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7-11刘雷雷
刘雷雷
(新蔡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河南 驻马店 463500)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在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代谢障 碍,超过机体代谢水平,导致机体内胆红素水平上升,引起皮肤及巩膜、其他脏器黄染,在新生儿临床问题中较为常见。病理性黄疸及生理性黄疸是主要的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一般能够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需要依据不同病情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对于病理性黄疸患儿而言,在疾病确诊后若未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将会引起胆红素脑病,进而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或是各种后遗症,对患儿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临床在黄疸患儿治疗方面,尤其重视安全性及改善临床表现,其中蓝光照射治疗是常用且方便的一种治疗方式,可通过减少患儿机体内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改善其临床表现。但是伴随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并非所有患儿均能获得良好效果。有少数患儿在接受光疗照射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出现再次上升情况,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在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白蛋白属于关键载体,可同游离状态的未结合胆红素有效结合,避免其经过血脑屏障,有效维持游离胆红素稳定性。但目前临床在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方面尚未得出规范化结论,仍需实施深入分析。故而,本次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选择新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 例试验组患儿,对其开展蓝光照射及白蛋白治疗,现针对研究相关情况作出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群体为新蔡县人民医院2019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接收的黄疸患儿104 例,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摸红蓝球法,其中(52 例) 摸蓝球作为常规组;(52 例) 摸红球作为试验组。试验组与常规组内,女性患儿分别有16例、17 例,男性患儿分别有36 例、35 例;平均日龄值依次是(14.52±2.03)d、(14.48±1.98)d;平均病程值依次是(3.05±0.37)d、(3.08±0.39)d;平均体质量值依次是(3.18±0.2)kg、(3.21±0.26)kg;平均新生儿Apgar 评分依次是(9.67±0.13) 分、(9.69±0.14) 分。针对本次研究内一般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计算结果得出>0.05,证实该种分组形式具有可行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 在开展临床各项检查后,全部患儿均被确诊为新生儿黄疸;(2) 黄疸表现较突出,同时长时间存在;(3)均是足月分娩患儿;(4)存在蓝光照射适应症者;(5)家长了解研究内容,主动要求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 在分娩时发生难产情况者;(2) 存在家族遗传性疾病者;(3) 母亲在妊娠期间存在合并症者;(4)存在先天性畸形情况者;(5)伴有全身性感染疾病者;(6) 早产儿;(7) 对白蛋白和蓝光存在过敏情况者;(8) 肝肾器官发生功能性病变者。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儿在进入医院后均实施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保暖措施等对症干预内容。将蓝光照射应用于常规组患儿治疗中,选择SYL68YXK-7 型蓝光箱( 采购自北京海富达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照射治疗,设置蓝光箱内湿度为55% ~65%,温度为30 ~33℃,灯管同床面之间距离是38 ~42 cm,波长为425 ~475 nm。依据蓝光照射治疗操作流程,确保患儿皮肤能够均匀接受光照。1 次/d,每次照射时间10 ~12 h。在照射过程中需要将患儿眼部佩戴黑色眼罩,穿尿不湿保护生殖器。
将蓝光照射及白蛋白治疗应用于试验组患儿中,其中蓝光照射治疗措施同常规组。在开展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前,需要常规进行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等病毒学有关检测。选择人血白蛋白(10 g/50 mL,国药集团上海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40057) 实施静脉滴注治疗。单次用药剂量1.0 g/kg,添加0.9% 氯化钠溶液5 ~10 mL,将药物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1 次/d,持续用药2 d。同时依据体重对滴速进行合理调节,确保在4 h 内泵注完毕。两组患儿均进行2 d 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儿血氧饱和度及心电改变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1.3 观察项目
(1)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后患儿皮肤及巩膜黄染情况全部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85 μmol/L属于效果优异;治疗后患儿皮肤及巩膜黄染情况有所好转,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85 ~222 μmol/L 之间属于效果尚可;治疗后患儿皮肤及巩膜黄染情况无改变,甚至出现加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222 μmol/L 以上属于效果差。有效即为尚可与优异的总和。(2) 对比两组患儿各时期血清学指标情况。观察时间分别是治疗前及治疗2 d 后,对比项目有血清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及血清总胆红素。(3) 对比两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4) 对比两组患儿各时期免疫指标水平。观察时间依次是治疗前及治疗2 d 后,对比项目有CD4、CD8及CD4/CD8。(5)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主要包含脱水、皮疹、腹泻及发热。
1.4 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比较
