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物方案治疗脑梗死疗效对比

2022-07-11唐永亮王俊珺王朋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宿州234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瑞舒伐丁苯阿托

唐永亮 王俊珺 王朋 (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宿州 234000)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为脑组织缺血等症状,常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1〕。该病发病急,致残及致死的危险性高,患者预后较差〔2〕。他汀类药物是ACI在临床上的常用药,包括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其在降血脂、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3~8〕。丁苯酞近年来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通过改善脑缺血后脑能量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新药〔9,10〕。本研究拟分析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ACI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ACI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60例。阿托伐他汀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0~76岁,平均(67.22±4.65)岁;病程12~30 h,平均(20.09±3.08)h,多发性梗死7例,脑叶梗死23例,基底节梗死17例,小脑梗死13例。瑞舒伐他汀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0~75岁,平均(66.78±4.48)岁;病程12~30 h,平均(20.15±3.13)h;多发性梗死6例,脑叶梗死22例,基底节梗死18例,小脑梗死1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11〕中相关诊断标准,经影像学证实发病时间窗在30 h内;(2)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过敏且耐受者;(3)家属及患者皆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精神障碍无法沟通者;(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重要器官障碍者。

1.2方法 两组均行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25 mg/次,2次/d,必要时早期进行溶栓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0021)20 mg/次,1次/d,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70)10 mg/次,1次/d,睡前口服。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入院时、入院后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2〕。脑卒中评分标准:轻度0~5分,中度6~20分,重度>20分。总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2)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液样本,离心取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试剂盒均购于Abcam沃卡威(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货号分别为ab178013、ab181421、ab260058。(3)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长沙德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湘械注准20192060002)检查对患者颈动脉,探头频率为6~12 MHz。记录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及CCA分叉处的斑块情况,按回声特点和表面形态将斑块进行定性及定量记录;内-中膜厚度(IMT)≥1.2 mm定义为有颈动脉斑块。(4)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年疾病复发情况。

1.4疗效评定〔8〕基本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在46%~90%;进步:临床症状与体征出现改善,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在18%~45%;无变化:未达到以上标准。显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有效=进步,无效=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57/60),显效53例(88.33%)、有效4例(6.67%)、无效3例(5.00%)〕高于阿托伐他汀组〔90.00%(54/60),显效47例(78.33%)、有效7例(11.67%)、无效6例(10.0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0,P=0.488)。

2.2两组入院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 d和14 d明显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n=60)

2.3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两组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IMT、低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低回声斑块率明显降低,高回声斑块率明显增高(P<0.05);两组间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n(%),n=60〕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00%(3/60),其中恶心呕吐2例、发热1例;瑞舒伐他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2/60),其中恶心呕吐1例、发热1例,症状均较轻,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两组疾病复发率比较 瑞舒伐他汀组脑卒中复发率〔1.67%(1/60)〕与阿托伐他汀组〔3.33%(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ACI是一种老年人多发且常见的疾病,主要由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引起,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度致残性和致死性。大量研究表明,炎症、氧化应激、凋亡和血管功能等多个病理过程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病机制〔13~15〕。该病主要治疗手段除了一般性支持治疗外,最主要的还是尽快进行溶栓治疗〔16〕。他汀类药物具有强效的降脂能力〔17,18〕,为临床治疗ACI的常用药物。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9~21〕。近几年,丁苯酞被用于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有利于脑血流循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清除机体自由基、降低血小板和花生四烯酸的浓度来达到脑缺血区循环改善的作用。临床上关于丁苯酞联合常规疗法应用于ACI的报道较多,已有文献指出,将丁苯酞与尼莫地平联用能明显改善ACI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出现〔9〕。赵继来等〔1〕研究表明,丁苯酞与常规静脉溶栓疗法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下调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NSE、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ACI尚少见报道。本文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丁苯酞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证明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对ACI患者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近年来有报道指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虽都为临床上常见治疗ACI的他汀类药物,但二者在降脂、抗炎等功效上有显著差异〔22,23〕。潘永东等〔24〕研究指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有更强的调脂和抗炎作用,可减少心绞痛及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更佳。林小凤等〔25〕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行瑞舒伐他汀治疗较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及炎性反应,有效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谢坚等〔4〕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丁苯酞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案可以更有效促进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炎性反应。两组治疗方案疗效、疾病复发率无显著差异,可能归因于样本数量、随访时间不足。

综上,丁苯酞联合瑞舒伐他汀较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方案能更有效地降低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瑞舒伐丁苯阿托
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