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2-07-10顾燕
摘要: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挖掘教材中引发学生共情的元素,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任务中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拟从营造共情式的“情境”,设置共同式“任务”和“评价”的角度入手,探讨“共情式教学”融入语文课堂高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共情式教学;语文课堂;实施策略
“共情”是个体对他人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反应和理解,进而引发出的情感共鸣。“共情式教学”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采用同理心的方式与其对话,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主动进行情感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共情教育、多媒体直观引导、情境体验、问题探讨、对话训练、活动竞技、模拟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学有所得。
一、营造共情式氛围,唤醒情感体验
“共情”的关键点在于“共”,落实重点在于“情”。“共情”需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照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生生关系是“共情式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营造“共情”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觉进入情境。
首先,融入媒介信息,唤醒共同情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同的媒介信息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表达交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品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巧妙融入媒介信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比如,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时,教师可以融入有关此文本的其他媒介信息,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笔者执教过程中融入了《辛德勒的名单》和《南京!南京!》这两部电影作品,帮助学生体悟纳粹的“极端的恶”以及现实中“平庸的恶”。在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共同情绪:1.拿出手中的笔为现在的布热金卡和曾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绘制明信片。2.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的布热金卡变成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原因是什么?3.观看电影《南京!南京!》,比较电影和新闻报道两种文体表达方式的差异。4.围绕《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从新闻评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进行阅读评价。
在教学中,融入媒介信息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教师还可以运用播放短视频、新闻评论、音乐欣赏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共情,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等素养。
其次,借助情境引发共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共提出了18个任务群,意在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人文性。其中“学习情境”成为强调的热点话题。一定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引发读者的共情。比如,学习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语言情境,让学生以读带悟、以读带写,从而体悟文本内涵。具体如下: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担负起中国匡扶济民的责任,他们或是积极建言献策,或是力图革新、心怀天下。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需要学习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学会以史为鉴,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现学校团委举办“我在,因我思”的主题演讲活动,请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发出自己的理性之声。
设置上述情境规避了传统的讲解方式,可引导学生主动鉴赏作品的说理艺术。且情境设置有效地结合“建党百年”的系列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圣贤爱国爱民的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意识。
二、设置共同式任务,主动传情
设置学习任务是实现“共情式教学”的重点,共情式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感作者之所感,思人物之所思。
首先,创设阅读品鉴任务,形成共同情感体验。语文学习必须以语言品味为宗,落实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共情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阅读品鉴任务,引导学生体悟不同文本的语言特点,从而形共情体验。比如,以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倾听理性的声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抓住单元四篇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学生完成以下鉴赏任务:1.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出文本的写作思路。2.梳理出四篇文本的中心观点和论据,写一写四篇文章论证角度的差异性。3.选择诵读、选读、问读等朗读方式中的一种阅读四篇文本,并制作成朗读音频。4.借助多媒体制作《六国论》六国破灭的过程和火烧阿房宫的动画。上述任务借助多种方式使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挖掘文本中的历史精神内涵。同时,思维导图的绘制、动画的制作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诠释出四篇文本的文化内涵。学生在有效参与中积极地感知书信、奏疏、辞赋、史论这四种文体的说理艺术,帮助学生形成论述说理文的缜密思维,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对历史、对现实事件的看法。
其次,创设读写实践任务,尊重个体情感表达。阅读是为了有效地输入,写作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输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文本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有效创设读写实践任务,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共情。比如,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式活动,设置读写任务,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笔者以“红楼解梦”为主要活动任务,设置如下内容:1.阅读有关“金陵十二钗”的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人物,以诗歌的形式表明喜欢的理由。2.选取小说中自己喜欢的诗文,并且从“意象、意境、情感”三个角度写一篇诗文赏析。3.作品前五回中“太虚幻境”部分是解读作品的重点,如女娲补天、青梗巨石、风月宝鉴等,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画面,为其配上明信片。4.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将要带领游客参观大观园,请你设计一条参观路线图。5.出版社要出版《红楼梦》,需要设计一个腰封,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作品的价值。学生通过共同的读写实践任务,对整本书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进行多元、立体的解读,从而生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实施共情式评价,有效移情
阅读活动需要“教、学、评”一致。学习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共情式教学评价需要教师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个性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力。
首先,注重设置共情式评价标准。教师需要注重统一的学習测评,让学生注重自己的阅读效果。比如,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应设计整本书阅读的自评表,让学生关注对文本的理解、反思、评价。笔者执教时,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角度设计评价表,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主旨做出评价。对测评的结果,教师要注重生生之间互评,关注学生共同学习状态的同时,及时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其次,注重个性评价,激发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共情式阅读教学”强调融入情感,基于此,学习评价需要关注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学会分解任务。在任务实施时,教师需要有效地关注每位学生的阅读行为,从而做出合理的评价。比如,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时,上述教师设计的解说词、路线图、图文解读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共同情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解说、绘画、书法都得以展示,学生的个体体验落实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需要发挥语言文字的多维性和再生性,引发学生“入文”“入境”“共情”,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申玲娣.红楼解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8).
[2]闫敬霞.尊重生命体验 有效实现生本[J].中学语文教学,2015(9).
作者简介:顾燕(1983— ),女,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