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2016-11-29闫飞
闫飞
摘要:本文从音乐的教育功能出发,系统阐释了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可拓宽音乐教育视野,可加速音乐教育改革进程,可丰富音乐课堂内容等意义,综合分析了多元音乐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方法及教学内容单一等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多元文化 音乐教育 意义 挑战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118-02
我们探讨音乐教育的历程中,经历了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学科本位、以德育为主的音乐德育功能、以情感体验为主的音乐审美、以实践为主的音乐活动、以文化为主的音乐文化等不同的认识。应该说,每一种认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音乐的性质,如果把音乐的知、情、意、行、德、美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而不是过分地强调某一个方面,那么就能更充分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了。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
音乐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和载体。它既有音乐本体的特性,又有人文的特性;它既是声音的艺术,又是情感的艺术;它可以表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又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必然是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那种非此即彼的音乐教育观点显然是片面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意义重大。
1.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可以拓宽音乐教育视野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文化、种族、语言和信仰的多样性,而这些多样性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来讲具有全球化意义。这些国家不但要有能够效忠国家的不同民族及族群,还必须为不同的民族及族群提供保留与展示他们社区文化的空间。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这种被多元文化教育肯定的资源丰富了民族国家社会的内涵。而且,比较民族族群的独特文化还可以使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更深刻的认识每一个民族与文化族群,使受教育者认识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确实与他们自己的文化一样是有意义和令人信服的。
从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维度来看音乐教育,形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五个维度:内容整合、知识的建构过程、消除音乐价值判断的二元对立、平等的教学法、强化学校文化与社会结构内容整合。中国目前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以西方和中国民族音乐(汉族为主)为主。因此,中国多民族一体的音乐文化与世界的多元文化音乐视野同样非常重要。音乐学的框架逐渐会被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关键概念、原则、方法、归纳和理论而取代。
对于多元文化教育学者和研究者来说,只有推进包括课程、教材、教与学的风格、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态度、观念与行为以及学校的目标、准则和文化等方面教育机构的变革,才能成功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以多元文化教育为教育学的基础原理,指导我们更好地拓宽音乐教育的视野。
2.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可以加速音乐教育改革进程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加速着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成为21世纪世界音乐教育的主力。世界公认的,文化多元化是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最根本任务。目前,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国音乐教育面对全球化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意义重大。
3.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可以丰富课堂音乐内容
丰富的世界性音乐教学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单课结构,代之以人文为主题的单元式结构,突出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广泛的课堂内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现在信息发展迅速,我们应及时了解国内外的音乐文化动态,将有效的音乐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补充了教学的内容。如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节目中有一位叫阿宝的陕北原生态民歌歌手参加比赛,在层层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中的佼佼者。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将这个资源作为素材,设计《中国民歌——走进陕北》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可以从传统的陕北民歌欣赏入手,通过聆听、感受陕北“信天游”的音调特点,再将收集到的黄土高原民间歌手们在生活中歌唱的场景资料与歌手阿宝在《星光大道》舞台上演出的录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感受原生态民歌的魅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民歌特点。
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歌曲《清晨》《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这些歌曲虽然对当今的学生来说很陌生,但为了使学生了解校园歌曲,我们可以结合学生们现在的生活,开展一个主题为《校园歌曲伴我成长》的创作、演唱校园歌曲活动。课内外教学内容的融合形成了歌声伴随我成长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的挑战
1.现阶段音乐教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逐渐引发了人们对一元文化课程的反思与批判。现行的音乐课程是以一元文化课程和主流文化课程为主。其课程设置的重点是优势族群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对其他族群的需求有些忽略,属于课程上的文化缺陷。现阶段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一元文化课程中,必须要发展新型的多元文化课程,以适应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特殊认识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在认识基础上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促进了技能技巧的形成和音乐能力的发展,而音乐基本技能的熟练又会巩固、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品格。这些都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单一的音乐教育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音乐教育。
2.现阶段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因此,人们对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在提法、名称、内容、结构等方面,各流派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不尽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异同之处。教学方法的提出对音乐教学无疑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认为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的提法,不仅要反映出普通教育的普遍规律,而且更要体现出音乐艺术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制订适应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特殊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组织音乐教学,指导音乐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准则。
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音乐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正确地遵循和贯彻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智力及学习音乐主动性的发挥,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才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学没有深刻认识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领悟音乐教学基本方法的精神实质,因此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3.现阶段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单一
按照音乐教育的属性,在课程建设中应突出实践性的特色。然而,现行的音乐教育中却恰恰相反,不少院校削减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片面加大音乐专业的课程类型,一味地向音乐学院的课程体系借鉴、学习。但是由于定位模糊,缺乏优化的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零落,缺乏内在逻辑等现象使现阶段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稍显单一。甚至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有些学校音乐专业课程的比例几乎占到了所有课程的1/2。此外,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少院校也以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标准筛选教材,或是直接将专业音乐院系的教材作为课程内容,或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增删,过分地拔高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这种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使得现行音乐教育失却了自身应有的特色,与音乐教育的本质要求相去甚远。
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创新音乐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学生建立多元文化理念提供参考;努力营造氛围,为学生系统学习多元音乐文化提供良好条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反思中传承创新我国音乐文化。并重新组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课程内容,深入探析多元音乐教学中的学生心理,精心选编多元音乐课程的教材内容,着力创新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思维、情感与文化的渗透,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管建华.音乐人类学的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马达.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6]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7]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8]郭声建.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9]洛秦,罗艺峰.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10]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11]冯光钗,袁炳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M].京华出版社,2007.
[12]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3][美]杰克·特劳特,史蒂夫·里夫金.重新定位[M].谢伟山,苑爱冬译.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4]曾随今.音乐社会学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15]洛秦.音乐的构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6]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7]杨燕迪.乐声悠扬[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8][美]古尔丁.古典作曲家排行榜[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9)[美]提顿.世界音乐[M].周刊郎,丽旋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周广平.中外名人与音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