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疫”之下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优势与挑战

2022-07-12何亚琪

魅力中国 2022年2期
关键词:战疫抗疫思政

何亚琪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一、战“疫”期间思政课在线教学的优势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线教育全面展开。特殊时期下采取的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在此期间,线上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不少便利和优势。

(一)特殊的教育环境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素材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功实践经验,是现实生动的新鲜“活教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案例和素材。抗疫斗争的成功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彰显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承担历史责任的青春力量。冲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中,很多都是“90后”“00后”,是很多高校学生的同龄人,这些在抗疫中展现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最易引发高校学生情感共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有效的一种资源。除此之外,一些抗疫英雄的故事对于此次思政课程在线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正在经历抗疫的所有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是见证历史的一代人,这些抗疫英雄或许就是身边人,或许是某个熟悉的公众人物。讲好抗疫英雄的故事,充分利用抗疫素材,发扬“抗疫精神”,发挥好思政课程的积极引导作用,能够坚定当代高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在线教育突破空间限制,提高教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马克思曾指出:“技术的发展将引起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改变。”[1]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在线教育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空间限制,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共处一室的授教方式,在线教育只需要互联网以及相关网络平台的支撑即可进行。新冠疫情态势严峻时期,为了一边配合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居家隔离,一边达到“停课不停学”的目的,全国的高校都采取了在线教育这一形式完成教育目标。学生和教师在家上网课,体验到了在线教育带来的便利性以及“战疫”之下的安全性。

网络教育内容丰富,资源整合度高。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之前,我国的线上教育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发展。2013年是中国的在线教育元年,2013年慕课之风传到中国,并以其优质开放的教学资源,较强的互动性,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等特点很快得到中国学习者的认可。[2]网络在线教育形式多样,除了单项呈现的在线教育形式之外,还有双向互动式在线教育、直播在线教育等等。海量的在线资源更是为思政课在线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在线教学不是单纯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而是依托平台、利用数据资源的一次课程变革和创新。教师可以从开放性的数据资源中获取所需的教学素材,在资源共享中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大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纷纷开设网络思政公共课。例如,为了响应教育部与人民网的号召,全国高校大学生在各校的组织下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课后引发学生在网络上的集体交流与学习。在线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仅是战“疫”时期的特殊需求,也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思政课在线教学的坚实保障。

二、战“疫”期间思政课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云端”教学缺乏直观性,打破了师生互动的即时性

虽然疫情防控期间的“云端”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教育教学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但是,这种隔着网线的在线思政课程同时也带来了师生当面交流和互动的缺乏。思政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接触能够观察到学生的表情、肢体动作,得到及时的上课反馈,获得更多的实际信息,并根据学生反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入脑入心。但是,现代化教学平台媒介的使用,在打破交流的时空场域界限使沟通走向便捷化的同时,却对师生之间的“在场”型互动造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教师无法通过第一时间观察学生的神态、表情反映直观感受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真实的效果反馈,从而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进度安排上就会有沦为“教师中心”的风险,影响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效。

(二)在线教育不可控性高,影响思政课教育效果

根据中国教科院2020年3月面向全国近18万名教师开展的调研显示,就在线教学的实际效果而言,48.96%的教师表示实际效果一般,这一占比最多。全面网络化的在线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外在因素的支持,如网络顺畅程度、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化、教学平台的承载力等。一旦网络不顺畅、平台超负荷承载,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就会中断,这些不可控状况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师年纪偏大,“网龄”较小,对于网络技术的操作不够熟练。在国家疫情防控的需求之下,思政课教师不得不变身“主播”在线教学,这对教师的现代化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育者对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掌握程度低,因此会出现无法应对网课突发状况的现象,在线网络教育无法如同现实教学一样得到控制与调整,可能会出现降低教学效率,影响思政课程教育效果的情况。

