的惠济祠与妈祖文化
妈祖祭典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天津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