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2-07-10徐银花周招莲吉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吉安331600
徐银花,周招莲 (吉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吉安 331600)
孕妇在妊娠期间,各种激素水平与平时不同,易引起多种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属于妊娠期特发疾病,发病率约占妊娠期女性总数的1%~4%,多发于妊娠中晚期,其原因在于患者胆汁排泄异常,导致胆汁淤积胆管,出现皮肤瘙痒和黄疸等症状[1]。ICP患者妊娠期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影响。同时持续的ICP症状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等不良结局,严重威胁母婴预后。目前临床上多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ICP,而近年发现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于治疗ICP有一定作用[2]。对此,本研究将二者联用,取得一定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于我院入院治疗的75例ICP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年龄25~33岁,平均(28.62±1.43)岁,孕周27~38周,平均(33.65±1.17)周,病程3~28 d,平均(14.26±3.47)d。对照组年龄26~34岁,平均(29.51±1.54)岁,孕周26~38周,平均(33.27±1.26)周。病程2~27 d,平均(13.59±2.91)d。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根据《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3]标准确诊ICP患者;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及黄疸;③年龄≥24岁;④单胎妊娠孕妇。排除标准:①因慢性肝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谷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者;②因胆石症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总胆汁酸(TPB)升高者;③因皮肤病或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者;④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⑤试验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入院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执行相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高渗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补充维生素、地塞米松注射、服用苯巴比妥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熊去氧胆酸片(信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875)治疗,口服300 mg,3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SANOFI AVENTIS,S.A.;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167)治疗,取3支5 ml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加至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2.2指标检测方法: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置于离心机分离血清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 AU5800)检测患者谷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PB)水平。
1.3观察指标:①瘙痒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由医生询问患者主观自觉症状感受,无瘙痒为0分,偶尔瘙痒,无需搔抓为1分,间断瘙痒,轻微搔抓可减轻为2分,持续性瘙痒,连续搔抓可减轻为3分,重度瘙痒,加重搔抓无法减轻为4分[4],得分越高,患者的瘙痒情况越严重。②肝功能: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统计患者ALT、AST、TPB水平。③症状缓解时间:治疗14 d后,记录两组患者黄疸与瘙痒情况消失时间。④母婴结局: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出现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用t检验比较两组独立样本的差异,组内用t检验比较两配对样本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瘙痒评分与症状缓解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痒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瘙痒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瘙痒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及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肝功能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ALT、AST、TPB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2.3两组患者母婴结局比较:试验组患者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母婴结局比较[n(%)]
3 讨论
ICP病因可能是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肝内胆汁酸代谢异常及胆汁流出受阻或胆汁回流增多,胎儿受到高浓度胆汁酸的影响,引起血流灌注降低,导致血液不能供应胎儿重要组织器官。药物的选择应从提高肝功能,缓解瘙痒、黄疸情况,改善母婴结局考虑。
如今临床上使用的UDCA,属临床上治疗急慢性肝炎的重要药物,其属于双羟基胆汁酸,对胆有一定保护作用,其功效主要是减少疏水性胆汁酸被胃肠道再吸收,以提高肝功能,降低血液中胆酸含量,使神经受刺激程度下降,从而缓解瘙痒。本研究中,对照组单用UDCA治疗,治疗后瘙痒评分较前有所下降,肝功能有所提升,说明UDCA对治疗ICP可产生一定疗效,目前该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ICP中,但单用UDCA治疗存在一定缺陷[5],易出现病情反复,故寻找其他药物配合治疗ICP已成为产科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使受损的肝细胞膜修补,并增加其流动性,同时能增强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6]。本研究提示试验组治疗方案能更显著缓解患者胆汁淤积症状;能更有效降低肝脏酶同时提升解毒效果。这可能是因为谷胱甘肽还原酶在多烯磷脂酰胆碱的影响下活性增强,使受损细胞膜表面磷脂更替,重新激活细胞膜上受体蛋白,进而达到修复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得到修复后,与外界交换能力增强,故而使肝脏酶活性降低同时肝脏解毒功能相应提升。肝功能相应提升后,能加速胆汁排出,有效缓解胆汁淤积症状。
ICP会对母婴尤其是胎儿的健康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故其治疗重点在于使胆汁淤积症状早期得到解除,同时改善其血清指标,及时恢复肝功能,并减少母婴出现不良结局。本研究发现,多烯磷脂酰胆碱与UDCA联用,能改善母婴结局,可能因为两种药物联用后对ICP患者治疗情况更好,改善孕妇分娩状态,使新生儿不受病情影响,故能使母婴获得更好结局,与江杰妮等[7]的研究也有互通之处。
综上所述,多烯磷脂酰胆碱和UDCA联用治疗ICP患者疗效良好,能提升患者肝功能,促进病情缓解,同时对改善母婴结局也可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