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2022-07-11孙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耐药性

孙荣

[摘要]目的探讨徐州市中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情况,并对耐药性予以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29日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共102例,采用DL-96II细菌测定系统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鉴定,通过WHONET5.6医学软件统计,并予以数据分析。结果102例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72株,肺炎克雷伯菌30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35株(48.6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11株(36.6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分别为1株、8株,检出率分别为1.39%、26.67%,CR-ECO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00%,CR-KP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7.50%、50.00%,其余药物耐药率均>70%。重症监护室(ICU)分离的菌株数占首位。结论徐州市中医院ICU血流感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且具有多重耐药菌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迫在眉睫。

[关键词]血流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2)11-0143-04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所引起的,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1]。大肠埃希菌(Eschericha coli,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引起BSI主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菌株

的数量显著增加,同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a coli,CR-ECO)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pneumonia,CR-KP)已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和传播[2],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临床治疗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本研究分析徐州市中医院引起血流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29日徐州市中医院临床各个科室送检疑似BSI患者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共102例,其中男50例,女52例,平均年龄(56.00±16.97)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2同一患者连续多次分离出同一菌株,将第1次血培养结果纳入统计资料,且达到血流感染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住院时间≤2d;2病例资料不全;3将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同一菌株的情况去除。

1.3仪器与试剂

BDBACTECTM9120/9240全自动微生物血培养仪及其配套血培养瓶为美国BD公司产品;细菌药敏鉴定系统(设备型号:DL-96II)及相应配套试剂由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细菌的分离、培养方式均参照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进行,采用DL-96II进行药敏鉴定。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institute,CLSI)[5]中规定开展,按照敏感(S)、耐药(M)、中介(I)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判读,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质控菌株分别为ATCC25922、ATCC700603。

1.5统计学处理

建立Excel数据库,通过SSPS17.0及WHONET5.6医学统计软件,并予以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科室分布情况

共检出大肠埃希菌72株,15株来源于ICU,占20.83%,位于首位;其次是泌尿外科、肾内科、呼吸内科,分别占15.28%、13.89%、12.50%;3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11株肺炎克雷伯菌來源于ICU,占36.67%,神经内科、肿瘤科、呼吸内科依次占13.33%、10.00%、10.00%,见表1。

2.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共检出72株大肠埃希菌和30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80%,位居首位,其次为头孢曲松,均>6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䂳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0.67%、40.67%、26.67%、23.33%,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大肠埃希菌,而对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普遍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见表2。

2.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与非产ESBLs菌株耐药性分析

共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菌株数35株,占48.6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菌株数11株,占36.6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均>9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2.4大肠埃希菌(CR-ECO)和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性分析

检出CR-ECO菌株1株,CR-KP菌株8株,检出率分别为1.39%、26.67%,CR-ECO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00%,CR-KP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7.50%、50.00%,其余药物耐药率均>70%,见表5。

3讨论

BS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感染性疾病,其病程发展迅速、致死率高,血培养是诊断BSI主要依据[6]。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ICU,分别占20.83%、36.67%,这与展冠军等[7]报道相似,这可能与ICU住院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住院时间较长、各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器官插管吸痰)较多、抗菌药物使用较长等多种因素有关[8]。从年龄分布来看,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主要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易产生心脑血管肌疾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也增加了BSI感染的机会[9]。

近年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逐渐上升,成为引起血流感染的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据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属的检出率分别为54.00%和31.80%[10],显然,产ESBLs菌株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8.61%、36.67%,且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1.42%、68.57%、54.2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耐药率为81.81%、63.63%,这与多篇报道基本一致[11-13],ESBLs在细菌间通过质粒传播,在水解β-内酰胺抗生素的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耐药基因,形成了多重耐药菌株,导致细菌感染暴发和流行[14]。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养、哌拉西林/他䂳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这些抗菌药物可优先选用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䂳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于大肠埃希菌较高,可能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高于大肠埃希菌有关,这与王莉洁等[12]报道有所不同,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

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开始流行和传播,据相关文献报道,CR-ECO菌株和CR-KP菌株致死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5],本研究检出CR-ECO和CR-KP共9株,检出率分别为1.39%、26.67%,虽然低于张琴等[16]报道,但CR-ECO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00%,CR-KP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7.50%、50.00%,其余药物耐药率均>70%,高耐药率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主要产生碳青霉烯酶,CR-ECO主要产NDM型金属酶,CR-KPN主要产KPC型和OXA-48型酶[17]。因為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具有广泛的耐药特点,所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开展耐碳青霉烯菌耐药表型检测及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就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徐州市中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血流感染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同一菌可能会同时株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血流感染的治疗更加面临严峻挑战。加强对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的药情况及时有效的监测,对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血流感染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清,周颖,孔妍,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20(9):1142-1145.

[2]康蓓佩,付晓蕊,贺文芳,等.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基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24):2991-2994.

[3]王瑞华,冯贺强,王玮,等.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12):1262-1267.

[4]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5-177.

[5]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M100-S23[S].CLSI,USA,2017.

[6]叶志军,吴峰,雷蕾.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6(38):586-589.

[7]展冠军,陆瑾,孙进华,等.大肠埃希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4(19):381-385.

[8]黄海林,蒋鸿超,李小娟.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8):95-100.

[9]王钱,鲍春梅,何卫平,等.老年肝胆疾病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5):762-765.

[10]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4.

[11] Kim SH,Kwon JC,Choi SM,et al.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bacteremia in patients with neutropenic fev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 production and its impact on outcome[J].Ann Hematol,2013,92(4):533-541.

[12]王莉洁,梁志欣,喻航,等.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比较[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4):306-308.

[13]朱永泽,王代荣,张婷娟,等.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5):306-308.

[14] Malone FD,Canick JA,Ball RH,et al.First-trimester or secondtrimester screening,or both,for Down’s syndrome[J]. N Engl J Med,2005, 353(19):2001-2011.

[15]胡付品,郭燕,朱德妹,等.2019年CHINET三级医院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3):241-243.

[16]张琴,许健,宋培培,等.儿童患者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12):1273-1278.

[17]王玉,叶英.2268例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45(12):2472-2476.

(收稿日期:2022-01-04)

猜你喜欢

耐药性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改性桑枝韧皮纤维素纳米协同抗菌剂的研究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新生儿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及影响因素分析
1000例真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