常规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比较[n(%)]
2.2 两组患儿各时期血清学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前同组组内血清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治疗2 d 后,治疗2 d 后常规组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各时期血清学指标情况比较(± s)单位:μmol·L-1
2.3 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常规组患儿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x±s )
2.4 两组患儿各时期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同组组内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2 d 后,CD8水平高于治疗2 d 后;治疗2 d 后常规组患儿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试验组,CD8水平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各时期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s )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出现率差异比较
常规组患儿不良反应出现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出现率差异比较(%)
3 讨 论
对于新生儿而言,大部分胆红素均是来自于衰老破裂的红细胞所形成的血红素,该时期新生儿机体肝脏功能尚未安全发育成熟,同时存在肝肠循环特点,使得摄取、结合及排泄胆红素的水平较差,导致新生儿血液内胆红素水平不断升高。若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在85 μmol/L 以上,则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症状。对于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而言,通常在出生后5 d 至一周时间内消失,足月新生儿最多不超过两周。而针对病理性黄疸患儿而言,疾病存在发生早、发展快、持续时间较长和极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容易引起核黄疸及胆红素脑病等不良情况,对患儿机体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故而,需要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及时采取有效干预。
通过开展本次研究后发现,在治疗效果方面,试验组比较于常规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胆红素属于胆色素的一种类型,是人体胆汁内的关键色素。胆红素是机体内铁卟啉化合物代谢的主要产物,其存在毒性,当经过血脑屏障后会对大脑及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性损伤。胆红素生成过多及胆红素代谢异常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关键因素,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及肝肠循环增加,导致血清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上升。另外,因肝细胞摄取及结合胆红素水平较低,导致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上升。蓝光光谱波长为400 ~480 nm,同其吸收光谱较为接近,故而在开展蓝光照射治疗时,能够促使其出现异构化,产生水溶性E 型胆红素及光红素,通过胆汁及尿液直接排出,进而使血清内胆红素水平下降,改善黄疸表现。
临床长期应用发现,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只能对皮肤表层产生影响,在治疗重症黄疸患儿时效果有限,故而,在治疗过程中仅对皮肤胆红素水平进行监测,无法完全提示血清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另外,单纯开展蓝光照射治疗,E 型胆红素稳定性不佳,极易在胆汁内被转化为Z 型胆红素,导致胆红素水平频繁升高,引起疾病反复发作,影响治疗效果。而将蓝光与白蛋白进行联合应用后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在薛志华的研究中,其对黄疸患儿采用蓝光及白蛋白治疗,治疗后有效率是97.71%,并且在治疗后血清间接胆红素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因此其认为将该种治疗方式应用于黄疸患儿干预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2 d 后在血清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方面,试验组比较于常规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方面,试验组比较于常规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对研究结果作出进一步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评估新生儿有无黄疸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其水平越低则代表黄疸程度越轻微。白蛋白作为胆红素的关键载体,可结合E 型胆红素,强化其稳定性和水平,防止其由于不稳定而转变成Z 型胆红素,并且还可促进胆红素排出,减少血清内胆红素水平,避免其大量通过血脑屏障,进而可将治疗及机体恢复时间缩短,避免长期蓝光治疗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总胆汁酸属于胆固醇在肝脏内的代谢产物,能够促进脂质消化吸收,其水平将提示新生儿肝损伤及代谢异常情况,在判断病理性黄疸发病因素和疾病预后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2 d 后在CD4及CD4/CD8水平方面,试验组比较于常规组高,在CD8水平方面试验组比较于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不良反应出现率方面,试验组比较于常规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使用白蛋白能够发挥调节代谢、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阻碍细胞病变等作用,可有效调节胆汁酸水平,纠正其异常代谢情况。将白蛋白与蓝光照射治疗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降低血内胆红素水平,进而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将蓝光照射及白蛋白应用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能够缩短治疗及机体恢复时间,提升免疫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达到干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