(三)网络信息的繁杂使得高校学生产生“认知偏差”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空前加快,网络已从虚拟走向现实,网络技术的发达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网络舆论也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时代,网络环境既给作为网络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带来了平台和速度,但同时负面影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过去传统媒介传播方式下,大学生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高效舆情传播的内容基本都是积极的、正面的,能够正确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网络媒体大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每天主动接收很多信息,并且还可以畅所欲言,这对于目前价值观还处在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徘徊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正确信息的引导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价值观扭曲,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发生。此次新冠疫情期间,相关新闻的传播路径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大部分高校学生虽然有着强烈的参与社会管理意识和时刻接近媒体披露疫情真相的意识,然而高校大学生并没有深入地探索社会,他们正处于思维和心理发展的塑造阶段,缺乏对网络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价值观不够成熟。一些学生缺乏相应的辨别是非能力,容易冲动,未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理性思考就轻信其真实性,容易被不良信息引导,产生认知上的偏差。

三、战“疫”期间思政课在线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

思政课教师要从参与疫情防控的高度深刻认识“战疫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和必要性,调用一切资源讲好疫情防控下的“思政大课”。高校思政课是党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政教师则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必须时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是无论何时思政课教学都必须坚守的根本方向和首要原则。但是,思政课绝不是传统的政治说教,而是要“用理论讲政治”,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通过彻底的思想理论释疑学生的政治困惑,通过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政教师首先应做到基础理论知识过硬,其次,为了更好地优化在线教育效果,思政教师还应做到网络信息掌握充足、现代化教学手段操作熟练。中国抗击疫情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显著成果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育人资源和案例素材。在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在自己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上,善于发现贴合的视角、挖掘相应的教学资源与现实素材,利用榜样模范人物、典型事例和学生可以接受的相关知识,利用好网络平台以及网络资源,适当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把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念教育、公共卫生教育、道德素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实实在在地抓起来。

(二)社会层面应促进提高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稳定性

网络教学平台是保证网络教学正常实施的关键。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能够实现整个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完成一切学习活动,管理部门也能轻松地管理远程教学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对在线教育来说十分重要,能够提供教学的网络虚拟环境,促使教育者克服现实条件的困境。在教学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通讯信号、宽带问题是制约线上教育的最大瓶颈。只有高质量的视频与音频兼顾的线上教育才能保障教育目标的完成程度,但是部分地区受经济条件约束,无法提供能够满足正常网络教学所需要的网络条件。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网络的改造和升级。另一方面,我们应立足于现状,充分发挥各种远程教育方式的长处,发挥网络的交互功能和资源提供等方面的优势,获得最高的投资效益比。除此之外,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也不可忽视,实际的网络教学平台需要相关维修人员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教学软件的建设需要得到创新和完善,目前的教学软件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进和升级,一个操作便利、界面简洁、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满足教学合格需要的基础。由于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不是计算机操作的高手,因此,网络教学平台不能功能太多、操作复杂,否则会降低教师、学生的兴趣和效率,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国家层面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学校层面做好教育引导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不少大学生面对疫情新闻事件缺乏成熟的判断能力和辨别思考能力,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未能完整形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担当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任务,不断加强疫情之下大学生专题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在遇到相关疫情时间新闻时,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镇定心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思想准备。加强大学生的疫情专题媒介素养教育就可以借助线上主题班会、疫情新闻专题教育、疫情谣言案例分析、组织观看官方新闻等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大学生对疫情新闻事件的正确认识和大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疫情新闻事件的能力,提高大学生面对疫情新闻事件的信息处理能力。除此之外,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发酵的大量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管措施,应及时掌握舆情、精准研判舆情,提高网络防控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对于在疫情防控期间编造、传播、散布谣言、虚假信息等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予以惩处。对于人们因疫情而带到网上的心理恐慌,应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化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做好网民的心理疏导,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综上,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开展,网络在线教学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必然产物,有其必然的历史生成逻辑和现实功用。思政课在线教学是战“疫”期间的非常之举,如何利用好在线教学的平台,保障疫情之下思政课的正常开展,利用疫情之下的特殊教育时间点,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价值功能,使战“疫”课堂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真正承担起培育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之路上的现实问题,也是做好疫情防控长期战疫准备的必要举措。

猜你喜欢

战疫抗疫思政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团结战疫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致战疫中的武汉
战疫魔
携手“战疫” 福建省小学生“战疫”主题美术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