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指数的研制及启示
——以中国并购综合指数为例
2022-07-09娄金洋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200062
◎ 娄金洋(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 200062)
企业并购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产业调整、企业升级及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并购指数旨在全面、客观、系统反映并购市场的运行态势和特点,并对指数与国民经济发展展开相关性研究,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决策研究提供依据。
一、并购指数演进过程
自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联交所”)牵头编制并发布并购指数以来,并购指数历经上海企业并购指数、上普并购指数、新华—上普并购指数、中国并购综合指数四个阶段。“四部曲”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影响力不断提升。
1.上海企业并购指数。
2012年8月,上海金融业联合会成立企业并购专业委员会,上海联交所成为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2013年6月,上海联交所牵头开始编制并购指数。考虑到首次编制时间紧、数据的可得性和连续性等因素,本着边编制边完善的原则,结合上海联交所业务,编制组确定指数名称为“上海企业并购指数”。经过多方意见听取、指标体系设计、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研制等过程,2013年10月,在上海企业并购高峰论坛上,上海联交所、上海金融业联合会首次联合发布《2013年度上半年上海企业并购指数》。该指数成为首个上海企业并购指数,也是全国产权交易市场首个并购指数。
2.上普并购指数。
2014年4月,上海联交所迁址上海普陀并购金融聚集区。同年4月,在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揭牌仪式上,上海联交所、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共同发布“2013年度上普并购指数”。2014年9月、2015年4月,分别发布“2014年度上半年上普并购指数”和“2014年度上普并购指数”。在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及上海市普陀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首个企业并购指数的基础上,我们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使得指数分析更加科学合理。
3.新华—上普并购指数。
2016年4月,由上海联交所、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上海分社、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等联合编制的 “2015新华—上普并购指数”正式发布。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正式升格为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指数知名度不断增强。2017年4月、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分别发布了2016年、2017年、2018年新华—上普并购指数。在上普并购指数的基础上,指数分析能力不断提升,指数研制专业水平不断增强。
4.中国并购综合指数。
中国并购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联交所、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等单位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编制的指数。2019年11月,作为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由上海联交所发起并联合中国国际商会、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9世界并购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式上,首次发布“中国并购综合指数”,并购指数正式走进进博会,走向世界。2020年、2021年世界并购大会期间,连续两年成功发布年度中国综合并购指数(以下简称“综合指数”)。
二、中国并购综合指数研制方法
近年来,产权交易市场作为非标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并购市场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并购指数研究主要围绕标准证券市场展开。为更好地发挥指数反映走势、引导投资、支持决策、防范风险、促进发展等作用,编制反映包含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在内的并购综合指数就显得尤为重要、十分必要。
1.样本来源、数据采集及整理。
综合指数数据信息由标准资本市场和非标资本市场两部分组成。标准资本市场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收集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板块的并购交易数据。非标资本市场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省市自治区产权交易机构完成的股权转让和融资交易两类交易数据。在并购交易数据采集提取后,每笔并购交易会被标上相应的标签,如时间标签、地区标签、行业标签等。标签经分类整理、归类汇总后得到各级各类并购基础数据和信息。
2.指标体系构成。
指数体系总共分为四级(见下表),包含产权交易市场并购指数和证券市场并购指数,分别反映了各自整体变化发展趋势。两大类指数下的规模指数、活跃指数、行业指数和地区指数分别从微观层面反映了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完成的并购交易金额、宗数、项目地区及行业的具象化特征。其中,规模指数可进一步细分为股权类交易指数和融资类交易指数;行业指数可进一步细分为制造业、能源、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药、金融、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房地产等相应行业指数;地区指数可进一步细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及长三角、环渤海、泛东北、珠三角等热点地区指数。
中国并购综合指数指标体系表
3.指数计算及统计分析。
首先,对各级各类指标进行权重设定;其次,确定基期和计算公式后,计算每月指数的相对数值,显示逐月变化的趋势;最后,对四级指数逐级分层、加权平均计算,分别得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指数值,最终形成综合指数。综合指数既能实现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间同类指数横向比较,也可对各级各类指数进行自身纵向比较,从多个维度对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并购交易的状况进行描述,全面反映中国并购交易及资本市场的总体发展状况。为避免指数受偶发性事件影响失真,指数计算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标准化的计算分析模型进行平滑化处理,使得综合指数对并购市场变化趋势描述更为准确。
三、并购指数演进特点
从并购指数演进历程看,在编制参与方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指标体系日趋优化,样本更加全面,指数专业性、科学性、应用性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并购指数已经成为反映我国并购市场客观走势和发展趋势的综合性指数,已经成为衡量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与晴雨表。
1.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从上海联交所、上海金融业联合会首度合作编制的上海企业并购指数,到并购金融集聚区加入编制的上普并购指数,到华东师范大学、新华社等加入编制的新华—上普并购指数,再到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第一财经等加入编制的综合指数,参与的专业机构更加多元,研究力量不断增强,参与各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大数据统计及应用分析能力、指数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2.样本覆盖面不断拓展。
上海企业并购指数、上普并购指数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新华—上普并购指数数据首次包含证券市场,综合指数则包含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两个维度,覆盖了我国整个并购市场,样本更加全面,数据更加权威。
3.指标体系不断完善。
四个阶段指标体系之间既有传承,更有创新。随着并购市场的发展,并购指数分析视角也随之延展,最终聚焦于规模、活跃、行业、地区等四个主要领域。通过数据建模、逐级分层、加权平均、统计分析后,最终形成综合指数。指数间统计不交叉,指标体系更加科学,结果更加合理。指标体系覆盖了中国并购市场的主要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应用性不断增强。
整体上,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指数除反映各自周期属性和市场特性外,都能较好地反映出经济运行走势。通过两大市场指数与GDP(国内生产总值)、M2(广义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指标同比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综合指数的运行态势和国家政策、经济发展走势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客观反映了并购市场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及经济转型过程中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指数中关于热点行业、热点地区的分析,与国家宏观政策实施情况基本一致。
5.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自上海企业并购指数发布以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证券报、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第一财经等主流媒体对历次指数进行了集中报道。尤其是综合指数在世界并购大会上发布后,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媒体系列报道,受到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上海首个企业并购指数及其指标体系研究》获得“2013年上海金融业改革发展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并购综合指数报告》获得“2018—2019年上海金融业改革发展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四、并购指数研制启示
中国并购综合指数的研制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前,数据的可得性、全面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指数体系设计的合理性、统计分析的科学性、指数结果的应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综合指数研制水平和应用价值,提出以下建议。
1.持续提高编制水平。
要强化科技赋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推进数据采集、分类整理、统计分析等智能化、标准化。条件成熟时,稳步探索季度指数、月指数、日指数乃至实时指数的研制与发布。
2.持续扩大样本范围。
足量的样本数据是指数编制的前提。要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必进原则,做到非标市场并购数据全覆盖,标准市场并购数据不遗漏,为全面展示并购市场发展特点和运行趋势打下基础。
3.持续完善指标体系。
要结合经济发展、国家政策调整、市场热点及并购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在指标整体性基础上,聚焦关键、重点指标的设计与分析,不断提升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开放性和先进性。
4.持续提升应用价值。
要加强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行业,以及对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等开展专项指数研究,加强指数与宏观经济相关性研究,不断提升指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5.持续扩大品牌影响。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开放化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断提升指数专业水平和权威性、积极推广指数应用范围,打造指数靓丽名片,提升指数话语权和影响力。