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北地区丧葬仪式的文化内涵评析

2022-07-10霍晓丽

西部学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

摘要:黔东北历史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南边疆的必经之地,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儒、释、道、民间信仰等不同文化相互融摄,实现了和谐共生。丧葬仪式作为黔东北地区重要的社会生活事象,在农村地区留存完好,体现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仪式内涵。以儒家倡导的孝为核心、礼为表现,构成丧葬仪式的主体;佛教、道教中的文化观念、科仪程式与科仪文本丰富了丧葬仪式的内容;民间信仰中的灵魂观念、祖先崇拜奠定了丧葬仪式的基础。

关键词:黔东北;丧葬仪式;多元文化;互嵌格局

中图分类号:K89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1-0021-04

一、田野调查点概述

黔东北地区是内地通往西南的交通要道,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比邻湘渝,居辰沅上游,处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分布着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是长江进入贵州的水运通道。目前区域内有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聚居着汉、苗、侗、土家、仡佬等二十九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黔东北地区丧葬仪式是各民族都重视的人生礼仪,融摄了儒、释、道、民间信仰等多元文化,至今在农村地区留存较好。松桃县石梁乡红石村的丧葬仪式,在当地较为普遍,可以折射出黔东北丧葬仪式的一般特点。

红石村与印江县木黄镇、天堂镇和重庆市秀山县峻岭乡,以及本县永安乡相邻,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民族互嵌格局,民众受儒家思想浸润,有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受道教影响较多,相信万物有灵,其丧葬仪式的多元文化交融更有代表性,本文选取红石村作为田野调查点。

二、红石村的丧葬仪式实录

(一)初丧

1.处理遗体

老人去世后,家人到院坝外放一封鞭炮,当地称落气炮,表明家中有人过世,同寨人闻讯前来帮忙。同性别的孝子取井水煎柏枝,用新的脸盆和毛巾为老人沐浴,据说柏枝的香味可以抑菌驱蚊;为老人剃头,包上头帕(女性为梳头);因为去世后身体变僵硬,家人将新买的寿衣一件一件套好,给老人穿上,系好布扣子。再将老人放在兜单上,头枕装有柏叶、缝成雄鸡状的枕头;腰根据老人岁数系上青线,一岁一根;脸上盖黄表纸;移动老人头和脚的方向,寓意投胎后能够顺产。

2.开路、安灵、收煞

阴阳先生用一张白纸遮住主家神龛的“天地君亲师位”,手持令牌带领孝子们到老人床前,用令牌在床上方画符,大喊“起”,众人抬起兜单,老人头前脚后,经由修屋时专门预留的从老人寝室到堂屋的通道,放在用木板和两根高板凳在堂屋左侧搭建的停尸床上,头朝屋外。家人将老人身体摆正、衣服理顺,盖好遮面纸,点燃地府灯,寓意照亮老人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先生主持开路仪式,需要五提专门用来祭神的长钱,祭拜五方五帝,念《开路科》;再举行安灵仪式,念《安灵一宗》,将老人的灵魂接到灵位和招魂幡里;最后收煞,用令牌压在一碗清水上,将不好的东西全部收起。

3.讲信

下葬日期确定后,主家请三位家族同辈兄弟到母舅家、妻舅家和姑家,告诉他们老人去世的消息,以及下葬的日期。其他亲戚都电话通知。

4.烧更纸

从开路当天起,每晚子时主家都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长钱、散钱、香、菜、酒等做祭品用来烧更纸。先生站在灵位前,边敲锣、击钹,边念《更纸一宗》,用燃着的三炷香画符后插在灵位前。孝子们站在其后,作揖。念完文辞,服孝的男性烧纸钱,女性在老人一旁哭丧。

5.供七

老人去世后每过七天,都要举行供七仪式。如果供七的日期和农历逢七为一日,称撞七,供七仪式要隆重些。供七时,服孝的男性将燃放的鞭炮和供奉的散钱都摆在灵桌旁边,自己跪在灵前,女性跪在老人身旁哭丧。陪侍燃香、斟酒,在旁边敲锣。先生站在灵桌前,先将一沓散钱在香上绕一圈,边击钹边念《释门应七一宗》,作揖。

(二)丧礼

1.家奠

院坝中摆放褪毛开膛、趴在桌上的一头猪,头朝堂屋。堂屋里将灵桌移到中央,再并一张方桌。桌上摆放猪心、猪肝、猪肺、猪肠、刀头肉、豆腐、米饭各两碗,米饭上插一双筷子,摆放三杯酒、三盒烟,还有给先生的120元人民币。孝子们都披麻戴孝,孝帕一般是七尺,根据戴者与老人远近亲疏关系,及其年龄身高可作调整。男性将孝帕缠在头上,女性则顶端对折,用麻线缝成尖尖帽。

