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治延迟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及干预策略
2022-07-11安凤丽
安凤丽
(西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核病防治科,河南 周口 466600)
活动性肺结核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具有高患病率、死亡率、感染率,低发现率。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缺乏明显特异性,发病后不易引起患者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诊治延迟发生率,但活动性肺结核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结核分枝杆菌会经由血液扩散至全身,从而产生全身性结核,严重者可并发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且活动性肺结核若未及时得到诊治,还易增加疾病在个体及人群间的传染几率,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因此,临床需尽早明确肺结核患者诊治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帮助患者早日进行疾病诊治。本研究选取西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2 例,旨在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治延迟影响因素,以为控制诊治延迟现象的发生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活动性肺结核202 例,按出现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到接受治疗的时间进行分组,时间>2 周为延迟组(N=76),时间≤2 周为未延迟组(N=126)。
纳入标准:均符合活动性肺结核相关诊断标准;均经CT、胸片等检查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年龄>18 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近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精神、认知障碍;不配合调查研究;伴有其他严重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1)研究工具:①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业状态、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本地居住时间、吸烟史、去首诊机构所花费时间、是否害怕受到歧视。②采用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自制活动性肺结核知识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活动性肺结核知识认知度,问卷包括活动性肺结核症状表现、是否可以治愈、传染途径、诊治疗程、活动性肺结核症诊治相关的国家优惠政策5 项内容,20 个条目,每个条目0 ~5 分,总分0 ~100 分,得分<60 分为低认知度,得分≥60 分为高认知度。活动性肺结核知识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0.87。③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共12 个条目,采用1 ~7 分的7 级评分法,总分12 ~84 分。总分在60 ~84 分为高支持状态,37 ~60 分为中间支持状态,12 ~36 分为低支持状态。PSSS 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0.84。
(2) 方法:选取6 名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展开调查工作,征得患者同意后,向患者发放一般资料问卷、活动性肺结核知识调查问卷、PSSS 量表,采用统一指导语教授患者问卷、量表填写方式,待患者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及量表615 份,有效收回606 份,回收率98.54%。
1.3 观察指标
(1) 对比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般资料。(2) 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诊治延迟的相关因素,并计算β、Wald χ、标准误、、、95%CI。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 表示,χ检验,通过Logistic 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治延迟的相关影响因素,<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治延迟单因素分析
性别、年龄、职业状态、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居住地、本地居住时间、去首诊机构所花费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史、疾病认知度、是否害怕受到歧视、社会支持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诊治延迟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
以诊治延迟为自变量,纳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史、疾病认知度、是否害怕受到歧视、社会支持水平比较为自变量,应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 元、有吸烟史、疾病认知度低、害怕受到歧视、低社会支持状态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治延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
表3 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3.1 活动性肺结核诊治延迟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202 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出现76例诊治延迟,发生率为37.62%,而沈鸿程等研究而结果显示2008—2018 年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仅就诊延迟率高达49.25%,本研究诊治延迟发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样本量、研究时间较短,导致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因此临床还应多中心、多渠道取样,并延长研究时间,以做进一步研究探讨。但上述结果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诊治延迟发生率较高,而诊治延迟不仅会直接影响疾病发现、治疗及病情康复进程,还会因其高传染性增加社会负担,因此积极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诊治延迟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2 活动性肺结核诊治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 元是诊治延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邢晓伟等也在其研究中指出人均年收入是患者就医延迟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在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患者经济压力较大,生病后不愿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对待疾病一般采取“拖、忍”的方式,直至身体无法忍受才可能选择来院就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诊治延迟发生率。(2)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是诊治延迟的影响因素,且有吸烟史患者诊治延迟发生率是无吸烟史患者的3 倍左右(=3.226),其原因可能在于:活动性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吸烟患者多以为症状与长期吸烟有关,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就极少会主动就诊,因此会在一定程度导致诊治延迟。(3) 张晓龙等研究结果显示知晓结核病相关知识是就诊延迟的保护因素,且知晓结核病相关知识就诊延迟发生率是知识匮乏者的0.5 倍左右(=0.585)。本研究结果显示疾病认知度低是诊治延迟的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在于活动性肺结核无明显临床特异症状,疾病知识认知不足者易把其与感冒等疾病混淆,从而自行购药对症治疗或到社区诊所进行简单诊治,直至症状加重才想到于正规医院就诊。此外,部分患者由于对诊治疗程较为陌生,疾病发生后不知道应该到何处就诊、如何就诊,也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诊治时间。由此可见,疾病知识认知度低会增加诊治延迟发生几率。(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害怕受到歧视是诊治延迟的危险因素,且害怕受到歧视的患者诊治延迟发生率是不害怕受到歧视的患者的4 倍左右(=3.948)。其原因可能在于人们多对肺结核传染途径、是否能够治愈等缺乏正确认知,继而因害怕受到牵连而疏远患者,从而导致患者患病后因害怕受到歧视、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患有结核病而不敢及时就医,从而导致诊治延迟的发生。(5)杨威等在其研究中指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患者就诊决策时间越短,可见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可以促进患者及时就诊。本研究结果显示,较低的社会支持水平是诊治延迟的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社会支持是指来自朋友、家庭、同事、亲属等社会各方面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援助。张秀华在其研究中指出社会支持水平与患者负性情绪呈负相关,与患者遵医行为呈正相关。可见社会支持力度不够,会加剧患者孤独、抑郁的心理,在疾病确诊后难及时做出正确决策,甚至可能会因害怕成为家庭负担而放弃治疗,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诊治延迟发生率。
3.3 干预策略
张蕊等研究结果显示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更愿意主动就医,因此对于经济困难者,可指导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以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同时应加强对活动性肺结核症诊治相关的国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以使更多人了解并享受疾病减免政策,提高患者及时就诊率。此外, 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定期邀请专家在社区开展活动性肺结核相关知识的讲座,增强人们对肺结核临床症状、国家减免政策等方面的了解,帮助人们意识到早诊早治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一旦出现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肺结核相关症状,应及时到设施完备的医院进行就诊,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从而缩短诊治延迟时间。并且加强对肺结核治愈性、传染途径的宣传,以最大程度降低人们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增强对结核病患者的关爱与支持,从而使得患者出现相应症状后不害怕就医,就医后可及时接受相关治疗。同时社区应加强对长期吸烟患者的知识宣教,鼓励其及时戒烟,并提醒长期吸烟史者提高对早期呼吸系统症状的重视度,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同时 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最大程度增加人们对肺结核知识的认知度,降低诊治延迟发生率,国家还应进一步完善结核病防治体制,多渠道、多中心开展疾病知识宣传。
综上所述,活动性肺结核诊治延迟与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 元、有吸烟史、疾病认知度低、害怕受到歧视、低社会支持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社会可根据以上因素加大对活动性肺结核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以降低诊治延迟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