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中生有

2022-07-11徐怡

翠苑 2022年3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观者意境

清代绘画受到社会形态和明代写意绘画风格的影响,作品呈现出以大写意形态为主的多样化艺术面貌。八大山人作为明末清初的代表画家之一,作品以湿润的墨色入画,笔法理性而简练,造型怪诞且幽默,以大写意的表现形式直抒胸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此外,其作品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画面存在大面積的留白,如《松鹿图》《猫》《鱼鸭图卷》等,突出描绘主体物象,背景留白,巧妙地处理了画面的主次关系及虚实关系,留给观者更多画面外的沉思,这种处理手法和表现形式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内蕴。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出生于明末清初,是宁王朱权的后代。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国破家亡、清缴明朝后裔的处境让原本在王府中衣食无忧的朱耷处于危险境地,为此他被迫出家为僧,开始了参禅悟道的生活,但也从未向命运低头,而是用他独特的方式与清政府斗争。《八大山人传》中记载他:“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因此他将对故国的情感融入绘画创作中,通过画面构图、意境、造型、题跋等表达自己的抗争和呐喊。其作品上常见一个独特的符号,仔细研究可见“三月十九”字样,他以此符号寄托对故国的哀思。他在题跋中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直接抒发了心中虽有家国之情,却无能为力的感伤,也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精神内涵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是青云谱道观的开山祖师,人生的大半年华都在苦心经营这所道观,其绘画理念自然受到道家思想的渗透,从其作品亦可见一斑。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认为“通天下一气耳”,即气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世间因气的互相转换、相互融合而生生不息。画面中同样如此,宗白华曾说:“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绘画中的“气眼”即指刻意或无意中形成的空间留白,从而促进画面气息的交融和流动。除此之外,道家思想也强调“五色令人目盲”“知其白、守其黑”,认为黑白世界是纯净、单纯和真实的。在八大山人的绝大多数画作中可见道家思想的缩影,均用单纯的墨色入画,作品大面积留白,作品《鱼》中仅仅以水墨描绘了一条小鱼,笔法精炼,其余部分均为空白,却让观者感觉鱼儿赋予了生命,在水中自在地遨游。正因大片留白的存在使画面有了空境,使得虚实相生,气息得以转动,画面更加开阔,意境更为深远。

“空”是禅宗的重要思想之一,当然并不是指真的空,而是虽无实像,却是另一种存在,是超越有限的无限。在诗词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山中空空荡荡,目之所及不见人迹,却通过说话的声音反衬出人的影子,于“空”中捕捉到存在;在绘画中,“空”是一种神韵,是一种意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追寻超脱于“实”之外的空境,含蓄地给人带来更丰富的空间想象。八大山人十九岁被迫隐姓埋名,二十三岁遁入空门潜心修禅,禅宗思想主张觅求心性,找寻个体精神寄托的出口,追求人格的自由,注重抒发内在心绪,达到文人所论“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的效果。八大山人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借绘画抒发其抑郁悲愤的心境,创造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无声呐喊,其作品中的大量留白,突出了实体本身,强调了怪诞的造型,以“空”衬实,营造出了孤寂的状态,在虚实的辩证中形成了一种超越画面本身的生命力。

八大山人在创作时注重“经营位置”,存在大面积的留白是他作品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笔者将从其画作进行具体分析。《松鹿图》中,画面前景的鹿以线条勾勒,寥寥几笔将鹿的生理结构及动作形态描绘地栩栩如生,身体以留白的方式处理,显得鹿更为纯净,也诉说着八大山人人格内在上至纯至真的状态,周围的石头、松树和地上的青草将主体的鹿实实在在地衬托了出来,互相交融,形成了前后的画面空间。鹿的眼仅点了个黑点,眼白部分留白,让观者的目光一下集中到了对眼睛的刻画上,鹿怒目而视,抬头紧盯正前方,似乎对前方之景透露出愤怒和不屑,除此之外画面无其他布景,却惹人深思,画面之外的景象反而更让人饶有趣味,形成了一种“画外有画”的空间形态。这幅作品中存在多种实与虚的映衬,这也使画面的层次更加丰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顾名思义,在一虚一实的相互映衬中,在留白之处的巧妙运用中,给观者展现出了一个独特的、令人驻足沉思的妙境。意境简单来说是将主观物象与个人内在情感相互交融,即情与景的渗透。八大山人的作品中,他还注重对意境的营造,通过夸张的造型、巧妙的布局等不断表达自己对清政府的抗议,抒发着对故国的哀思,自嘲着自己的无力。《杂画图》中的其中一幅,画面简单地刻画了两片荷叶,一朵因过于茂密遮挡了大半的荷花,一枝扶摇直上的花苞,但其位置经营颇为讲究,左上角是花骨朵儿生长的方向,却被叶片填满,未留一点空隙,一片荷叶也在此折了腰,让观者有一种浓浓的压迫感,而在画面剩余大片的留白处去伫立着一朵小小的花苞,虽然枝干弯弯扭扭,依旧挡不住向上的势头。就在这一虚一实的呼应之中,在这留白处的衬托之中,将花苞的坚韧不屈描绘得淋漓尽致,“青藤皆倒,唯我独立”,这种饱含着向上的生命意志又何尝不是在表达着自己的骨气与傲气,诉说着命运的悲与苦。

“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八大山人的人生中充斥着磨难和无奈,但他在艺术的天地中展现着自己誓不屈服的气节,诉说着留白艺术背后的心境与灵魂。

作者简介:

徐怡,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江苏省美协会员、常州市美协会员、常州市青年美协理事、常州市花鸟画研究会会员。作品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恽南田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同源———第二届中国画作品展”“2020恽南田艺术双年展”,入选“第二届常州美术大展”并获恽南田美术奖。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观者意境
建构八大山人研究的知识谱系
——评朱良志先生《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端午节观龙舟赛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