两位先生站在灵桌两侧,唱《丧礼科》,依次行初献礼、亚献礼、三献礼。孝子们跪在桌前。先生上香、斟酒,先生念祝文后将其装入福纸内,到屋外敬烧。服孝的女性到老人身边哭喪。唢呐匠吹响长号。

2.喊大礼

主家在院坝入口处鸣放鞭炮,唢呐匠吹奏,迎接宾客。只有娘舅家来客,老人长子要到堂屋门口跪下迎接后家老表,服孝的女性都到老人身边哭丧。老表扶起孝子们,主家端上茶水,安排就坐。众人将宾客带来的白布挂满屋檐,两边还要垂下,上面贴写有“愚×婿×××敬挽”的白色字条,表明挂彩者的身份。姻亲晚辈请先生为其在长六尺的白布上用毛笔蘸墨写祭文。姻亲晚辈奠程式与家奠相同,先生按照主家妻子娘家人、自家外甥、女婿、孙女婿等顺序逐一主持,念祭文。宾客将带来的祭品供奉在灵桌上,孝子们按照亲戚性别,陪着下跪,为谢宾客。

3.封祭、升棺

封祭程式与家奠相同。祭文盖在老人身上,所有孝子和宾客到齐,堂屋内方桌上供奉豆腐、鸡蛋、肉各两盘,三碗酒,三炷香。

升棺分为清棺和盖阴被。众人将棺木抬进堂屋,放在两根高板凳,大头朝神龛。主家备好长钱、散钱、香、酒、公鸡、斧头、青布、工尺,请木匠清棺。木匠烧纸、燃香,单膝跪地,在棺材小头用公鸡画符,再咬破鸡冠,将鸡血点在棺木两头;将工尺挂在肩上,把青布从棺木大头缓慢地推向小头,来回几次,再次烧纸。众人用干净的布帕或头戴的孝帕清理干净棺木,在其底部铺上灯草,抬兜单将老人放入棺木,头脚放在棺木中线上,头在棺木的大头,摆正身体,整理好枕头、衣被。孝子们给老人盖九床阴被,一床必须是孝子购买,其他分别为老人的外甥、主家妻舅、老人内侄、家族内亲戚等。老人身体与棺木间的空隙用火纸塞满,防止上山时身体移动,盖好遮面纸。服孝的女性在棺木旁哭丧。

(三)出殡

1.辞灵

先生身穿孝衣站在灵桌前击钹,念《辞灵一宗》。孝子们站在一旁,跟随先生作揖。念毕,先生敬烧散钱,服孝的女性必须都用手抓一点米饭吃,意为和老人吃最后一顿饭。老人的长媳端着放有灵位和三炷香的茶盘走在最前面,女儿拿招魂幡,孙女等人拿灵伞,其他服孝的女性边哭丧边走出堂屋跟随其后,朝坟地出发。如果服孝女性帮厨可以不上山,但必须让家人将孝帕带到山上。

2.发丧

众人事先用红绳捆好一把长约一丈二的竹子,当地称之为亮镐,点燃后放在堂屋门槛上。先生拿一串长钱和一沓散钱放在捆棺木的木架上,右手拿起亮镐,左手丈量其长度后燃长钱和散钱,让灰烬落到屋外;用亮镐快速扫棺木一圈,将其燃着的一面朝门外放在地上;跪下做手诀,分别将火苗煽到白帕两端的底部,画符,再将底部包起,吹口气,别到腰间;站起,将亮镐扔到堂屋外。外面负责烧老人身前物品的人拿起亮镐,推着事先收拾好的物品到村外一起焚烧。

先生拿一只公鸡,咬破鸡冠,将鸡血点在棺木各个面上,用鸡血在棺木前面画符;右手拿公鸡,右脚踩在架棺木的长凳上,边念辞边左手做手诀,将公鸡扔到堂屋外;右手拿斧头敲捆棺木木棍的中间,左手做手诀,念秘诀;将主家的一只碗摔在地上,大喊“起”。众人附和“好”,抬起棺木。孝子必须抬起第一肩出堂屋,才能由其他人接替。众人调转棺木方向让大头在前,朝坟地出发。唢呐匠吹响长号。

(四)葬礼

1.斩草

先生提前到达坟地,在刀头肉上插一双筷子,燃香,敬长钱、散钱,敬酒;在雄鸡上画符,咬破鸡冠,用鸡血在坟地五方分别点一下;锄头相交而放,在锄柄上用镰刀斩草,念咒语,再将茅草丟进火里。之后,众人才能挖墓地。

2.接龙脉、出魂幡、撒土

先生一手端装有朱砂和稻米的茶盘,一手抓朱砂和米在坟地放棺木的位置四周撒出八卦卦文,中间写富贵荣华,根据坟地位置和卦象念口诀,接引龙脉。

先生解开招魂幡,画符后在棺木上方来回扫动,喊“阴阳四魂出否”,众人答“出”,喊“亡人四魂入否”,众人答“入”。众人盖上棺木,先生用招魂幡画符后递给一人拿走。

先生站在棺木一端,左手拿锹,右手抓土撒向孝子所站一方,念《撒土伏事》。老人长子跪在棺木另一端,背对棺木,其他孝子将其上衣底部展开,接先生撒来的土,据说接到的土越多主家今后越好。

3.覆墳

覆坟分为买地和告界两部分。先生在坟的右侧搭起竹架,挂十二串长钱,将代表家先、祖师、太岁、先贤、佛/法/儒三教诸神的牌位贴在长钱上,前面供奉六炷香,一盆装灯窝粑、印字粑、刀头肉、豆腐和酒的祭品。坟地左侧、右后方、后侧、前面分别供奉土府门下神祇、土地神、五方五帝墓龙及夫人、亡人等,每个神位都用竹竿上挂牌位和长钱,前面燃三炷香,摆放一碗装刀头肉、粑粑、豆腐的祭品,酒、茶各三杯。众人将明器摆放在坟的左前方,用福纸围住,前燃三炷香。

先生站在竹架前,击钹,唱《买山纳契一宗》,念《土府疏文》,为老人买地;再给各个神位燃香、斟酒、敬纸。长子肩背疏文和长钱,跟着拿公鸡的次子,在另一位先生的带领下,边手持锄头挖土,边问“买山买地,买不买,买在哪里?以何为界?”众人附和“买,买在这里,以鸡毛为界”,次子将鸡毛插入锄头挖过的地方。绕明器、坟地一圈。先生将疏文装入信封,再到其他神位前击钹唱辞,众人燃纸钱、神位牌和长钱,分食祭品。

(五)祭奠

1.供灵

众人在堂屋左侧靠后墙的位置放一张方桌,中间供奉老人的灵位,周围和桌下放女婿们买的明器和半架福纸。左侧墙上贴有血缘关系的女婿们的祭文、招魂幡、《七单》以及老人照片。先生站在灵位前,双手击钹,念《安灵一宗》,陪侍站在一旁敲锣。孝子要站在旁边回礼。先生念完后,女婿、孝子下跪叩首,敬燃福纸和散钱,服孝的女性在神龛前哭丧。先生在灵位前、堂屋外门口燃散钱,敬茶、肉、豆腐、鸡蛋等,之后主家开始供灵。

2.安香火

安灵后,众人在堂屋中央放一张方桌,摆三碗茶,一串长钱,一沓散钱。先生站在神龛前,双手持三炷香作揖,插在神龛香炉中,再持一沓散钱,跪下叩首,站起作揖,三次;将之前盖在神位上的白纸揭下来,念《安香火一宗》;挪开香炉,在其原位置上用香画符,恢复原位,敲三下磬,在神龛前扣三下;拿起长钱和散钱在神龛前、堂屋门内、屋檐台阶上敬燃,将神龛上已有的家先和老人的灵魂都请上去;倒掉三碗茶,将碗倒扣在桌上。

3.封七、送亡

供七满四十九天,先生站在灵位前,敲锣,击钹,念《犒赏车夫科》。众人将灵位、明器、祭文和老人生前使用的物品,送到村寨外的路口处,祭文盖在明器上,前面摆放纸钱。供奉三炷香,两碗肉,三杯酒。陪侍在一旁击锣,先生解开招魂幡,在物品右侧燃三炷香,手持招魂幡摇动,唱《照亡》,先手执华幡,照请亡人;将招魂幡放在明器上,手拿钹,孝子站在旁边。众人根据先生唱《送亡科》的内容作揖、斟酒。唱毕,众人点燃纸钱,鸣放鞭炮,将物品全部焚烧,清理妥当后返回。

此后,每逢老人去世周年,孝子都要请先生到坟地主持买山仪式,据隆重程度有小买山和大买山之分,仪式过程和复坟基本相同。直到三年买山完毕,整个丧葬仪式才算结束。

三、黔东北地区丧葬仪式中多元文化交融共生

黔东北地区长期持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儒、释、道等文化在区域内的传播,与代际传承的民间信仰相互融摄,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最终形成了地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地域特色,“是地域社会文化的长期孕育、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作用的结果。”[1]

(一)儒家为主体

主要表现在孝和礼两方面。孝是丧葬仪式的内化制约,强调养生送死。黔东北地区丧葬仪式反映出儒家孝的观念和伦理教化的作用。丧葬仪式中,孝子们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家人分工合作、尽心尽力。小心翼翼地为老人净身、剃头(或梳头)、穿衣,毕恭毕敬地跟随先生作揖、下跪、磕头,哭丧、祭奠时的“擗踊”(捶胸顿足,形容极度悲痛。编者注),准备刀头肉、内脏、菜肴等祭品时的用心,都将孝道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整个过程,后代也习得了亲亲、尊尊的伦理,实现了教化子孙的目的,完成了老人由生到死再向生的转变。

礼是丧葬仪式的外在规范,重视慎终追远。黔东北地区的丧葬仪式绝大部分是按照宋代大儒朱熹制定的《朱子家礼》进行。家礼在丧礼的家奠、喊大礼和封祭步骤中最为明显。家奠是丧礼的开端,也是整个丧葬仪式的高潮,重心在献礼,进献的祭品需一一念出。献礼之前,先生还要唱出顶麻冠、披麻练、穿麻衣、束麻带、纳麻履、执麻杖等丧服制度,体现出丧葬仪式之礼的规定性。

(二)佛教、道教作补充

在文化观念方面,佛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转世托生”思想,为人死亡后灵魂的归宿做出了解释。只有生前行善积德,死后灵魂才能前往极乐世界。人死后每到第七天,灵魂就会经过一个阴司寻找生缘,从头七、二七一直到“断七”,再随业力降生。礼佛之人会延请僧人念经做七七追荐[2]。道教认为人死后三魂七魄与肉体分离,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才会离散。期间,主家请道士每到七天做一次法,连续做七次,如果魂魄回归肉体,人就可起死回生,七七奠成为道教在民间丧葬仪式流传的一项活动。黔东北丧葬仪式的供七也要历经首七、次七、品七、方七、盘七,乐七,最后封七、送亡,与佛、道文化观念的传播有关。

科仪程式方面,黔东北丧葬仪式中抬尸、烧更纸、发丧、斩草、出魂幡、安香火等环节,先生都要画符,还有收煞,带有原始道教神药厌镇、辟邪杀鬼的作用。先生的令牌和印章也是道教中常用的法器,用来表明所属的教派。同时,原始道教“使生死异路、相互隔离的神学结构,以其系统、独特的人—神伦理观念与互动模式”[3]解除了生死两界,促使葬俗逐渐理性化,加之乐死的哲学观,对死亡采取了自然主义的态度[4]。

(三)民间信仰是基础

一是灵魂观念,黔东北丧葬仪式中的灵位和招魂幡显示出留魂、安魂的功用。先生到主家制作让老人灵魂有所依附的灵位和接引亡魂的招魂幡。辞灵之后老人灵魂在招魂幡的引领下,前往坟地,体现墓葬藏形和安魂的功能[5]。安香火是将历代家先和老人的灵魂请到神龛之上,享受后代的祭奠。神龛在木匠修建新房时根据房屋尺寸做仪式安好,家中每次烧香敬纸前都要敲三下,常年放在神龛前的磬,告知家先灵魂。送亡将所供老人的靈魂送到外界,享受极乐。

二是祖先崇拜,黔东北地区丧葬仪式中孝的观念和礼的规范都源自祖先崇拜。祖先崇拜蕴涵远古的巫文化,承袭先秦的宗法制度,与儒、释、道等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文化共生互补的特点[6]。一方面表达生者对老人的缅怀和不舍,对死的无奈和悲痛,尽后辈应尽之孝。寿终正寝的老人的丧事为喜丧,用办喜事的方式来办丧事,红纸黑字的对联“跨鹤西归一生辛劳终出苦海, 蟠桃赴宴高寿仙游西行极乐”写出乐观的生活态度,横批“当大事”彰显豁达的精神气质。另一方面突显老人对生者的关怀和庇佑,对生的执着和追求,尽祖先该尽之责。神龛上“天地君亲师位”是意义更加广泛的祖先崇拜,从一家一族上升到一国,由家先、宗祖延伸至始祖,赋予祖先崇拜血缘关系之外的地缘、业缘更广阔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泽洪.滇西北多元宗教研究的文化意义[J].宗教学研究,2018(3).

[2]李玉华.佛教对中国殡葬文化的影响[J].民政论坛,2001(3).

[3]山人.道教的兴起与葬俗之理性化变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4]杨爱国.东汉时期道教参与丧葬活动的考古学证据[J].文史哲,2011(4).

[5]李梅田,李童.魂归于墓:中古招魂葬略论[J].江汉考古,2019(4).

[6]霍晓丽.传承与发展:湘西苗族祖先崇拜研究[J].宗教学研究,2018(3).

作者简介:霍晓丽(1987—),女,汉族,山西山阴人,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历史与文化。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创新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